如何克服手枪射击中枪口瞬间偏移的情况及弹着点偏低问题,

手枪射击的特点是枪管短,瞄准基线短,单臂操作,一个支点,力量 难以保持、手枪体积小、重量轻、其握持位置处于人体肢体的末端,其稳定性是最差的,食指和扳机的破坏性大,人与枪的稳定性不易保持,而射击手枪慢射又是手 枪射击中技术难度较大的精确设计项目,所以说稳定性对于射击手枪慢射用动员来说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射击中精确击中命中10环就要求运动 员有很好的稳定性。要知道稳定性是手枪射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而稳定性一般分为生理稳定性和心理稳定性两大部分。

在警用手枪的射击训练中,经常会有射手出现“枪点头”的情况。“枪点头”是一种通俗的说话,其具体反映是射手在射击的“击发”过程中,人为地在手枪上施加了额外的瞬间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破坏了原有握枪力的平衡,产生了枪口瞬间偏移的情况。因其表现形式一般是弹着点偏低,所以射手们形象地称之为“枪点头”。

使用机械瞄准具类枪支的射弹偏差计算公式为:弹着偏差量=射击距离×准星缺口偏差量÷瞄准基线长。众所周知,手枪的瞄准基线一般较短,按五四手枪156mm长的瞄准基线套上该公式,能够计算出该手枪在射击过程中准星缺口出现1mm的偏差,在25米的距离上弹着点偏差为160.26mm。

可想而知,如果射手在射击中频繁出现“枪点头”现象,反映在靶纸上的成绩一定会大大挫败射手的信心。在实战射击中更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一些传统的观念单纯地认为,出现“枪点头”是射手“猛扣”扳机造成的,因此教官会针对此开展大量的扳机控制训练,导致多走弯路。

一、“枪点头”现象的实质 笔者在从事数年的手枪射击教学,并接触过一些不同层次的学员后稍有感触。以下提出个人针对“枪点头”现象成因的理解和几种解决办法。

1、“枪点头”现象的成因

先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试验。让一位射手单手握拳,大臂与小臂成90度角,放置于身体一侧。教官用最大的力拿手掌推击他的拳面,着力必须是瞬间的。用力推击数次后,将原本准备推击的手掌在他拳面前瞬间停住,我们会发现他的拳面向前运动了一下。他的肌肉系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了对抗你手掌冲击的机制,以减少外力冲击对他自身的伤害。

正如前文所提,出现“枪点头”是因为在枪响之前或枪响的一瞬间射手施加给枪一股额外的力,这股力破坏了枪支的受力平衡,导致枪响时准星缺口的平正被人为破坏了。那为何在响枪之时,这些射手要施加这些额外力呢?在与一些射手交流再加上自己亲身经历后,笔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射手由于不习惯巨大的枪声或枪械后座力,在击发之前他们的心里已经产生了心理预期,这种抵触的预期会促使人的神经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从而在枪响的瞬间不受控制的施加手臂或者手腕的压力去抵抗枪械的后座力,而这种情况往往又是不自觉的。

2、“应激反应”的解释。

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饥饿等)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 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并引起一系列全身反应以抵抗有害刺激,称为应激反应。

因此笔者认为,“应激反应”是动物机体在长期的进化下形成的对抗有害因素并保护自己身体的自然反应,是由于激素刺激所形成。该反应不一定经过大脑,是由激素控制神经系统直接指挥肌肉完成的。举个例子,人在寒冷的条件下会瑟瑟发抖,肌肉相互摩擦以产生额外的热量,来保持体温,我们很难控制住自己,让自己的的身体不发抖。

3、应激反应的验证方法。

请一名出现“枪点头”的学员参与第二个试验。教官在学员的实弹匣里混入一枚假弹(或是让其转向射击目标,命令其不许向后看,在射手身后帮他完成装上一个装有假弹的弹匣、拉套筒上膛动作,谎称是实弹可以直接射击)的方法,命令他开始射击。在他射击的时候,遇到假弹,枪械便不再后座,他的手臂、手腕或手掌所产生的额外动作就会一览无遗的展现出来。因此, “枪点头”的成因不能单纯归结为学员的扳机控制不够娴熟,对枪械射击时产生的应激反应可能是更为常见的原因

二、应激反应的消除办法

上面说到,应激反应是学员对枪响声以及后座力的不适应造成的,那解决该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学员适应。试想想,当学员把射击当做走路说话一样平常普通平常的事,还会不会对射击有应激反应?但是往往训练进度决定了我们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等待这位学员靠自身来消除这种应激反应,这就要求教官通过辅助训练,帮助学员在短时间内克服这种反应。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笔者介绍几个小方法:

1、告知并体现问题的成因。

通过交流了解学员对于枪械响声及后坐力的感受后,我们应应当告知学员他出现“枪点头”的成因,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呈现出来让其切身感受。上面介绍的真假弹混合或是装空弹匣的方法就能够很直观的体现学员的手上动作,由于没有枪械的后座,学员自己也能够直接体会到。

2、交流并树立学员信心。

无论执教经验如何,此时教官都应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告知学员应激反应是生理的正常现象,是可以通过训练消除的。教官的自信能够影响学员,增加学员信心。相反,如果教官批评甚至谩骂学员,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交流,告知学员正确的击发要领和击发时的心理状态,对接下来的辅助训练将有极大的帮助。

3、三种辅助训练方法。

①真假弹混合练习。

沿用上述的方法,让学员背对教官,将空枪上膛,交给学员谎称枪里有弹并已经上膛可以直接射击。在学员射击第一发子弹的时候,教官在学员的身后不断用语言对学员进行暗示,如“准星缺口平正”、“均匀压扳机”、“准星缺口继续保持平正”等等,并在学员击发的一瞬间注意观察他枪口的稳定程度。如仍然出现点头,则继续采用这种“欺骗加暗示”的方法反复练习,直到学员出现空枪稳定击发。

在连续数次出现空枪稳定击发的情况后,在弹匣里塞入一发真弹,来检验学员是否真正消除应激反应。多数的学员会以为枪膛内仍然没子弹,会很好的击发并命中目标。这时,教官应当和学员进行交流,要求学员说出刚才那一枪的感受,结合学员感受并鼓励他可以继续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训练。接下来持续给学员进行这种真假弹的混合练习,直到“点头”现象减轻甚至消失。多次反复的真假弹混合练习,对于学员消除应激反应并掌握正确的击发要领是很有帮助的。

②短时间内增加射弹量。

前文提及,应激反应是源于学员神经系统的不适应,所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反复的刺激让学员适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真假弹混合练习法取得成效后,可以给学员配备一盒子弹让他一次性压满数个弹匣,在5分钟内将这些子弹射击完毕。要求学员在射击时注意体会刚才击发的动作要领,打完后可将靶纸自行处理。在学员射击结束后与其交流,不必询问射击成绩,而是了解其消除应激反应的心得。根据其具体情况,教官可以决定是否让其重复练习。

之所以不看学员打靶或者是询问成绩,就是营造一个相对没有压力的氛围。没有压力的氛围会减轻学员的精神负担,让他的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去适应射击带来的刺激。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这个方法需要用到较多的子弹,在一般的普训中恐难得到充足的保障。

③心理暗示法。

一些学员的应激反应在整体得到纠正后,仍可能会出现反复,具体表现为在一组的射弹练习中出现一定概率的“点头”。如这种情况出现的比例不大,教官只需简单强调,提醒他注意总结并应用上阶段的训练经验。这种小概率的反复现象,只是说明学员的身体还未完全适应这种刺激,余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这种概率较大,我们还是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应对:在学员进行正常实弹训练的时候,教官站在该位学员后面,不断的通过语言对他进行心理暗示。如“放松”、“准星缺口平正”、“均匀压扳机”、“很好”、“打的很好,记住这种感觉”,“继续”等。通过语言暗示、鼓励和安慰来提醒并强化学员的意识,让他主动克服应激反应。

不难看出,以上所介绍的三种方法对学员来说其实是一个认知体会、积极适应、巩固成果的过程。笔者在阐述这三种辅助练习中一直用到了“交流”和“暗示”这两个词。其实心平气和的交流不但是教官了解学员心理的方式,也是让学员产生积极性和信心的一种方法。学员带着信心积极训练,和被动参与训练、甚至带着情绪训练所取得的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而语言暗示可以转化成为对学员的心理暗示,它起到的作用可以用一句俗话说明:心病还需心药医。因此“交流”和“暗示”是贯穿这三种训练方法始终的一剂良方。

最后补充一点,应激反应不仅仅只出现在新射手身上,很多老射手在射击训练中也会因为外界因素或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阶段性的应激反应。一些老射手在对自己射击技术充分自信的基础上会去找其他原因来解释射击成绩的突然下降,这时作为教官应当及时发现问题并告知,给予妥善解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