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三国(17):曹操孤身杀贼,义举天下闻名

伍孚朝堂除贼,当场就义,曹操紧跟其后,最终引发全国共同讨贼的起义。这场大规模的起义,由曹操发起,虽未达到最终铲除董卓的目的,却成为在众诸侯面前,展现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大英雄威名的舞台。在作者眼中,这三人才是全国起义的主角。汜水关斩华雄和虎牢关战吕布,能赢得胜利,靠的就是这三人,没有他们,注定失败。诸侯们的无能表现,只为凸显三英的神威。而曹操的义勇、过人的机智与英雄不计出身的胸襟见识,也得到充分的展现。可以说,一场起义大战,除了突出主要人物,也将各路诸侯的志向与境界,展现的淋漓尽致。

诸侯盟军最后半途而废,虽胜尤败,放纵董卓挟持天子和百姓迁都长安,将洛阳城烧成一片焦土,实为天意,董卓注定要在遭受天谴之前,把挟天子令诸侯的样板完全定型。天子从此随着权臣而走,四处漂泊,使得这场等候刘备崛起,扶持汉室救国,最后形成三国的“演”“义”大戏,成为一部漫长的“长篇史剧”,留给后人。

我们先来看曹操是如何刺杀董卓的。

借宝刀 曹操相府杀贼

曹操与袁绍都是朝廷禁军校尉。袁绍因之前反对董卓废帝,早被赶出洛阳,驻军渤海,伍孚被董卓杀害后,他愤恨董卓专权,忍无可忍,令人持密书给司徒王允,责备司徒在朝为重臣,不能眼睁睁看着董卓的恶行无动于衷,劝他领头图谋计策,共同讨贼。当时董卓监视群臣,王允因此心急如焚,为躲过董卓的疑心,他以庆祝生日为理由,将信任的要臣请来家中,密谋除害,曹操也在其中。但众人商议多时,因无计可施,不由痛哭,这时,曹操勇敢地站了出来,愿意借助王允家中祖传的一口极为锋利的宝刀,独自前去刺杀董卓。他说自己这么长时间,一直在董卓面前示好,其实是曲意逢迎,以获得董卓的信任,好伺机除掉国贼。如今已经奏效,董卓对他十分信任,将他留在身边,可以随时出入董卓的相府,也就是可以直接到董卓家中伺机杀掉他。王允一听,非常高兴,毫不痛惜那口宝刀,立即交给曹操,这就是曹操刺杀行动的缘由。

曹操的话,表明他讨贼除害的义举,属于忍辱负重的第二种行义方式。他敢于在伍孚失败,失去性命后,董卓警戒心极强,护卫严密的情形下,独自奋勇进行如此危险的行动,单凭这一点,就能断定,他绝非贪生怕死之徒,而是义勇双全,有勇有谋,能机智应变的英雄。这个刺杀过程,写的极为详尽,不仅突出董卓的警戒心,也将曹操的冷静和机智,展现的十分到位。

曹操带着宝刀,进入相府侍奉董卓,因有刺杀预谋,自然来的晚一些,就这样,董卓就追问曹操,为何来迟了。曹操很机智地回答,因为自己骑的马太过老瘦了,走得太慢。董卓见他答的毫不犹豫,放下戒心,招呼已经成为义子的吕布去选一匹好马要赐给曹操。曹操见最具实力的吕布离开董卓,董卓又因太胖卧倒歇息,于是趁机拔刀,正要刺向董卓,董卓却在镜子中发现了,于是问曹操,这是要干什么?曹操马上能够随机应变,改为跪下,献上宝刀,他心知,董卓力气非常大,伍孚就是这样失败的。而且吕布也挑好马,马上就回来了。

由于真的是宝刀,曹操只是拔出刀,并未下手,说话也滴水不漏,董卓虽然心疑,也只好不露怒色,让吕布把马给他。曹操见马到手,又快速做出决断,骗董卓要试马,赶紧骑马挥鞭,逃出宫中,要回家乡召集义军,号召各地诸侯,共同讨贼。

因全国追捕  义举得以闻达天下

董卓见曹操逃跑,证实了刺杀行为,于是大怒,借天子名义令全国行文抓捕曹操。并悬赏千金,封万户侯。帮助逃跑和藏匿者,与曹操同罪。曹操要想逃出抓捕,除非天助。

(0)

相关推荐

  • 三英战吕布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刘关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提起三国英雄,一定不能绕 ...

  • 三国时期站错队的两大名将:一个不该投靠董卓,一个不该投靠孙权

    导语:所谓站错队,就是跟错了组织,跟错了人.小的站错队,可能损失自己的利益:大的站错队,可能影响自己的一生,赔上自己的大好前程.站错队,一般都是有自主选择权的,是自己当初的选择错误导致自己的利益或人生 ...

  • 义解三国(16):伍孚朝堂杀贼,忠义两全

    董卓弑君辱帝,在京城公然屠杀百姓,等于向天下公开宣告与道义为敌,将自己置于人人皆可得而诛之的国贼位置. 禁军越骑校尉(武职,统领轻骑军)伍孚,忍无可忍,首先站了出来.无论成败,他的义举都会成为全国各州 ...

  • 义解三国(19):曹操慧眼识关羽,英雄高下就此分

    此次盟军讨贼,也是曹操和袁氏兄弟在胸襟见识上的第一次较量,曹操为关羽争取机会的过程,就在展现各自的境界.可以说,高下之分,已见分晓.袁家最后并非败给了曹操,而是败给了自己.同时曹操与关羽的不解之缘,就 ...

  • 三国:曹操为何杀杨修留司马懿?从曹操写给杨彪的一封信中看端倪

    杨修和司马懿,都是曹操生前看重并提拔的年轻一辈人才中的代表性人物. 这两人都不是毫无跟脚的普通人.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一样,属于有"四世三公"称号的顶级豪门世家. ...

  • 义解三国(1):《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中国人熟知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三国历史的上百个经典人物故事,大多出自<三国演义>,但它的原型,却来自<三国志>,那么这两本书,区别何在? 简单的说,前者是小说,就 ...

  • 义解三国(2):何为义?

    <三国演义>演的是"义",因此开卷的第一个经典故事,就是"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张飞的桃园结成了没有血缘的义兄弟的关系.那么这个" ...

  • 义解三国(4):张角恶用道术,宗教邪变

    "黄巾贼"定位史书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注解:刘备)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这句话是史书<三国志>"先 ...

  • 义解三国(5):刘备登场,德先行

    上篇交代,因黄巾军叛乱,张角一军来犯幽州边界,情势危急,幽州[注1]太守刘焉,发榜各县召集义兵,榜文行至涿县[注2],这才引出刘备,正式登场. 刘备登场  德志先行 于是桃园结义的故事正式开始,刘备首 ...

  • 义解三国(6):张飞大义助刘备,刚柔相济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 ...

  • 义解三国(7):桃园结义,重在誓言

    关羽: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刘备与张飞相遇后,接着就是关羽的出场.张飞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则貌若神将,一身神威,令人一见心生敬畏.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