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因为处不好人际关系而烦恼,我建议你读一下这本书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22本书

《我们为什么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我们为什么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一书的共读。
每个人都有过为另一个人烦恼的时候,
Ta可能是对你喋喋不休的父/母,可能是对你爱答不理的伴侣,可能是喜欢与你对着干的孩子,甚至还可能是互联网上对你说三道四的陌生人。
由于这些冲突常常会让我们心烦意乱,于是,我们都做过一些让事情变得更好的努力,比如,试图通过争辩与提高音量来和对方强调一件事的重要,在心情不好时依旧说服自己「Ta不是故意的」,等等;
结果却发现,事情好像变得更糟了。
事实上,很多挫败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需要先看见它们,然后才能以「智慧」来化解它们。
具体来说,又怎么做呢?
和灵遥一起读读这本《我们为什么会做出不利自己的行为》,从中寻找问题的的答案吧。
01.
期望别人理解你的感受
“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别人,没有人可以安排别人的幸福。”
你不明白,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最常见的指责。
被误解是令人火大,因为我们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跟别人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一遍又一遍,直到沮丧升级为愤怒或回避。
我们对自己的感受是如此清晰,所以,对对方来说,也一定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只是太固执了。他们根本不在乎!
事实上,人的理解由于掺杂了自身的认识与过往经历,误解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与做法,正如同对方无法很好地理解我们一样。
但是,体会别人的感受,并给予恰到好处的回应是有可能的,就是「同理心」。从心理学上讲,如果某人和你拥有同样的感受,Ta就不可能对你生气。
因此,误解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用喋喋不休的说教,强逼对方认同我们的做法,而是要以「类比」的方式,通过假设一个情景,告诉对方我们现在的感受,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情绪。
02.
追逐父母的认可
“父母的欢乐藏而不露,他们的悲伤与恐惧也是如此。”
与父母的冲突,无疑是很令人头疼的存在。
一方面,它会间接地影响到我们与配偶、与子女、与同事,和与朋友的关系;
另一方面,若是你一直都在苦苦追求父母给不了你的东西,而且你认为你的价值取决于自己能否得到它,那么你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与此同时,这些糟糕的体验,不仅会让你对你的父母产生敌意与怨恨,还会让你的父母产生挫败感。
因为,除非你是那种为数不多能够清晰表达你的诉求的孩子,否则你的父母通常都不知道你到底想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他们只知道你很难过、很不开心,这同样让他们感到困惑与悲伤。

好了,我知道你的现在很难过。
现在,咱们先把这个难过的情绪放在一旁,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你曾经感受到的无人理解的孤独、无助、脆弱,如果你的父母在他们在很小的时候,也从你的祖父母身上体验过,那么,你会不会好受一些,认为你的父母其实挺不容易的?

事实正是如此,沟通与爱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技能。
你的父母只有先从你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那里学会如何给孩子爱,才能够在养育你的过程中给到你,然后让你有机会把这份爱给到你的孩子。
因此,若是想要打破这个循环,关键是停止向你的父母索取那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接受他们与你一样,都是普通人,然后去做你父母的父母,给予父母他们从未得到的东西。
这样一来,你也许能够使他们不再被自己的成长经历所束缚,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亲测有效)
03.
盯着你伴侣做错的地方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过错,就不会如此乐于注意别人的过错。”
为了减少关系里的摩擦,我们大多数人都愿意和自己的伴侣坐下来谈谈,聊聊这段关系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及各自需要做出的改变。
遗憾的是,我们都很容易在谈话中,注意到伴侣做错了什么,没有做什么,很少看到对方为了改善关系付出了多少努力。于是,自然而然地,伴侣也会这样对我们,怨恨会不断循环,直到双方都不愿意再努力。
为什么我们会对伴侣的努力视而不见呢?
很简单,那些让你舒服的行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理所应当的。

只有让自己不舒服的那些,才是应该拿出来谈的。结果,拿起了错误放大镜后,看什么都像是问题。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善你们的关系,就要反其道而行,看到对方为这段关系做出的改变,然后大声地说出来,就像你渴望得到对方的认同一样。
04.
总认为有人在针对你
“有些是别人在故意针对你,有些则是你想多了。”
不能考虑对方的真实意图是破坏一段关系的好方法。
你没有做出适当的回应,仅仅只是做出了反应,要么是报复,要么是有戒心、闷闷不乐或是暴躁易怒。这样的反应,不仅让你忽视了对方这么做的正当理由,还会让对方不知道该如何对你做出回应。
最终,你不仅会失去一个愿意对你说真心话的人,还会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感到羞愧。
因此,有人做了一件让你恼怒的事情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做过什么不该做的。
如果你做过,最好早点承认。道歉,并承诺下次会做得更好;

如果你没有做过什么,那么问问你自己,对方是否也是这样对待其他人的。如果是这样,就不要认为对方是在针对你。

记住,不认为别人是在针对你并不意味着容忍,它指的是不要莽撞行事,激化矛盾。
05.
表现出对他人有太多需求
“需要太多会遭来怨恨;无怨无求会导致沮丧;有所需要才会带来帮助。”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但是,需要变得不间断,贪得无厌,并且让别人感到自己被占便宜时,它就会令你陷入自我挫败。
如果你对他人有过多的需求,别人就会觉得你在抢夺。他们会觉得你试图得到的要么比你应该得到的更多,要么比你能够回报的更多。
这时,除非对方是圣人,否则便会出现怨恨的情绪,开始害怕与你接触。

因此,你需要意识到,索求的背后是成年后对不能自立的恐惧,你得弄清楚什么是你能够从对方那里得到的,什么则不是
这样一来,别人便会认为你在追求应得的,而不是在抢夺。十之八九,他们都会满足你的需要。
06.
在还生气的时候试图和好
“握紧拳头,你就没办法与他人握手。”
释放内心的愤怒以前,试图和解是徒劳的。
试着去爱,但同时又心怀怨恨,也许能够换来休战,但这不是真正的和平。
怨恨会让你保持警惕。你会因为对方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产生抵触情绪,对对方所做的一切不太积极的事情反应过度。
这样一来,你们将无法变得亲密。
只有抽干内心的消极情绪,你才会想,「我不想要再讨厌这个人」,然后你们才能够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开始重建彼此的关系。
通常来说,你们会从「我讨厌你」开始,到因为触碰到敌意最后的脆弱,最终以「我害怕,我不想失去你,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结尾,与对方达成和解。

07.
自怨自怜
“你不可能一边因焦虑或忧愁绞纽双手,一边捋起袖子准备行动。”
这个时代,自怨自怜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苦恼。
如果不是因为童年的创伤导致了自怜,就会因为近期发生的悲剧感到自怜,比如,疾病、被解雇、与爱人的争执、不懂事的孩子,等等。而一些无法改变的个人特征,如,丑陋、残疾、家境不好等,也是很多人自怜理由。
通常来说,他们会习惯地使用「要是……就好了」这样的表述,来告诉大家自己是一个多么不幸的人。

虽然,自怜从短期来看,是一种自我安慰,就像是动物舔舐伤口一样,给了我们一种抚平痛苦的方法;同时,我们还能够通过它与周围人建立连接,得到别人的帮助。
但是,长期来看,自怜是你的伤害是巨大的。
一方面,「我好命苦啊」与希望是不能共存的。只要你还停留在痛苦里,便无法知道如何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另一方面,虽然获得别人的同情是一种安慰,但他们最终会感到厌倦,失去对你的尊重。

因此,你如果掉进了自怜这个自我挫败的陷阱,最好的办法是寻找新的视角,
比如,花时间与真正值得同情的人在一起;让朋友诚实地告诉你,你的抱怨是否会让他感到困扰;以及,加入一个能让你好起来的互助小组。
总而言之,便是你需要做一个180度的改变,从愤怒转为感谢,从抱怨转为感恩,否则,你那个半空的杯子将完全变空。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祝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