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楼下那家卖报的

楼下那家卖报的

楼下马路边上那户人家,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来这里卖报的,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或许,连他们自己也怕是记不得了吧!

我来这家报社上班已经七个年头了。从那时起,他们就一直在这里做这卖报刊的买卖。

那些年,报业还算景气。做报纸,算得上是体面的职业。就连卖报纸的,日子也还马虎过得下去。

过去,对于那户人家,我并不是太熟悉。去他们家报刊亭买过几次书刊之后,也便渐渐认识了。

有一次,因为要做关于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市场调查,便找那户人家的女主人闲聊。那女主人五十来岁的样子,一身土里土气的打扮,一看就知道是从农村来的。不过,人还算老实厚道,比较本分,说话不紧不慢的,显得比较温和,也比较有礼貌。许是生活过于艰辛,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那时,正是都市生活类报纸跌到低谷的时候。女主人叹息着告诉我,同城的三家都市生活类报社(原来是四家,有一家暂时消亡了),销量最差的那家的报纸,一天三份都卖不掉;销量稍好点的那家的报纸,一天能卖出五份;销量最好的那家,一天能卖十来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啊!前些年,同城卖得最差的报纸,一天少说要卖几十份;销量最好的,那是要卖出几百份甚至上千份的啊!

有道是,覆巢之下无完卵。报社的日子不景气,卖报纸的人的日子,当然也就不会好到哪里去了!

女主人告诉我,好在他们家老头子在别的地方谋了份工作,工资收入虽低,但相对较为稳定。如果全家人靠这个报刊亭赚的钱来养活的话,怕早就饿死了!“一个月赚四五百块,日子怎么过嘛?”她一边叹息一边说。看到她叹息的样子,我下意识地突然想起祥林嫂来。

女主人说,真是奇了怪了,以前卖得很好的《南方周末》,现在报纸都被太阳晒得发黄了、变色了,连问的人都没有一个!“是不是人们都不读书看报了呢?”女主人一脸狐疑地自言自语。

快过年那些天,风有点大,他们一家把没卖完的报刊通通清仓到报刊亭外的人行道边上打折销售。尽管打了折扣,但还是没有卖出多少。有时候,一阵风把报刊吹得满街乱飞,老妇人佝偻着身子,在车流之间追逐那些并不值钱的文字。我真为她捏一把汗!

有段时间,我看到他们家卖起了土鸡蛋,以为报刊生意不好做,改行卖土货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一些报社为了扭亏,试图“摸着石头”转行,当起了“杂货客”,卖起了土鸡蛋之类的东西。报社为充分发挥报纸销售网络的作用,把土鸡蛋之类的东西交由报刊亭售卖,一是尽快将这些东西变现,二是为报刊销售网点增加一些收入。

呜呼,报社不好好的做报纸,却干些“不务正业”的事情,想想也是悲哀之至!

通过比较,我发现,这户人家卖的土鸡蛋品质比其他人卖的好,价格也比别人家的低。

有些日子,我曾向同事极力推荐这家人的土鸡蛋,希望多一些人买他们家的东西。在买土鸡蛋的同时,能够顺便买上一两份报纸或杂志,那是再好不过的!

有段时间,我们报社的门卫因收不到其他住户的物业费而撂了挑子。报刊亭的女主人得知后,几次当着我们说,如果我们报社能让他们去当门卫,他们一分钱的工资都不要,只要能在门卫值班室住下就行。这样,一个月能为他们家节约几百元的房租。我们告诉她,招保安的事情我们说不上话;再说,我们报社的保安业务是打包给物业公司的,不会针对个人。老妇人听了,满脸失望。

前不久,有一天上早班时,突然发现报社楼下马路边上的报刊亭不在了。仔细打听才知道:因要创建文明城市,于是把这些影响城市形象的报刊亭“拿”掉了。

报刊亭拆了,我以为他们一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盘”,怕是要另谋生路、告别这售卖报刊的辛苦营生了!殊不知,他们一家却把那些没有卖完的报刊,摆放在离报刊亭原址不远处的露天水泥花台上售卖。露天水泥花台不像报刊亭那样显眼,所以,经营状况也就更加大不如前了。

我们问女主人,报刊亭都拆了,怎么还要坚持。她说,本来都不想卖了,但是附近有几家住户找他们订了报刊,如果不卖报刊的话,订户找不到取报刊的地方。原来,他们是为了这样的契约精神,才不畏风吹日晒雨淋,依靠一爿露天水泥花台,继续着那辛苦的营生!

今年夏天,雨水特多。露天售卖报刊有多辛苦,也就可想而知了。有时,报刊还没收拾妥当,一阵滂沱大雨,就把他们连同报刊一起淋个湿透。

可是,等雨一停,他们又在湿漉漉的水泥花台上铺上一块塑料薄膜之类的东西,赶紧把报刊搬回来码放好。

那时,我看到女主人蹲在花台旁边的地上,发丝上还偶有雨水滴答滚落。那蹲在地上的身子,则显得愈发瘦小。

看到女主人这副狼狈样子,我想起雨天那些被淋湿的蹲在树枝上的小鸟,无精打采地闭着眼睛,也像这位卖报的老妇人一样,蜷曲着身子,一个劲地瑟瑟发抖……

(0)

相关推荐

  • 【往事】苏小蒙/当编辑的那“一亩三分地“

    在<郑州工人报>工作期间的苏小蒙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当编辑的那"一亩三分地" 苏小蒙 工作中的苏小蒙 我原是一家工厂的业余作者,后来碰上机遇,不一一应该说我市 ...

  • 拿命写作的传奇自由撰稿人

    拿命写作的自由撰稿人 1 和我一样,东方尔是自由撰稿人,只不过我"出道"早些,1998年所在国有企业倒闭时,便倾尽家底,买了台电脑和打印机写作为生.那时电脑真是贵得令人发指,一台2 ...

  • 尔图:那些年看过来,居然就是这些片片了!

    在那个落满灰尘的硬盘里打开它们的时候,没想到她们居然还在. 就像默默说的"安度晚年或偷度晚年或抢度晚年." 那一年离开了工作了十年的工厂参与了一份报纸的创办,从开始通宵熬夜编辑版面 ...

  • 聞鍾記郵 | 2019版《集邮报》明信片报

    聞鍾記郵(3081)2019版<集邮报>明信片报 明信片报作为正常期刊的一种附带,受到了集邮者的追捧,这种明信片报多属于集邮类报刊.<集邮报>公开发行27年,为了加强报社与订户 ...

  • 聞鍾記郵 | 收到中国集邮报2020版明信片报

    聞鍾記郵(3569)收到中国集邮报2020版明信片报 收到了从北京牛街寄出的2020版<中国集邮报>明信片报,这是从2003年<中国集邮报>组建会员服务部,专供认证会员的一种特 ...

  • 报刊亭,一个被遗弃的战场,一个待重生的终端

    现在的报业如此平静,让人可能忘记了,曾经的报业大战. 在报业大战中,有一个曾经的必争之地--报刊亭. 报业中,经常提的有两个王,一是内容为王,一是终端为王. 内容为王,说的是生产环节:终端为王,说的是 ...

  • 散文:岳父家的日历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一日是一个令我们全家悲痛的日子,这天早晨六点十分,我尊敬的老岳父因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七十八岁.岳父家的日历也永远定格在这个日子. 我们从殡仪馆回到岳父居住的小院 ...

  • 《散文十二家》第3辑出版

    [琅嬛书院讯] 由阿滢策划主编的<散文十二家>第3辑,近日,由黄海数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山东济南张期鹏.安徽五河杨中广.山东莱芜侯训惠.河北霸州张明柱.山东泰安王凌强.山西沁源韩晓 ...

  • 【原创】配乐散文《姥姥家的记忆》 作者:赵五朝(网名:青牛居士)

    NO:866 [原创] <姥姥家的记忆> 作者:赵五朝 (网名:青牛居士)     昨日到邻村参加活动,偶然来到源泉渠旁边.一座很有年代感的渡槽横跨大渠两侧,桥中间水泥浮雕上有" ...

  • 【原创】配乐散文《 翟家大院》  作者:翟志秀

    NO:859 [原创] < 翟家大院>  作者:翟志秀     夕阳年岁时间富足,于是参加了老年大学文学班.学员全是退休干部和职工,唯有我是纯粹种地的农民."你知道翟英吗?&qu ...

  • 【散文】‖ 匡家湖的泥鳅挂面

    天津散文· 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匡家湖的泥鳅挂面湖北 匡天龙中国各地的面条的制作食用历史源远流长,因为制作工艺及配料的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譬如 ...

  • 《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暨作品研讨会在日照举行

    [<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暨作品研讨会] <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暨作品研讨会在日照举行 (王婷婷.梁绩科报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 ...

  • 当代散文‖【于家村,住着我的父亲】◆吕胜开

    作者简介 吕胜开,山东省青岛胶州市人.高级教师,一直奉献于农村基层教育事业,获市优秀教师荣誉.爱工作,爱学生,爱家人,心生阳光,快乐度过每一天.     于家村,住着我的父亲 广袤的齐鲁大地,有个于家 ...

  • 散文||难忘姥姥家那盆馨香的猪头肉【征文】

    难忘姥姥家那盆馨香的猪头肉 杨飞||山东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了商品供应的极度匮乏,任何过年物品均需要凭票供应,过年的时候能够弄到一只猪头或一副猪下水,一家人也肯定会过一个富足美满的好年.猪头是稀缺物品 ...

  • 新年第1天,楼下5家餐馆却关门了,2021实体店生存会更难?

    餐饮新纪元,让你的餐厅经营更容易!餐饮实战第一自媒体. 导读 2021年终于来了,2020年终于过去了! 那个艰难的一年,全世界人民终于挺过去了,有人说2020年是霉运年份,有人说2020年是&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