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宣慰金洞记
宣慰金洞记
来乐治镇石母猪村交叉检查,与村干闲谈中得知该村有个石母猪洞,又叫宣慰金洞。素有访古探幽癖好的我,心里有点痒痒了。
去宣慰金洞的路上,村干介绍了宣慰金洞的由来。
很久以前,乐治田坝里的庄稼常常在夜间遭到糟蹋,但没有逮到现行,人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糟蹋的,于是顺着脚印找寻,找到了乐治山背后的一个洞里。洞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头石母猪带着一群石猪仔。人们这才晓得,是石母猪干的好事。于是,人们叫这个洞叫做石母猪洞。这个洞所在的村,慢慢地叫做石母猪村。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又传说安宣慰家曾在这个洞里藏有黄金,这个洞又叫宣慰金洞。在纳雍,甚至在整个黔西北,凡带有宣慰字样的地方,多少与彝族安氏土司有关。从蜀汉时期一直到清朝初年,安氏统治整个黔西北长达1474年,素有百年皇帝,千年土司之美誉。而与金洞一山之隔的乐治田坝,曾一度是安氏的统治中心。
离金洞不远的一个山坳里,曾经是安氏的马圈。那里中间低,四面高,草木丰茂,是养马的天然绝佳场所。如今,马圈的圈门石犹存。
出了村委会,东南方向是一个山冲,沿着水泥路步行不到一公里,金洞洞口便在眼前。洞门左边有几间小屋,像是有人居住。洞前有铁门,大门紧闭着。见得人来,一女士开门而出,与村干打了招呼,推开铁门让我们进洞。
开门迎客的是两个金猪,一前一后,形态各异,分立两侧,像是人工捏制的。心中所想象的石母猪以及那一群石小猪,一直没有露面。进得洞来,先是一段下坡路。刚入洞口,顿觉寒气逼人。虽是炎夏,但仅穿短袖的我,有些瑟瑟发抖。村干介绍说,洞里冬暖夏凉,适合避暑养生,是天然保鲜之所。这时我想到,很多武侠小说里的世外高人,都喜欢隐居山洞里。
通过一段蜿蜒狭窄的下坡路,又过一小段上坡路,是一洞厅。借着微弱的灯光,看清了厅内大概。厅阔二百余平方米,高高矮矮,但见十余个烙锅摊摊充斥其间。地下,已用混凝土做了简单处理。厅之四周皆有大小洞厅相连,摊摊充斥其间。询之洞主,还未开放,故无客人。
道旁或洞厅四周,石笋环绕,或人、或牛、或塔、或树,或佛、或柱、或盔……形态万千,难摹其状。厅周小洞极多,洞连洞,厅连厅。洞厅四周有些地方渗水,颇为潮湿。我等还欲深入洞内,已被栏杆挡住去路。站在栏杆前,但见前方深陷,灯光微微,风光如前。
刚入洞就出洞,颇有些意犹未尽。
回来后,我还惦记着金洞的事情。翻看《纳雍政区大典》,对于“石母猪”,上面这样写道:“(石母猪)古彝语施木仲译变音词。施,茂草;木,大;仲,因纳雍方言u和ong混用变音为猪,冲子的意识。施木仲为有茂草的冲子之义。”
村干介绍说,“石母猪”听起来叫起来都颇为尴尬,一直想改个村名。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改成。我想,改得了村名,但石母猪洞这个洞名,恐怕是难以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