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楷必读:楷书的三大体系和风格比较

楷书从汉末、魏晋开始,距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官方书体,发展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篆书、隶书通用是在两汉时期,楷书替代了隶书,伴随了中国文化最繁荣的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时期。从楷书的历史萌生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为了书写的流便,结体的自由,文字的演变都是为了记事的方便、便捷,书写便捷,结构更加自由,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对后面我们讲楷书笔法有很好的启发与帮助。

楷书三大系统
1、魏晋楷书
取法魏晋,主要以小楷的形态存在。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为代表,重点是小楷。例如钟繇的《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等。讲到这里,我们简单讲讲小楷的选帖问题。小楷选帖,推荐直追魏晋,先不取明清,为什么呢?宽博度不一样。魏晋小楷非常自由,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前面是篆隶,是平动,而非提按,整体表现为质朴。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2、魏碑
这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是以北魏这个时代的碑为主的一类形态,后来把这样一种形态泛化开来,凡是这一类形态的书法作品统称为魏碑风格。它的分类:
摩崖:曲折多变、长期斑驳,以圆笔为主,郑文公,石门铭,郑文公比较规范。
造像:龙门二十品,方折方刻,刀锋锋利,杨大眼、始平公。
墓志:司马、元氏属皇家墓志,比较规范。
碑版:规整,诸如张猛龙。
重点讲一下魏碑:
魏碑是隶书变为楷书后的第一个辉煌。魏碑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最厚重是始平公,最草意是马振拜,最舒展是元祥造像,龙门二十品中,最方正是孙秋生,一碑一风格。
刚才讲了魏碑的发源与分类,我们再回头来看魏碑是什么。魏碑是什么?是以北魏时期所刻一些碑的风格类型涵盖下的所有书法作品。时间概念被弱化,风格类型被强化。书法上的碑它不是一个形态,它是一个审美元素。它质朴、雄强。阴柔和阳刚能互转、穿插。如曹全碑,就是用阳刚的线条表现了阴柔的体。中国的审美哲学都是二元哲学,相背相依的,黑白之间有大量的灰色地段。
书法就是线条和线条的空间关系给人带来的感受。线本身就包含了静与动、摩擦的强弱、粗细。运动中有变化的线,光线本身就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感受,平静的线、跳跃的线、流畅的线、滞涩的线。摩擦力的大小决定了阳刚和阴柔的区别,也就是书法史上大篆的线与小篆的线。趋于阳刚的线都以大篆为线型和技术。趋于阴柔的线条都以小篆为线型。如何增大摩擦力,绞转的、螺旋的、盘旋的力。在处理魏碑每一个点画时,都切忌简单直过,裹锋以后再塑型,比如点:入笔、压、反推,三笔完成,以增加它的堆积感,不要描画,而是体积感,加大摩擦力。绞裹后要慢,有体积感,墨量要足。
《石门铭》-清拓本
比如书写《石门铭》,一种是施加动作,完全是技术化的绞转运笔。一种是完全的毛笔的运行,因为运行的过程中走的路线不同自然地绞转起来。总之都要裹锋,加大摩擦力。要发挥的毛笔的内聚力:横画竖下笔,竖画横下笔。碑对我们传统书写有拓展作用,线的铸造效果和堆积感靠毛笔普通书写是不行的,要求我们对毛笔的书写技术有所调整,毛笔的表现是无穷的,即可温婉流丽,又可惊涛拍岸。每一个点画都对应一个毛笔的运动。音乐家能够把听风的感觉转换成音符,书法家也一样能带给人心灵的感受。所有的形态都对应了一个毛笔的运动状态。所有的有形最后引导你走到无形,即对感受的表达,表达气场,表达感情,所有的技术就是楼梯,没有楼梯你上不了楼,呆在楼梯上你也上不了,最终要超越技术,但现在大家还在爬楼梯。
《元怀墓志》局部
书法先做本质的东西,抓核心,抓线质。所以魏碑的临习方式重点是抓线质,抓它的结构特点,不要刻意去描摹它的刀刻刻痕和它的石花。元氏是黄家的,龙门是民间的。魏碑中一种偏于刻,一种是书刻之间,一种偏于书,元怀、董美人墓志偏于书,大家临帖先选偏于书的,再慢慢过滤。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元怀墓志,就是偏于书的,一是它的结构接近于我们现在的楷体,平正、宽博。二是它有作为碑的典型特征,方挺、质朴。偏于书的这一类,比较好上手、好掌握。
《张玄墓志》局部
另一个字帖是张玄墓志。楷书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故清人通俗称《张黑女墓志》。其书法精美遒古,结构扁方疏朗,内紧外松,多出隶意。此墓志虽属正书,行笔却不拘一格,风骨内敛,自然高雅。笔法中锋与侧锋兼用,方圆兼施,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堪称北魏书法之精品。
3、唐楷
这是典型的书。唐楷即指楷式完全成熟定型的隋唐主流书体,从书法角度则为通俗或者大众书体。然唐楷多是后人取法对象,亦是楷书发展史上的颠峰。智勇的千字文,欧阳询的九成宫,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还是晋法。从禇遂良开始,是唐楷的形成。或者说他们是“上承六朝北碑之余韵,下开唐代楷体之先河”。到了颜真卿、柳公权,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提按越来越明显,而非平动。晋人书写的方式无意是吻合了书法的欣赏,也就是上墙。晋人是执掌之书,中唐,高桌高椅出现,有了提按。笔法魏晋到初唐都是手的自然运动,而非笔,用腕而非用笔,不是描出来的,是自然写出来的,微微一侧就可以,欧阳询等,高桌高椅代替执掌之书,褚开始是唐楷的形成,提按,已非平动。如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赵孟:一是出身,二是特有的境遇。例如颜真卿祖上是北朝颜之推,所以他的书风有着北派书风带过来的血脉,他的字含有碑的成分。
魏碑与唐楷的风格不同,主要有三个特点:
风格取向的区别:
南北朝碑楷多古朴稚拙,烂漫天真如《爨龙颜碑》、《好大王碑》《广武将军碑》。亦有楷式比较严格多方劲峻丽之感,如《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等。摩崖刻石多显静穆宽和,气象宁静,如《泰山金刚经》。亦有萧疏开张,如《石门铭》,然《张黑女墓志》的典丽秀雅则可与汉隶《曹全碑》的典丽静雅相伯仲。
何绍基临《张黑女墓志》
至隋唐,楷式业已成熟,基本消除魏碑带有的篆隶意。形式趋于规正,唐楷则走入通俗。虽有欧书严正静和;虞书的宽和灵穆;遂良的灵动多姿;颜书的宽博雄厚;柳书的紧密刚劲。较之以魏碑则少自然之意,多拘于法度。求结构相对平稳,少奇岖之意。然唐楷用笔精熟,一丝不苟,法度严密,非后有来者。
结构上的区别:
魏碑结字多近乎自然,有“孩儿相”,但其简拙朴素,岂“孩儿体”可及之万分之一。相比之下,唐楷结构臻于完美,视觉审美达到大众化。有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智果《心成颂》,张怀瓘《玉堂禁经》等书法理论著作专析结字之妙。也许正是因为法则的约定才使后人尊唐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释智果《心成颂》(书论)
线条上的区别:
魏碑点画质朴雄厚中有柔韧感,表现为线的涩动。也有以方劲峻丽,曲涩飞动,又与汉刻迥然不同。兼之有圆融祥和。风貌之万千此处难以列举。唐楷则有欧之精致娟秀,遂良飘逸潇洒,颜之浑厚饱满,柳之筋骨劲挺。说到底就是,魏碑是大篆的线,唐楷是小篆的线。我们先抓最基本的大的区别再来看它们风格取向不同。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

  • “魏碑之冠”《崔敬邕墓志》

    不同的历史时期,在艺术创作上都有其不同的时代特色. 在书法史上,汉魏时期的书法最为质朴.古拙,艺术风格最为高深,是后世书法文化的根源. <崔敬邕墓志> 众所周知,楷书是书法学习的基础,对于 ...

  • 临写楷书中几个困惑初学者的问题

    楷书是今天汉字最普及的文字字体,最容易辨识,规律性更强,书运笔平稳.笔画清晰.搭配匀称.结构严谨.排布整齐,法度森严,笔法也最丰富,一直是大家钟爱的一种书体,对初学书法者来说,也是基本功,所以学书法一 ...

  • 代表性的圆笔楷书作品或者墓志铭都有哪些?

    所谓楷书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法作品,以为楷模之书.一种是指与篆,隶,草,行并立的书体.又名正书 ,真书. 而题主所说的方笔,圆笔楷书,大多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初步形成 ...

  • 楷书的三大体系——晋楷、魏楷、中唐楷

    时间:2019-06-04 13:42:18作者:北辰Polaris来源:冯雪林书法 楷书的三大体系是指指什么?楷书的三大体系是指晋楷(始于曹魏钟繇,成于二王).魏楷(魏碑).中唐楷(以颜真卿.柳公权 ...

  • 学书法,行书的三大体系你知道么?

    国际艺术微刊 · 最受欢迎公众号 国内外艺术名家·绘画·雕塑·书法·设计·文学·音乐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 苏东坡说:" ...

  • 学行书?你要知道的三大体系!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 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张怀也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 ...

  • 张瑞格中国术数预测学三大体系

    中国数术分为三种预测法--天时数,人时数,地时数其预测方法简单.速度之快.准确率极高是其他预测学无可比拟的,下面分别举几个实例供朋友们欣赏. 一.天时数是取当时问事的时间组成的数组通过生克取象,直接读 ...

  • 学医必读!神秘的十二经“井”穴大全集!

    手太阴井:少商 人病膨胀,喘咳,缺盆痛,心烦,掌热,肩背疼,咽痛喉肿.斯乃以脉循上膈肺中,横过腋关,穿过尺泽入少商,故邪客于手太阴之络,而生是病.可刺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也,手大指侧.刺同身寸之一分,行 ...

  • 王羲之的“草书宝典”,学草书必读!

    学书法有没有捷径?当然是有的.任何一门艺术也都有捷径,这种捷径也很简单,说白了不走弯路就是捷径,因为几乎没有人不走弯路,或者说自己走了弯路而不自知而已! 每一个艺术行业都有其独特的"不传之秘 ...

  • 隶书的5条出路,学隶必读!

    隶书创新的方法很多,特别是在当代,由于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书法家们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张扬,再加上出土文物的丰富,可以借鉴和取法的资料日益增加,人们不再满足于只从正统汉碑中吸取隶书的精华,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早 ...

  • 不懂随园诗话怎么写诗?这10条字字经典,学诗必读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被世人称为随园先生.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缘老人等,为人豁达,不拘小节,能诗善文,其诗作与诗论在当时的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而<随园诗话>正是他代表作之一. 袁枚 ...

  • 【学颜】楷书结体的4个原则,很有用!

    我国汉字多达数万,常用的也有三五千,各字的笔画多寡不一,结体也因字而异,这就构成了书法的复杂性,也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体也须用工." 但书法的结体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