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56):何以神通天与地 万古洪荒唯有玉
玉璧贯穿整个古玉文明的始终,自文化期到当今时代,玉璧文化洋洋大观颇耐玩味。
从玉器文明开始的巫玉时代(文化期)、到神玉时代(夏商周三代)、到王玉时代(秦汉到唐)、到民玉时代(宋以来),玉璧也走过了其所以独特的工艺文化过程,各具时代特征,兹选精品代表以供清赏。
精品玉璧清赏(1)巫玉时代的玉璧
古玉之中,礼玉“璧”是天地相通人神交流的媒介。玉不仅仅是人喜爱,上古大神也钟爱有加,何以见得?
《山海经》的记载山必有神、神必有祭、祭必有玉,全世界唯有华夏文明带有这样的古玉文化色彩。“毛用一璧”、“婴以百珪百璧”等等,凡祭都少不了用玉璧献神(参见《山海探幽(3):璀璨独特玉文化神州远古演华夏》)。上古氏族集团的首领可能同时又是高级神职——巫,所以玉璧也就担当了天地相通人神交流的媒介。
所以,凡真正的到代高古玉,每一件都沉淀着人类文明的沧桑和带着无限的人文传奇。
华夏古玉文明的巫玉时代(文化期),可以选择红山、齐家、良渚三个文化为代表,分别位于华夏文明东北、西北、南方三个古玉文化密集地(图1),可以涵盖巫玉(玉璧)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历程。
图1
(一)红山文化期玉璧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距今约5~6千年(BC4000年——BC3000年),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玉璧(图2):
图2-1: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环
图2-2: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瑗
图2-3:国家博物馆藏红山文化玉璧
图2-4:国家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双联玉璧
图2-5:辽宁省博藏红山文化三联玉璧
为什么馆藏红山文化玉璧人见人爱,因为久远的文化古玉已经“熟”透了,任何人一见都知道她是高古玉,人人都可以是专家。所以相对“熟”是红山文化古玉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二)齐家文化玉璧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距今约3~4千年(BC2200年——BC1600年),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齐家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具有特殊价值的考古学文化,其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
齐家文化玉璧(图3):
图3-1:清宫旧藏齐家文化玉璧
图3-2:齐家文化二联璧(《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5页)
图3-3:齐家文化三联璧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图3-4:齐家文化四联璧(《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4》7页)
图3-5:齐家文化五联璧(《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39页)
图3-6:齐家文化六联璧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齐家文化玉器所用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带有介于不同颜色之间的杂色玉,称为“多色玉”,是齐家的特征之一(参见《古玉学步(94):出神入化齐家璧一式多联特种类》)。
齐家文化玉璧的形状有圆形(大部分都不是标准的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圆形等。璧的外缘不是很规整。大小有直径达几十厘米的(如静宁七宝中最大的璧直径32.1厘米),有的直径1~2厘米;厚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较厚,有的则很薄,一般还有厚薄不均的现象,只有精加工过的璧才能做到厚薄较为均匀。
(三)良渚文化期玉璧
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距今约6~7千年(BC5300年——BC4500年),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位于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瓶窑境内。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玉璧(图4):
图4-1
图4-2
图4-3
图4-4a
图4-4b
图4-5a
图4-5b
图4-6
良渚文化玉璧的最显著特征在于神秘的阴刻线:良渚制玉阴刻线竟然能够达到1毫米内刻划3到5条阴线,皆用硬度同软玉类似或更高的燧石、石核完成,所以良渚阴刻线相对平底(非尖锐、非宽平U)、槽底无规律凹凸变化、线宽无规律变化和线边缘无规律毛刺(参见《古玉学步(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古玉学步(138):馆藏玉器微痕距成像分析——良渚刻线工艺》和《古玉学步(142):惊叹神工藏鬼斧难为朴器刻良渚》)。
红山文化玉璧、齐家文化玉璧、良渚文化玉璧各成一个体系,各有显著特征。其中,同样是“联璧”,但是红山联璧与齐家联璧又各有其“型”所在,细仔赏玩,味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