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别致 笔墨传神——甬籍海派画家沈枚、柳滨作品赏析
宁波与上海,同属吴越文化圈,又都为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之一,两地之间关系分外紧密。19世纪中叶以后,上海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速度远超宁波。再加上太平天国运动和小刀会起义的影响,江浙地区的富商、文人纷纷携资到上海租界避难,使上海一下子脱颖而出,成为整个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商业文化的渗透和城市化的发展为海上画派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和养分。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伴随着宁波商帮“闯入”上海滩,一批又一批宁波籍的书画家也来到上海,成为新兴的海上画派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为海派绘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沈枚沈枚(1875〜1949),字啸梅、光初,号瘦鹤老人、古稀余生,浙江鄞县人(今宁波市)。沈枚出生于宁波的一个理学世家,家中富收藏,受家庭熏陶,自幼喜书画,为著名海派画家钱慧安的私淑弟子,同时师事任伯年,为任氏关门弟子,与吴昌硕、浦华等人关系密切。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颐去世,沈枚开始寓居上海,以卖画为生,擅长人物、花鸟,兼及山水,笔墨传神,为当时海派名家之一。1923年10月,沈枚以“甬上沈枚”为名,在上海朝记书庄印行《沈啸梅画稿》两册,为当时“原稿影印名人画谱系列丛书”之一,其中人物山水一册,花卉翎毛一册,供人欣赏外,亦可用于教学,惠及学子良多。
沈枚 鼓琴三乐图《鼓琴三乐图》(图1),纵174.9、横46.6厘米,纸本,设色。款署:“鼓琴三乐,曾见鲍元礼有此本,沈啸梅写”,钤印:“沈枚”朱文方印。“鼓琴三乐”,又称“荣公三乐”,语出《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这也是儒家“知足者常乐”处世哲学的经典故事。画中,孔子执礼相询,荣启期须发皆白,左手按琴,右手作“三”状,侃侃而谈。两人衣褶线条劲紧流畅,肢体语言生动,点睛之笔,亦分外传神。沈枚经典人物作品欣赏
柳滨柳滨(1887〜1945),字渔笙,浙江鄞县东乡矮柳村(今宁波鄞州区)人,早年便寓居上海,以卖画为生。柳滨早年画人物,宗华喦,参以钱慧安、任伯年。后画翎毛、花卉、走兽,学程璋(字瑶笙),是其私淑弟子,二人风格十分接近,时人誉为“程瑶笙后一人而已”,并称“海上二笙”。程瑶笙另有一位入室弟子王叶,字韵笙,也是宁波人,三人合称“海上三笙”。
图2 柳滨 花鸟六条屏
图3 柳滨 花鸟六条屏《花鸟六条屏》(图2〜7),一组6幅,均为纸本,设色。其中图5纵169.8、横43厘米,款署:“仿宋人法,柳渔笙”,钤印:“柳滨画章”白文方印;图6纵169、横42.5厘米,款署:“丁卯冬月,写于沪上,渔笙柳滨”,钤印:“滨”朱文方印;图7纵169.1、横42.5厘米,款署:“花光不是金银气,何必游人逐队来。甬上渔笙柳滨”,钤印:“滨”朱文方印;图8纵169.2、横42.6厘米,款署;“甬上渔笙柳滨写意”,钤印:“柳滨画章”白文方印;图9纵169.2、横42.7厘米,款署:“甬上渔笙柳滨写意”,钤印:“渔生”白文方印;图10纵169.3、横42.7厘米,款署:“日暮水禽飞不去,白莲花下捕游鳞。渔笙”,钤印:“柳滨画章”白文方印。
图4 柳滨 花鸟六条屏
图5 柳滨 花鸟六条屏柳滨承学程璋,擅以西洋绘画技巧改革中国的传统画法。这组花鸟六条屏,讲究阴阳、透视,用的仍是传统中国画的题材、布局、造型,但其中的色彩、明暗、虚实都带上了明显的光线映射,因此我们熟悉、习惯的山石、花鸟、枝干,也就有了不同于中国画古风的特别韵味。丁卯冬月即1927年冬,时年作者40岁,创作力旺盛。
图6 柳滨 花鸟六条屏
图7 柳滨 花鸟六条屏这些仅是宁波博物馆馆藏海派书画中的部分精品。自唐宋以来,宁波即为人文渊薮之地,历代名人辈出,善书画者,层出不穷。从姚燮、舒浩到赵叔孺、沈枚、柳滨,这些来自宁波的画家,在充分吸收四明书画的传统养分之后,负笈沪上,在华洋杂处、开放包容的上海滩闯出了一片艺术天地,为海上画派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活力。经过巨大的时代波澜,海派的外延与内涵都已经发生变化,不变的是兼容并蓄、务实进取、不拘一格的海派文化,这也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