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4.40【2017-7-23】

#每日学论语#14.40

【原文】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hōng),百官总己以听于冢(zhōng)宰三年。”

【译文】

子张道:“《尚书》说:'殷高宗守孝,住在凶庐,三年不言语。’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不仅仅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继承的君王三年不问政治,各部门的官员听命于宰相。”

【微言微感】

《书》,指的是《尚书》,也称《书经》。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据说是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的。

子张孔子谈论的“高宗谅阴,三年不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高宗,指的是商朝的23位国王武丁的庙号。据说,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开明君王。

有个叫傅说的贤人,是个奴隶,他在参加修建工程时,被掌管该项工程的百工发现,向武丁举荐。武丁亲自去面见这位贤人,发现他果然谈吐不凡,是一个经世济民的奇才。武丁为了任用傅说为相,三年不管事,自称梦见圣人,并画出傅说的相貌,令百官去寻找。殷人信鬼,武丁以此方法举傅说做宰相(冢宰),贵族们便不敢反对。

事实证明,武丁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自从傅说被提拔为相后,一心一意辅佐武丁,帮助武丁大力振兴政治、经济、文化,缓和了奴隶的对抗,商因此复兴起来。

这里孔子说:“君薨君王驾崩,新君三年不理朝政,由宰相主持工作。”应该指的是这件事。

子张提出来,是因为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和必要性。

宰予对父母死后必须守孝三年,也有不同看法,他对孔老师说:“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三年不奏乐,乐崩,三年不种地,人都饿死了。所以说应该改成守孝一年比较合适。”

孔子很不高兴,说:“你父母在你小时候,三年抱着你,屎一把尿一把,母亲还要给你喂奶。难道你就忍心不给他们守孝三年吗?”

宰予很楞,直接回答说:“我忍心。一年守孝就够了。”

孔子恼羞成怒,心里说:“你忍心,你他妈就去做吧!”当然,孔子未必说脏话,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孔子应该面无表情回答:“女(汝)安,则为之!”

等宰予出去以后,孔子对其他学生说:“宰予真不是个东西(予之不仁也)”。

从这里,我们读到两个讯息:

一是孔子主张用礼把人管住,守住人心,一切都好说(这有一些一厢情愿,很难行得通。)

二是孔门弟子和老师是很民主的,弟子不盲从,敢质疑。

这让人想起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孔子师徒关系,是真实的,健康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这是真教育的根本。

孔子还说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他似乎一直在想办法把人的思想统一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中。尽管很多人渴望自由自在,并不待见这一观点。皇帝不愿意,因为他也受约束;臣下不愿意,因为不愿意被管制。甚至,我也明知那是对的,但是心里也并不能完全心甘情愿。

人生下来就是渴望自由的。

和宰予一样,我也是反对守孝三年的。

孝顺与否,首先是表现在对老人生前的赡养行为。老人活着,不能陪伴侍奉,时时拂逆顶撞,等到人没有了,假装孝顺,大张旗鼓、铺张浪费安葬,然后悲戚戚的样子守孝三年。祥林嫂孩子北狼吃了,痛不欲生,人们都很同情。但是她天天“阿毛阿毛”痛不欲生,把伤口撕给别人看,别人慢慢从同情变成了厌烦。

没有人愿意天天看悲戚戚的面容,三年守孝,什么也不干,见谁都追思父母的恩情,追悔自己的不孝,一开始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和同情,但是天天如此呢?三年如一日呢?

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义务,传递温暖,传递快乐,传递幸福。

《后汉书·陈蕃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赵宣的人,守丧二十余年,一直一个人住在墓道之中。于是郡长官认为他是大孝子,推荐他做官。

后来,陈蕃得知赵宣有五个儿子,并且这五个儿子都是他居丧期间生下的。这就说明他违犯了居丧期间夫妇不可同房的规定,于是大怒,给他以惩罚。赵宣本想以居丧持久来哗众取宠,却不料身败名裂。

常怀感恩,随遇而安,适当忘却,眼往前看。我的观点很简单:父母在的时候,尽心尽力照料孝敬;父母去世了,认认真真安葬,入土为安。

活着的好好活,才是对逝去的亲人最大的安慰。

父亲离开我们22年了,我很少去他坟前祭拜(基督家庭是不允许祭拜的),我牢记他的临终遗言:照顾好母亲,照顾好家。

来北京之前,母亲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和和睦睦,从没有发生过冲突争吵。到北京后,曾经接母亲来住过,我几乎每天都要推着轮椅上的母亲走走转转。每次回家,守在母亲身边,擦洗、喂饭、陪她说话,能做的尽可能做好,不能做的尽可能弥补。

人,不能在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该做的能做的没有做好。

但是,孔子三年之孝的主张也不是一无是处。三年守孝,并不是为了每日以泪洗面,用自残自虐来孝顺父母,而是为了静心反省,学习思考。

人首先要读懂的书,是家史和家书。所谓的祠堂和家谱,是在传承家风和传统。面对盖棺定论,先人的成功可以模仿,先人的失败引以为戒,三年反思观察,先学习继承,然后发展改革,这不失为稳妥之策。

进一步发展,孔子是反对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除非你已经胸有成竹,算无遗策,否则不要一开始就大刀阔斧改革。

(0)

相关推荐

  • 读书笔记之《傅佩荣《论语》心得》

    ​读书笔记之<傅佩荣<论语>心得> 无知和愚昧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阻碍,而掩盖真相.编造谎言以让人无知和愚昧就是最大的恶.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 《师道与传心》连载|先秦儒家尊师重道典故(八)

    (五)孔子与宰予 宰予(前522-前458年),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弟子.宰予聪明伶俐,巧言利口,玩世不恭,可能是孔子弟子中最有反叛精神的弟子.但他的这种反叛精 ...

  • 【第455期】音频学《论语·子张篇第14章》子游怎样论丧礼?

    音频学<论语·子张篇第14章>子游怎样论丧礼? 19·14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致",指表达."哀",指悲伤,悲痛 ...

  • 上课打瞌睡,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那个坏男孩儿后来去哪了?

    上课打瞌睡,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那个坏男孩儿后来去哪了?"朽木不可雕也",孔子口中的坏孩子,为何能封侯封公被称先贤?"朽木不可雕也",孔 ...

  • #每日学论语#14.23【2017-7-5】

    #每日学论语#14.23 [原文]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 孔子说:"君子睿智的通权达变是为了实现崇高的仁德,小人势利的通权达变是为了追求卑下的财利.& ...

  • ​#每日学论语#14.23【2017-7-5】

    #每日学论语#14.23[2017-7-5] [原文]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 孔子说:"君子睿智的通权达变是为了实现崇高的仁德,小人势利的通权达变是为 ...

  • #每日学论语#14.1【2017-6-13】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ɡǔ):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wéi)仁矣?"子曰:"可以为难(nán)矣,仁则 ...

  • #每日学论语#14.2【2017-6-14】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wéi)士矣."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读书人而留恋安逸的家庭生活,那他就不足以算作读书人了." [微言微感] & ...

  • #每日学论语#14.3【】2017-6-15

    #每日学论语#14.3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ùn)."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说话和行为都要正直端庄:国家政治昏暗的 ...

  • #每日学论语#14.4【2017-6-16】

    #每日学论语#14.4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定会说出富有哲理的名言,但能说出富有 ...

  • #每日学论语#14.4【2017-6-17】

    #每日学论语#14.4 [原文] 南宫适(kuò)问于孔子曰:"羿(yì)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f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 ...

  • #每日学论语#14.7【2017-6-19】

    #每日学论语#14.7 [原文]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译文] 孔子说:"如果是真心爱护他,能不让他经历辛劳而知道艰难困苦吗?如果是真心忠于他,能 ...

  • #每日学论语#14.8【2017-6-20】

    #每日学论语#14.8 [原文] 子曰:"为(wéi)命,裨谌(bìch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 孔子说:"(郑国形成内外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