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状态和品味苍凉
身为知名企业,尊重事实是基本的商业准则,岂可混淆视听?身为跨国企业,更应尊重消费者,一旦伤害消费者必然被消费者所抛弃。中国的新疆棉花洁白无瑕,不容泼脏水,也不容污名化。
注:以上为模板原话,此处不删除更改,以表支持!
最近主要读了两本书。其实已不是最近,是从我写了上一篇“每周一书”之后,至今至少两个月了。这两本书是:《人类群星闪耀时》和《悲惨世界》。
之所以读了这么久,除却时间和习惯的原因,还有个很大的因素是状态。时间我不想多做解释,因为要消除人们觉得“家庭主妇不工作怎么会没时间”的误会,恐怕写一本书都不一定能解释清楚。习惯呢,我这个人似乎没有养成从第一页依次读到最后一页的习惯。除了一本书跳着读,还会几本书在某一段时间同时读。到目前为止,我也只能说,这两本大部分我读完了,中部应该还漏了不少,漏掉的部分大多是我不熟悉的领域,比如法国的政治和革命。
我想表达一下我对读书状态的理解,也许碰巧有人跟我有同样的感触呢,如果有,并且你愿意告诉我,我会发自内心地欣喜:啊,原来你也这样啊!颇有英雄所见略同的莫名自豪感。有时候想,我为什么爱写字,爱表达,大概就是为了找到和自己有共鸣的灵魂吧。似乎,人活着,做了很多事,都是为了摆脱孤独,读书也不例外。这种感觉说起来,本身有点苍凉。
读书就是跟作者的交流,选择和谁交流,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想想,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时候,你有几个客户有待去拜访,状态好的时候,你乐意去搞定那个难搞的客户,或许是高层次的领导者,状态较次的时候,你会选择一个不那么重要或很熟悉的客户。要接近一个伟大的作者,拜读他的作品,读懂他的思想,也需要调适自己的状态,让自己的思想频率进入相应的频道,才能获得灵魂的最佳共振。
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挤出一点空闲时间,去神往一个相距现实很遥远的精神世界,是一件幸运的事。然而,这种状态有点像听一个信号不那么好,不时会中断的广播。好在你要知道,作者写书的时候,也不是不吃不喝机器一样连续写成的,他们的状态也会有起伏,他们的作品,也可以分为多个板块。类似《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样的作品,是独立的14个故事,太适合我这样没有连续时间的人来读了。在读《悲惨世界》时,有时候会觉得雨果大师偶尔有些冗长,有些时候显得凌乱,但这种不同领域和幅度的切换,正适合我片段阅读的节奏。
在读这两本书的时段,我的生命也被渲染出一种苍凉而悲壮的底色。对这种苍凉的描述,有过我太多复杂而深沉的感受,已不是此刻拖着疲惫的身躯,对抗着俩个孩子的吵闹中,所能呈现出来的了。
下一次,找到适合的状态,继续书写从书中获得的”生命的苍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