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新厅里面捉迷藏

义乌佛堂塔山下,出生的老家。云黄山脚下,村子很大,分上半村云山和下半村塔山,塔山乡所在地。

新厅,村里最大的房子。大门口,有一堵很高的照墙,平时上面出黑板报。中间隔街路顶,百来米长。

南面一米落差下,大明堂(小广场)。西侧建一露天戏台,村里放电影。过年也会请婺剧团,演个三天戏。

新厅依坡而建,前后高差不小。北面高坡上空地,横园明堂,也是一个小广场。有时晚上,村里会在这里开会。

新厅前后五进,里面四个大天井。第一进第四进,正房住人。第二进门楼,第三进和第五进,生产队牛栏。

整个厅,东西厢房两层住人。东西厢房,通过小弄和小天井堂,连接了外围平房。东西面平房,也住了不少户。

新厅整个建筑,像个囬字迷宫。小时候,小伙伴们,经常在里面捉迷藏。小弄堂,小天井,台阶,楼梯,都很多。

人往里面躲,很难找到。东西弄堂,南北通道,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还有很多出口,可以东南西北,跑出新厅。

记得一邻居,东北角平房住户。老公叫富田,小巧玲珑,说话低声细气。老婆却身材魁梧,牛高马大,大声说话。

做篾匠的老公,除了冬季,喜欢穿一双木屐。在家里一不小心,惹怒了老婆,会被大声挨骂,被追打出门。

东西向小弄堂,往里面连到南北过道。老婆追打老公,穷追不舍,猛打不止。只听到啪嗒,啪嗒,啪嗒……

小弄堂里,声音很难散开。一弄堂的回响声,装得满满。这追打的木屐声,节奏感的确很强,远近声很是分明。

事后那木屐声,成为村民饭后谈资。生产队里集体干活,经常绘声绘色,重复讲着这个故事,引来笑声不断。

那个时候,农村没什么文化生活。这小弄堂里,村民之间,还讲过很多故事。都是乡土气息,也有土的实在掉渣。

小弄堂,由东向西走向。也是新厅东面,往里进入,中间的一个公共通道。砖块墙,泥巴地,一直往西延伸。

那个年代,蕃薯作为日常主食。三天两头吃,喜欢吃那是好事,不喜欢也没得选。这东西吃多了,容易放屁。

堂份小伯伯,平时爱吃蕃薯。个子不高,人像个小钢炮,留一簇山羊小胡子。大户人家的长者,很是威严。

平时咳嗽一声,小孩子会逃得老远。没有儿子,只是一个女儿,远嫁西北甘肃兰州。偶尔回来,脸颊苹果红。

闲来无事,小伯伯经常走小弄堂。有次,刚进弄堂口,就开始噗噗噗,放屁像拖拉机发动声,走到另一头还没结束。

还有一邻居,懒人屎多。据说,过这个小弄堂,他不讲卫生。弄堂走出头,小便还没有尿完,有这么夸张吗。

        兄弟三个,大弟小时候比较皮。不听话,妈妈骂他,他会吔吔学腔。把妈妈惹急了,追过去吓唬揍,他就跑。
        穿过小弄堂,往新厅里面跑。妈妈追进去后,他就边逃边学腔,在大天井里转圈。惹得妈妈,真的火冒三丈。
        妈妈赶忙,搬来援兵。两头兜过去,终于抓到了,按在地上真的一顿揍。边揍边骂,以解心头之气。
        新厅大门头上,还有进士石头匾。大门两侧,还有两排,石头磊着的旗杆桩。小时候,有不少相关的记忆。
        小弟,也当过几年村主任。新厅经过一定修缮,完全变了样,整洁了不少。过年过节,经常有人过去看看。
        新厅,云山种德堂。已经列入文保,搬出不少住户,现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明朝,类别为古建筑。
        年前,回了一趟乡下老家。情不自禁又去看了一下,小小的弄堂里,还回响着老篾匠木屐,那动人的啪嗒声。
                        俗夫 2021年3月6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