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2年没复查,竟成了“癌”!注意,报告单上的这些字眼,可能是“恶性”提示

疾病防治专题: 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可查看专题,系统掌握相应疾病防治调理知识!关键词有:高血压   糖尿病  胆结石  颈椎病  脱发  中风  失眠  胃炎  鼻炎  风湿  乙肝 便秘 排毒  养生 减肥  流感 ……任意你想了解的都可以回复看看!

操作方式:进入公众号→点最左下方键盘→对话框输入 ↓

近年来,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周围发现自己长了“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了。

虽然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需要手术,做好复查随访就可以。

但也有例外。

最近,杭州25岁姑娘小丽(化名)就中招了。

两年没复查,甲状腺结节变成癌!

据杭州市卫生健康委消息:早在两年前,杭州女孩小丽就查出了甲状腺结节,当时从结节的形态上看就不算太好。

但医生考虑这个结节还小,建议先进行密切随访。

但小丽害怕手术会在脖子上留疤,所以能拖就拖。

而且,她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有甲状腺结节,也就没把医生的嘱托放在心上,定期随访也抛诸脑后。

就在今年,一次计划外的入职体检,才让她想起这件事。

但让她意外的是,本以为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甲状腺结节”——出事了!

据小丽的甲状腺B超报告提示:结节大小1.2cm,形态不规则、直立状,内见沙粒样钙化,可见短棒状血流。

医生推断,考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两年没复查,甲状腺结节竟然恶化了!

小丽这才害怕了,赶紧就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的医生明确小丽得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

通过对小丽的病情评估,又考虑到年轻女性对美的需求,医生认为小丽可以通过腔镜进行根治性手术。

这种术式可以经胸前入路,或者经口腔入路,完成精准手术,让颈部不留疤痕。

小丽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接受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

最终,手术很顺利,且在术中的清扫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周围淋巴结转移,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什么样的结节会“恶变”?

看到上边这则案例,很多人脊背一凉。

的确,作为成年人群中的高发疾病,甲状腺结节真是过于常见了。

据统计,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40%,也就是每10人就有4人有甲状腺结节。

虽然甲状腺结节的良性几率很高,但是也有人担心:现在是良性的,以后万一转变为恶性怎么办?

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2017年,著名的《自然通讯》杂志刊登了一项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各自独立的“生长树”,甲状腺癌是从正常甲状腺直接发展而来,与良性结节没有直接关联。

也就是说,对于确诊为良性的甲状腺结节,没必要担心会“演变为癌症”。

而小丽的甲状腺结节也并不是突然“癌变”,而是早已出现了苗头,好在得益于这此入职体检,才及时发现问题,没有把小问题拖成大毛病。

如何“揪出”恶性结节

目前筛查和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首选方法,就是超声检查。

一般来说,一旦查出甲状腺结节,最好先找专业医生分析严重程度,判断后续的处置方法。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通过超声检查报告单了解自己的病情呢?

其实,您只要关注这两项内容就好:

#1

TI-RADS分类

这是通过B超下甲状腺结节的形态来区分其危险程度的一种方法。

TI-RADS 1 级:甲状腺正常
TI-RADS 2 级:结节是良性的
TI-RADS 3 级:结节大概率是良性的
TI-RADS 4 级:结节可疑是恶性的
TI-RADS 5 级:结节可能是恶性的。有 1~2 项提示恶性
TI-RADS 6 级:结节已经活检证明是恶性的

一般来说,1-3级基本都是良性结节,每年做一次超声检查观察即可。4级及以上的,经专业诊断或病理证实的高危患者,应尽快进行相应治疗。

#2

关键词

除了上述的分类标识,下面这5大关键词,也是结节的“恶性标识”:

  1. 实性结节;

  2. 低回声或极低回声;

  3. 不规则边界;

  4. 微钙化;

  5. 纵横比>1;

  6. 边界不清。

因此,大家一旦发现自己的报告单上有类似的这些词汇,也请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

小贴士

已经发现了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不必过度关注结节的大小变化,因为结节的大小变化对于结节良恶性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

换句话说,只要结节是良性的,长得再大,哪怕像块肉疙瘩一样挂在脖子上,只要没有影响甲状腺功能或引起其他不适,也没啥关系,因为这样只是外观难看一点。

如何预防“恶性结节”?

肥胖、吸烟、辐射暴露、碘摄入过量或不足等因素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与其整天担心,不如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

1、保持均衡饮食,不要长期、过量进食大量含碘特别丰富的食物,也不能盲目限碘甚至忌碘。

2、尽量远辐射环境,在拍摄牙片、胸片时,使用佩戴铅罩保护甲状腺组织。

3、培养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避免超重、肥胖。

4、避免吸烟、远离二手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