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妮塞克斯顿的诗歌写作浅谈自白派诗歌

《绝望》

作者:安妮塞克斯顿

他是何人?

一条通向地狱的铁轨?

一件正在破裂的家具?

污水池里突然漫出的希望?

象唾液一般流进阴沟的爱?

口口声声说“永远,永远”

到后来却象卡车从你身上辗过去的爱?

一个漂入广告节目中的祈祷者?

绝望,

我不大喜欢您。

您跟我的衣裳或香烟不相配。

您干吗赖在这儿,

象坦克一样庞大,

对着我这大半辈子瞄准?

您难道不能漂进一棵树里?

为何偏要呆在我的根部,

强迫我走出我那长久以来

只是为了肚皮的生活?

好!

我带您一道旅行,

那地方我的双臂

多年来没有只言片语。

(彭予译)

1958年,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威尔的诗文集《生活研究》出版,在诗坛掀起一股“自白热”,成为“自白派“的创始人。另一位诗人约翰·贝里曼1953年发表的诗歌中已有自白诗的倾向,此后花用10几年工夫创作的《梦歌》,成为自白诗的名篇。西尔维娅·普拉斯、安·塞克斯顿更是任人皆知的自白派诗人。

“坦白地倾诉个性的丧失”。洛威尔和伯里曼两个互为竞争的自白派诗人,使自白派成为千山群峰中的一个较高的山峰。洛威尔在波士顿大学开办的诗歌研讨班对自白派的推进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著名的女诗人塞克斯顿和普拉斯的出现就如在自白派的峰头又插上了一面靓丽的旗帜,宣告着此派创作的最高表现。

洛威儿是安妮在大学时期的老师,另一个著名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是安妮塞克斯顿的好友,塞克斯顿比普拉斯稍长,两人都是来自波士顿的大学的学生,同样的美貌、敏感、文笔精湛,同样的受到精神病的折磨并试图从中挖掘创作灵感。她们曾结伴参加洛厄尔的诗歌研修班,经常一起在旅馆喝得大醉,她们甚至互相讨论过自杀的方式。她们之间有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微妙的竞争关系。1963年,普拉斯自杀后,塞克斯顿在悼诗《西尔维娅之死》中写道:

小偷啊!

你凭什么爬进去,

自个儿爬进

我盼得那么苦又盼了那么久的死亡。

知己与好友普拉斯的死使安妮更为孤独,更加无法被别人理解,而在精神上变得抑郁,从后来的安妮精神状况的发展来看,普拉斯的死使安妮塞克斯顿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加恶化。

这首诗歌虽然名为“绝望”但诗歌中的口吻似乎是以描述某人的口吻,绝望似乎在诗歌中是一个具体的人而不像是一种情绪。个人理解,这是安妮塞克斯顿分裂型人格其中的一个,安妮在诗歌中的对话其实是自己的不同人格之间的对话。

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间歇性人格分离(Dissociative Disorders) ”,别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

从安妮在诗歌中的描述来看,她对自己的这个人格很不喜欢,但又无法摆脱,而无法摆脱的原因可能是现实性的。

为何偏要呆在我的根部,

强迫我走出我那长久以来

只是为了肚皮的生活?

只是为了肚皮的生活可能指的是谋生。人的个性心理当中有丑陋的部分,也有美好的部分,而性格过度内化的人会对自身的某些人格缺点产生厌恶感和疏离,这会造成人从人格方面分为两种或以上不同的个性,在不同的现实环境中为了适应环境而不得不表现出的个性被主体认为是假性的,不是自己真实的面目,而很多依附于现实性上的人性丑陋的成分也被主体认为“不属于真正的自己”。

这是现代人社会生活造成的个性心理的一种现象,在心理学领域对其有过相关的研究,而安妮塞克斯顿的这首诗歌就是安妮具有这种心理问题的证据。

安妮长期患有精神疾病,最终自杀也因精神问题,其精神问题得不到解决而转入诗歌表达可能是这首诗歌的成因。这种深度剖析自我心理,揭示反映心理中最真实的自我的文学表现方向就是自白派在文学上开拓出新的一片领域。

这首诗歌是非常能体现自白派创作风格的作品。诗歌中安妮以自我对话的方式深切的表现出对自我人格缺陷的厌恶和绝望,同时也把她性格中的某些丑恶与缺陷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她的绝望可能来自于对自身人格完美性的要求,而现实生活的需要不可能让人不具备某些缺陷

好!

我带您一道旅行,

那地方我的双臂

多年来没有只言片语。

从诗歌末尾的表达来看,安妮最终选择和自己的这种人格妥协,继续共存下去,但是这也使得她 “多年来没有只言片语。”因自我深度的矛盾而使个性变得孤独。与其他一些诗人将诗歌作为文学创作为目的有所不同,安妮塞克斯顿所进行的诗歌创作主要是她用来抗衡自杀念头的武器,是她在精神崩溃的绝境中求得生存的寄托。实际上,她的诗歌才华很多是在病中得来的。写作成为她日常自我心理治疗的一部分,不过精神上的问题并未因安妮的诗歌创作而有所缓解,从1954年第一次发病开始,安妮将这种以诗歌方式进行的自我治疗持续进行了19年,最终与1974年10月4日在自己的汽车中以一氧化碳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自我心理的深度剖析和真实反映后来被认为是自白派诗歌在文学贡献上最经典的意义,而且自白性质的诗歌写作与心理治疗所具有一致性。在自白派诗人当中,塞克斯顿是惟一承认这个命名的,而且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这个流派的诗人。

注: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1974),美国著名女诗人。1928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一生大部分生活在波士顿附近。1967年因诗集《生或死》获得普利策奖。被誉为“用她伟大的深刻的思想完成她的诗作,在美国诗坛留下了独特的声音。”主要诗集有:《去精神病院半途而归》(1960);《生或死》;《变形记》(1971,对若干格林童话的改写)和《死亡笔记》(1974)。1974年自杀身亡。   安妮·塞克斯顿是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 美国著名自白派诗人。生前曾患有精神病,诗歌创作于她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治疗。

(0)

相关推荐

  • 外国诗歌赏析:《慕尼黑女模特》[美国]普拉斯

    西尔维娅·普拉斯 <作者简介>: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或译秀薇娅·普拉斯,西薇雅·普拉斯,雪维亚·普拉丝),美国著名女诗人,小说家."自 ...

  • 外国诗歌赏析:《她那一类》[美国]塞克斯顿

    安妮·塞克斯顿 <作者简介>Anne Sexton(1928-1974),美国诗人.出生于马萨诸塞州,读过艺术学院,做过模特,婚后生下两个女儿.她一直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在医生建议下开始写 ...

  • [转载]安妮 塞克斯顿的译介与诗歌

    原文地址:安妮 塞克斯顿的译介与诗歌作者:海红 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1974),1928出生于美国麻省,美国自白派代表诗人之一.生前饱受精神病折磨,以诗歌创作作为一种治疗 ...

  • 得一忘二 : 安妮•塞克斯顿三首 | 诗歌翻译专栏 | 诗生活网

    所有转载请附注本网页网址,并注明: "来自得一忘二翻译专栏,译者随时修改,译稿以译者专栏为准". 08年2月写译的两篇,可能稍有重复. 安妮·塞克斯顿<星夜> 安妮·塞 ...

  • 安妮·塞克斯顿诗歌新译15首

    安妮·塞克斯顿(1928-1974),美国自白派诗人.曾参加罗伯特·洛厄尔在波士顿大学的写作班,并与西尔维娅·普拉斯成为好友.1967年因诗集<生或死>获得普利策诗歌奖.一直深受精神疾病的 ...

  • 浅谈散文与诗歌的写作

    偶然读到一位朋友写自己长辈的诗,选题很好,感情也丰沛,但读起来却没有感觉,于是我劝他,把这个题材拓展一下,可以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认为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白话的现代诗易懂好写,把 ...

  • 重温大师经典‖安妮·塞克斯顿:真理唯逝者知道

    ❤ 安妮·塞克斯顿诗选 安妮·塞克斯顿(1928-1974),美国著名女诗人.1967年因诗集<生或死>获得普利策奖.她是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美国著名自白派诗人.她的诗作敏锐.坦诚 ...

  • 安妮·塞克斯顿

    编辑:知识号互动百科 时间:2021-08-30 13:56:37 编辑锁定 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 1928--1974),美国著名女诗人.1967年因诗集<生或死>获得 ...

  • 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

    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1974) 安妮·塞克斯顿 ,美国著名女诗人.1928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在寄宿学校的时候,做过时装模特,二十岁时和Alfred Muller Sext ...

  • 关于安妮 塞克斯顿

    美国自白派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74)名字中的Sexton在英文里为教堂司事,"担任管理教堂.敲钟.挖掘坟墓等工作".1974年10月,在与好友 ...

  • 读记|安妮·塞克斯顿诗一首

    一晚,在友人推荐下读到安妮·塞克斯顿的一首诗,名为<死者所知的真实>(出自<所有我亲爱的人>),有感,小记之. <死者所知的真实> 作者:安妮·塞克斯顿(译者:张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