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二代”的坚守与新生

提及“家族企业”,便常常会引发一些关于传承方面的讨论,尤其是新生一代能否顺利接棒这个话题,不仅易于被大众关注也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命周期。青岛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思刚戏称,自己应该是最年长的“富二代”。但是,这个在当下语境里,有更多的指向性的标签,其实并不适合他。对他来说,父辈的产业传承更多的是义务是责任。最开始就像一把“纸枷锁”一样,他需要时刻警醒地佩带着。但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冲撞与磨合后,他最终冲破樊篱为自己和企业谋取了新生,将传承而来的传统企业,稳妥地划入剑指未来的新技术新工艺赛道,实现了企业的二次筑基,同时也完成了自己从“富二代”到“创二代”的企业家形象认证。

是继承更是革新

在秦思刚的名片上,印着几个关键字:一处是企业的名称“青岛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另一处是名字和小字体打印的“博士”“总经理”。最显眼的就是企业的Logo,它用既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又颇具国际化的字母H为主体,以中国传统特色的红色为主色调,字体右侧还有规律的横纹装饰。

据秦思刚介绍,公司的Logo是他设计的,“鸿裕吉”中“鸿裕”两字,实际是取自家族中爷爷和父辈名字中的辈分。 Logo中H取自公司名称首字的第一个字母,字体一侧的横纹装饰代表了企业对技术对工艺的精雕细琢。企业的英文名称 Honrock,实际上是个自造单词,既来源于音译,又取了hon在英语中“尊贵”的意思,而rock则寓意“坚如磐石”。

秦思刚一直是标准的“模范生”,北外毕业后在德国留学,后供职于国际知名的汉高公司,由于表现出色被推送攻读博士,不久回国后成为一家德国百年家族企业的中国区销售总监。而正当他做得风生水起时,因家族原因,34岁时正式接手鸿裕吉。当时的鸿裕吉是典型的轨道交通行业中的“隐形冠军”,中国第一列国产化动车上的锁具和窗帘就来自这里。

披挂上阵的秦思刚,面临着身份转变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其中,既有每个家族企业“更新换代”面临的内部组织重构的问题,也有原有的经营理念“水土不服” 的问题。秦思刚说,他曾经一度被“精英文化”与现实的冲突所扰,但是最后他在有妥协与坚守中,找到了一种“自在”状态。

他以公司发展的大局为重,一边适应,一边力主革新。他为鸿裕吉导入CIS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给传统的鸿裕吉带来新的管理理念与发展方向。他重视人才培养,积极为企业发展发掘有生力量,主要团队也成为85后为主的颇具创新力的年轻主力军。随后几年里,植根传统领域的鸿裕吉慢慢地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随着智能化的铺开,以锁具和窗帘为支撑的企业是不是还有未来?在秦思刚看来,企业的有机生长已经停滞不前。要想破局必须更深层次的革新。

是走出去更是引进来

相比较父辈的保守,同时具备中西方两种文化背景的秦思刚更为激进,他开始大胆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他一方面继续在工艺手法上创新,维护住原有的 “稳定盘”,另一方面则开始寻找新的商机。终于,在2016年底机会来了,位于城阳区棘洪滩工业园的一家为高铁内装提供产品的企业找了过来,询问是否有兴趣将其纳入鸿裕吉。这家公司就是青岛海立泰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秦思刚迅速做出回应,于2016年11 月完成了并购,借此鸿裕吉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获得进入高铁大内装市场的入场券,从零部件供应商一跃成为内装系统供应商。随后秦思刚又瞄准了在轨道交通方面有大好前景的西南市场,于 2017年底再次出手,并购了位于成都的成都君诚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该公司51%的股份,鸿裕吉把自己在轨道交通行业的渠道、研发和生产资源直接整合到西南地区。

以上两次的并购并没有让秦思刚 “高枕无忧”,他认为,这两次收购只是停留在纵向的市场开拓,只能说是公司的 “盘子”更大了。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核心问题,彼时市场上有些投机的机会,秦思刚并没有为其所动,他认为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还需要有像“精致锁芯”一样的核心技术。为了能接触到最新的核心技术,他将眼光放向国外。

秦思刚认为未来世界健康环保是主流趋势,为此,他先后有针对性地考察国外项目,虽然在父辈看来有些冒进的操作,但秦思刚却有自己的打算。在传统产业逐渐失去“活力”的情况下,要想继续活下去,就必须走出去,而走出去最终目的是把新的发展动能引进来。秦思刚说,新技术新工艺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于企业来说,以技术工艺为本才能立得“百年长青”。

是为当下解困更是为未来筑基

采访过程中,秦思刚一直强调: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持续地创造价值,企业信奉的应该是长期价值主义,而非挣快钱的投机主义。他说之所以有这种思维,一方面来自于家族中根深蒂固的“机械工程师”基因,另一方面是自己留学工作时接受的德国式的精工细造的“刻板”教育。但是无论如何,基于这种思维模式,他稳妥地将一家 “有机生长”受限的企业顺势划入了具有高新技术具有高成长性的新赛道上。

据秦思刚介绍,目前海立泰也已具备较强的设计研发能力,可根据客户要求独立开发、定制产品,同时以高端的装备和优良的工艺,保证产品的高质量。而成都君诚也成功地打开了西南市场,并且开始在多个城市布局。

作为两个超前布局核心技术的“马达”也已经开启,其中,低温等离子氧发生技术已经形成产品,开始应用于动车及地铁等场景,并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 “标配”。这部分业务目前已经开始盈利,市场占有量也在逐步增加。另一项主动降噪的技术,也在与市场的磨合中开发出高铁、地铁以及新风系统等新的应用场景。

秦思刚认为,企业的发展都是剑指未来的。对于眼下大热的工业互联网,秦思刚表示,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也是势在必行,但是谈不上“颠覆”,真正制造业的互联网巨头大概率会出现在制造业产业链条的某个环节。

秦思刚也开始尝试,他计划利用自己在零配件制造领域内的优势,以鸿裕吉在行业内过硬的品牌为支撑,以非标零部件垂直平台的打造为切口,联通供应链的两端为企业与用户搭建“按图造件”的平台。目前,尽管还停留在摸索阶段,但是他已经以“地推”的方式开始行动。

是为企业转型也是为“创二代”正名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家族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调查显示,全世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家族企业中只有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10% 能“活”过第三代。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接班人”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旧业态面临冲击,新业态不断出现。对于这些身披时代特质的“富二代”来说,能否继承祖业并将其发扬光大,也是自我正名的过程。对他们来说,相比较财富多寡的评判维度,他们更需要创新力强弱的认证。

他们大都接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在中西文化的冲撞与交融中,不得不面对个性与共性、自我与群落、社会经济文化地域性等问题。在新旧交替之际,他们或者临危受命或者能力使然,一旦上位就需要背负使命,“被迫”与父辈们“政见相合”,以便让企业免于动荡。很多情况下,他们需要经历二次创业、甚至再次创业才能稳固根基承续祖业。

在瞬息万变的当下,他们需要快速感应到时代的潮流,为企业下一轮的发展适时地调整舵头。这其中,他们要经历的既有新旧交替时企业组织内部的重构,又要应对并清理各种各样的“历史遗留” 问题。而一旦处理不妥,就会让企业深陷内耗。这也是部分家族企业“家道中落” 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有像秦思刚类似的“创二代”们,在杂乱的文化背景中,抽丝剥茧,融合再生,最终成为家族企业合格的“ 操盘手”,成为这个时代企业家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既具备审时度势,敢立潮头的大局意识,又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储备。他们一方面引入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经验,为企业前行“清道”,另一方面,大胆启用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企业发展蓄能。更重要的是,他们打破传统羁绊,开新立意,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让家族企业之名号继续立于时代大潮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