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紧急救援》证明,林超贤的文戏太差劲

刨去明年1月才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拖拉了近一年的贺岁档大片,等到了收官之作《紧急救援》。

疫情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错过了最赚钱、最赚眼球的春节,有的片子赶上了逆势上扬,有的片子遭遇了口碑崩裂。

作为类型类似的作品,林超贤、彭于晏的《紧急救援》,本来是要与唐季礼、成龙的《急先锋》打擂台的。

相对于套路保守、特效五毛的《急先锋》,对《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留下美好印象的观众,将更高的预期放在了《紧急救援》上头。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逆水行舟的林超贤,用这部极具割裂感的成片,给出了一个难以服众的尴尬答案。

《紧急救援》很好吗?139分钟的片子节奏很快、场面很棒,动作戏足以傲视国产同类、同题材影片,哪怕放在好莱坞也不逞多让。

这部片子的本质当然是动作和冒险,其中,环环相扣的动作逻辑(既动作戏中主角动机和行动的必要性)尤其关键。

这类影片有一个最大的看点,那就是让观众认为根本做不成,但主角不仅去做了,而且合情合理的做成了,《007》、《碟中谍》等类型片都精于此道的。

在这一点上,林超贤的《紧急救援》做得很好,也很有说服力。

面对一切艰难险阻,主角们之所以创造了奇迹,除了平时的苛刻训练、视死如归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尝试之外,更多的还是依靠专业知识、精准判断、正确操作、随机应变,以及一点运气。

这些导致行动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片中都有所体现。

当然,在动作戏的呈现上,除了开头的钻井平台救援中,主角显得较为冒险、CG感表现得较为强烈之外,后面的三个救援场景,无论是角色动机、镜头语言、节奏把控、场景调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拥有美好身材的彭于晏,贡献了相对惊艳的表现,配合上眼花缭乱的动作场景,着实令人心旷神怡。

然后呢?还有然后吗?

看完全片,除了由衷的钦佩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海上救援者们之外,就是一大堆黑人问号.jpg了。

《紧急救援》的硬伤和短板过于明显。

文戏的寡淡而失当,情感的虎头蛇尾与无趣,以及为了中和片中的残酷救援场景而偏喜剧风格的感情处理,构成了一个大写加粗的尴尬。

正因如此,硬生生撮合而来的CP组合彭于晏与辛芷蕾显得很无辜,父子戏、兄弟情等支线剧情,把本就分崩离析的故事,搅和得更加乱乎。

梳理《紧急救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林超贤本来的设想应该是单纯直接很动情的。

整部影片的故事结构,通过彭于晏饰演的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队长高谦与美女机长方宇凌(辛芷蕾饰)之间的感情递进,穿插起一系列质量很高、噱头很强的救援行动。

两人从针锋相对到惺惺相惜、互生情愫的情感递进,虽然套路了点、土到掉渣,胜在清晰、直接。

问题就出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上——由张景祎饰演的高谦儿子聪聪。

聪聪母亲因病去世,孩子从此沉默寡言,高谦将孩子接来跟自己住,聪聪也变得更开朗、更自信了。

这个背景,通过对话、闪回和生活场景表现出来。

然而,聪聪因小伙伴的一席话忽然开窍,为了有妈妈,不仅把生母忘得一干二净,明里暗里撮合其高谦与方宇凌,还被当成了本片最后的重头戏——天然气货轮救援的感情升华。

林超贤给这个孩子的戏份足够重,让他承担整部影片中至关重要的两段关系(CP组合与父子情深)的感情纽带,却并没有给出足以说服观众的逻辑支撑。

这当然是与林导的私心有关,毕竟观众看得是彭于晏与辛芷蕾组CP,毕竟灾难戏份才是重中之重。

但说服不了观众的感情线,是整部影片充满深深割裂感的主因。

至于绞车手男配赵呈与女友、高谦与其他队员等几条支线,也因草率与马虎的呈现方式,而变得虎头蛇尾,成了全片的减分项。

郭德纲说过,德云社做得好,完全是同行的衬托,这句话用在林超贤身上也尤为恰当。

本来,灾难题材在国内商业片中就少得可怜,去年的那部《烈火英雄》虽票房表现不错,口碑却喜忧参半。

所以,大家才把期待压在了林超贤身上。

回顾林超贤此前两部主旋律商业大片的讲故事路数,《湄公河行动》靠得是港产片最拿手的双雄戏,彭于晏与张涵予的兄弟情让人看着很过瘾,

《红海行动》则是很明智的把群戏压缩在极低的比例(全片时长的七分之一),只承担推进剧情的作用,主要还是靠着紧跟时事、战争题材和爆裂场面震撼观众。

说到底,在动作戏上匠心独运的林超贤,本就不太擅长处理文戏,《紧急救援》最大的病根,还是面对一个绝佳题材的他太贪了,想要有所突破,却又能力有限,最终功亏一篑。

流水线式的工业化,与精益求精的创意性,构成了一部商业大片成功的基石,两者缺一不可,却会相互影响。

如何在创作欲望与拍摄成本中寻求相对的平衡,一直是商业电影人最终极的话题。

如今,国内的院线、观众、制作与宣发都逐渐成熟起来了,轮到创作环节奋起直追,突破瓶颈的制约,林超贤的敢为人先很有必要,但取舍之间的智慧与定力更为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