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教材实例(上)

1.而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

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

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

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

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

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

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

答案:

1~2连词,表承接“来”“就”。

3~6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7~8连词,表转折“却”。

9~11连词,表递进“而且”。

12~13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14.连词,表因果“因而”。

2.何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 ________《赤壁之战》

4.然则何时而乐耶 ________《岳阳楼记》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________《赤壁之战》

6.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________《伶官传序》

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________《石壕吏》

9.今日之事何如 ________《鸿门宴》

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________《五人墓碑记》

11.何以战 ________《曹刿论战》

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________《庄暴见孟子》

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________《鸿门宴》

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________《阿房宫赋》

答案:

1~2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

3.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4.作定语。译作“什么”“哪”。

5~6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

7~8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9~10构成复音虚词。“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

11~12疑问代词。“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

13~14复音虚词。“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

3.乎

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陈涉世家》

2.儿寒乎?欲食乎 ________《项脊轩志》

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________《庄暴见孟子》

4.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________《捕蛇者说》

5.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________《屈原列传》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_____《师说》

7.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________《五人墓碑记》

8.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 ________《庖丁解牛》

答案:

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3.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

4.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

5~6介词,相当于“于”。

7~8形容词词尾。

4.乃

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________《曹刿论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________《石钟山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桃花源记》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________《项羽本纪》

5.臣乃敢上璧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________《赤壁之战》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________《陈涉世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________《示儿》

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________《伶官传序》

答案:

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于是”等。

2~3副词,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

4~5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8~9只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5.其

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______《六国论》

2.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________《六国论》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________《六国论》

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________《六国论》

5.独其为文犹可识 ________《游褒禅山记》

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___《游褒禅山记》

7.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________《捕蛇者说》

8.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________《游褒禅山记》

9.距其院东五里 ________《游褒禅山记》

1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__《游褒禅山记》

11.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________(解释加点“其”)《祭十二郎文》

12.其皆出于此乎 ________《师说》

1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________《伶官传序》

14.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________《祭十二郎文》

1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________《游褒禅山记》

答案:

1~3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

4~5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

6.第一人称代词“我”。

7~10指示代词“那”“那些”。

11~12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

13.表示祈使语气“应当”。

14.代词,他的。

15.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

6.且

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________《六国论》

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________《石钟山记》

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________《古诗十九首》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________《鸿门宴》

5.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________《师说》

6.不出,火且尽 ________《游褒禅山记》

7.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________《石壕吏》

8.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________《孔雀东南飞》

答案:

1.况且,表补充说明。

2~3表并列。

4.尚且,表让步。

5.复音虚词“犹且”,还。

6.将要。

7.已经。

8.暂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