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其人如啖蔗(三)

(一)酒之太白

太白诗作,带着一股浓浓的酒味。聚众当然他喝:“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赠从孙义兴宰铭》)。但是我们常说“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李白却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人也喝!倒底要喝多少呢?“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襄阳歌》)。喝到没钱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哪怕可能“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那就 “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万古之愁都销尽了,还是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不管是春夏秋冬,太白都明确一定要喝酒:“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前有一樽酒行二首》);“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陈情赠友人》),因为,“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月下独酌其二》)。所以他的结论是:“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赠崔侍郎》)。

松颜客曰:太白诗句,有酒的没酒的,都要带着酒的感觉去体会,因为传统的酒的种种意象,如狂放如酣畅如飘逸如超然,都已经化为融入李白的意象。就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们也不妨带上一双醉眼去体会,方才悟得“月光如霜”。就算“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不妨透过酒杯望去,方才看得到“紫烟香炉、九天银河”。“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又何尝没有酒?“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又何尝没有酒?

青莲有诗当有酒,诗面无酒,诗内亦有酒;义中无酒,意中亦有酒;意中无酒,也须思起有酒之时!杜康不变,李白不变。

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一首李白的诗作: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本诗不奇,无非伤农家之苦而不能进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都比这首诗强了很多。如说这首诗为老杜所做,那更是不堪。但是,倘这首诗是出自李白之手,风味立转。

“雕胡”,就是菰米,茭白的果实。今人依照张翰云:“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就言菰米为美味,或不当矣。张翰此处为辞官托词也,倘为美食,何须辞官?再者,就算菰米确为美味,年少游维扬,一年散金三十万的李太白,什么没有吃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区区菰米何以“三谢不能餐”?这首诗确实没有酒,但是想想李白的纵酒人生,想想酒的代言人居然会如此吟诗,这首诗不觉高远沉重起来。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青莲有诗当有酒,诗面无酒,诗内亦有酒;义中无酒,意中亦有酒;意中无酒,也须思起他的有酒之时!

《旧唐书》说李白“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也有人说他是酒醉之后想要到水中捉月,失足溺死。还有人说李白大病而死。不管真实如何,我们只会相信李白是大醉而死,我们更相信他是醉后捉月而死的。因为,有酒当有李白,杜康不变,明月不变,千秋不变!

(待续)

(0)

相关推荐

  • 平行篇 相邀李白 第1部分 如果李白来到现在,还会写出怎样的诗歌?

    传古今名篇 承先贤壮志 文山河万千 化慧语三联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圣莲心照"的原创作品 原创作者:"长云天上" 行路难 平行篇 蒙月床头睡 温音锦客来 志导云 ...

  • 李白 将进酒/快手

    <将进酒>原本是汉乐府比较冷门的格式.直到邂逅李白,方得流芳千古.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他喝完酒写的诗,就像是被神仙把着手写的,几乎将汉文学艺术拔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 #我在快手涨知识 ...

  • 南方诗歌>>诗人眼中的李白

    诗人眼中的李白 (组织策划:梁念钊.郭锦生) 近日,为传播繁荣诗歌文化,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特主办了一次以<诗人眼中的李白>为题的探讨活动,广大诗人围绕李白的作品.诗风.行为个性等进行坦 ...

  • 诗意空间:26《将进酒》

    重要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图文分享仅供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资源在本页底端 我公众号创建于2014年07月04日,2015年08月21日正式运转. 2016年08 ...

  • 國內方家詠剡石門、牛場山、剡溪、謝靈運釣臺匯編(待續)

    ​國內方家詠剡石門.牛場山.剡溪.謝靈運釣臺匯編(待續) 訪剡溪謝客釣臺擬太白<古有所思>體 熊盛元(江右) 謝公屐痕綠掩釣臺之殘垣.謫仙訪其蹤,淚滴剡溪白波掀.異代蕭條同悲慨,垂綸千尺悵 ...

  • 寂寞圣贤《将进酒》

    唐诗学习之十七 寂寞圣贤<将进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诗仙李白在名作<将进酒>中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曾被唐玄宗招进京,命为供奉翰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一)

    上一章谈到,诗歌中从物象(事象)到意象再到典故,是一种"减法之下的天人合一".减法的结果,使得我们身处的世界,一花一木都有了感情,都有了风情.而对"诸事物"做减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二)

    作者黄巢,一个落第秀才,如果我们知道他的一些所为,比如说<新唐书>载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备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 再如 "楷击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四)

    (二)茶之东坡 倘若坡公欲印制名片如同今人之格式,那下列成就皆缺一不可: 1文 唐宋八大家 2诗 欧苏 3词 豪放 苏辛 4书法 苏黄米蔡  <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5绘画 苏文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五)

    (三)秋之子美黄山谷有一句写杜甫的名句叫做"醉里眉攒万国愁",抓住了杜甫的"愁"这一特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愁,形声兼会意,从秋从心,秋心易愁是也.所谓&qu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六)

    在讨论"菊之靖节"前,我们增加一个思考: (四)人与象结合到极致的问题 酒之李白.茶之苏轼.秋之杜甫,都体现了人通过诗于自然的特有交融.可以说李白.杜甫.苏轼找到了最好的寄寓,也可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七)

    四."心想其人如啖蔗"之人象相分 "人从宋后少名桧",诚然,我们发现诗歌范畴内,一些典型的人与典型的象,往往会呈现得难分难解.本章以上三个部分,强调了太多&qu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八)

    五."心想其人如啖蔗"之关于作者之外的"人"与"象" 本章"心想其人如啖蔗"是讨论诗歌中"人"与&q ...

  • 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过是我思乡的说辞而已

    今年的荔枝马上就要下市了,想吃只有等来年了.说起来,岭南的水果多,但是没有一种水果能有荔枝那样有这么多的话题和受人瞩目. 它见证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用情至深: 它见证了南汉朝白龙元年梁嵩折桂登科的荣耀: ...

  • 【四川话读诗】苏轼《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有多爱吃荔枝?除了"日啖荔枝三百颗",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荔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