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薏仁汤转自网络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组成】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那么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分别是什么呢?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用法】上坐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作用功效】宣肺解表,通络化湿。
space

【主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第二21)。
【方解】麻杏苡甘汤是宣肺利湿的方剂,亦是提壶揭盖法的最好阐释。方中麻黄、甘草微发其汗,杏仁、薏苡仁利气祛湿。本方实为麻黄汤以薏苡仁
易桂枝,使得全方药性由辛温变为辛凉,故可用于湿热或痰热内蕴之证。
【方论】一身尽疼,为寒湿凝滞肌理,血络阻滞作痛,若阴疽然。发热者,寒湿外闭,血分之热度,以阻遏而增剧也。日晡所为地中蒸气上腾之时,属太阴湿土,故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所以解于申至戌上者,为热盛之证,当遇阳衰阴盛而差也。明乎此,可知申至戌上为太阴主气,湿与湿相感,故风湿之证,当日晡所剧。究病之所由成,则或由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内经》云:形寒饮则伤肺。肺主皮毛,务令湿邪和表热,由皮毛一泄而尽,其病当愈。师所以用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者,是以薏苡能去湿故也。[曹颖甫.金匮发微.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4]。
【临床应用与医案】
1.血尿唐某,男,61岁。反复血尿已有4年多,曾在湛江某医院检查治疗已久,出院诊断为:多囊肾、尿石症、肾癌待排。经治疗,血尿消失。近半年血尿复发、迁延不愈,诸治乏效。于1987年4月18日来诊:肉眼血尿成块,色暗红,腰痛,周身作痛,舌红边暗紫,苔白薄,右寸脉浮,左关弦脉,而两尺脉较沉。余细审此证,瘀热郁阻于下焦,水血交阻较明显,而诸治乏效者,恐需开上以通下,活血解郁与清热达下兼顾,方易取效。治法守恒,方药虽古,立意宜新。拟麻杏苡甘汤加味:麻黄8g,杏仁10g,薏苡仁30g,炙甘草8g,茅根60g,益母草15g,血余炭10g。4月21日复诊:诉服药1剂,小便时甚迫,尿出黑色血尿。次日服第2剂,尿色转红,较前通畅。第3剂尿转黄白通畅,腰痛瘥,周身痛减。按前方续服6剂后,尿色白而通畅、尿常规检查正常。再按前方去血余炭加生地、淮山药等善后。
按此案疗效之快,出乎医者意料之外。而反思所用之药,仅以麻杏薏甘汤开上利下,以茅根凉血止血,益母草、血余炭去疾止血所合成。其中麻黄的作用,《日华子本草》说,能“通九窍、调血脉”,很有启发。仲景独用麻黄一味能治春日黄疸,可见麻黄不但能开肺痹,且能解肝郁以利水。本患者舌边暗紫,脉关弦寸浮,用麻黄以除肝肺之郁痹,配合其他活血利水止血药而能取效,不可谓不切中了病证。虽是偶得,可资后鉴。[王伯章.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活用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3):22]。
2.肩凝(痹证)a熊某,女,58岁。右肩臂疼痛年余,不能举高梳头,近日痛更甚。夜不能寐,肢麻,循手太阴肺经麻木感,面色微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前医曾用当归四逆汤及舒筋饮等方治疗无效。辨证属风湿痹阻经络,方用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加味治疗:麻黄10g(先煎),薏苡仁30g,杏仁10g,炙甘草5g,桃仁10g。上方服2剂后痛减。共服10剂,痛全止,能随意抬举,活动仅轻度受限乃停药。
按此方是仲景用治风湿身疼、日晡发热之风湿热痹方。而肩凝之证,
多属肩周炎(慢性闭塞性滑囊炎),临床所见是风湿滞留于手太阴、手阳阴、手太阳经者多。方中麻黄善解上部肌表之邪闭,薏苡仁利经脉之湿留,杏仁宣肺助麻黄。药性平和,风湿可去,郁热自除。按笔者有限的临床体会来说,此方比当归四逆汤或舒筋饮有更多的适应者。此后余曾用此方治疗不少肩凝之证,每有显效。又曾治某一肩凝月余的患者,用此方9剂,不但肩凝治愈,且患者平日原有的手癣亦随之获y云云。[王伯章.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活用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3):22-23]。
3.咳嗽患者,男,45岁,以咳嗽吐白黏痰月余为主诉,于2002-04-10来诊。患者体态丰腴,胸闷不舒,鼻塞涕浊,口淡不渴,身困头懵,咽痒即咳,微恶风寒,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厚,脉细。治以麻黄9g,杏仁10g,生薏苡仁30g,前胡10g,白前10g,苍耳子10g,辛夷6g,荆芥10g,甘草6g。3付,水煎服。上方服6付,疾病告愈。[刘杰祥,孙玉信.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应用体会.中医研究,2005,11(18):46-47]。
4.哮喘患者,男52岁,有哮喘病史15年,近日感受风湿,以喘促胸闷为主诉于2003-09-12初诊。伴喉中痰鸣,痰黏难咯,鼻塞流涕,口黏不渴,大便溏,每日2~3次,小便清长,舌质淡暗,苔白厚,脉细略数。治以麻黄6g,射干10g,杏仁15g,生薏苡仁30g,冬瓜仁30g,苍术15g,辛夷6g,桃仁10g,前胡10g,白前10g,甘草6g。3付,水煎服,药后喘促渐平,照上方加茯苓30g,海浮石15g,共服15付,哮喘告愈。[刘杰祥,孙玉信.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应用体会.中医研究,2005,11(18):46-47]。
5.发热(亚急性败血症)。
1997年4月24日曾治愈“亚急性败血病”1例,患者来自山东临沂,男,68岁。发热、四肢沉重21天,在当地用抗生素过敏,住146军医院,经骨髓穿刺诊断为“亚急性败血病”,对症治疗及用银翘散加减汤剂治疗无效,而特来京诊治。症见:头晕、四肢沉重,微恶寒,每日午后2~3点发热38℃左右,晚上则升到39℃以上,苔白腻,脉滑细数。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湿热郁表,为麻杏苡甘加术汤方证。
麻黄10g,杏仁6g,生薏苡仁18g,炙甘草6g,苍术15g。
结果:上午来诊,下午1点在宾馆服头煎药,小便增多,日晡未见身热,尚有微恶寒,晚服2煎,症全消。本打算住院治疗,观察2天,感身体如常,遂回原籍。追访至今(2005年8月)健康良好。[冯世纶,等.经方传真(修订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04-105]。
6.黄褐斑林某,女,30岁。近2年来两颊从眼圈下出现黄褐色蝴蝶斑,边界明显,月经常推迟数天,量较多,色鲜红,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余无所苦。余初谓此大龄青年未婚,经水不调,两颧黄褐斑边界明显,当属肝郁化火之证,拟丹栀逍遥散加减:白芍、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芷、
僵蚕、丹皮、栀子各10g,甘草6g,益母草15g,连服20多剂,黄褐斑稍有减退。后因出差,归来后,症复如前。遂改用下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生姜4g,甘草6g,麻黄8g,杏仁10g,薏苡仁10g,僵蚕10g,白芷5g,益母草10g,此方服9剂后小效。再服2月余,隔天1剂,黄褐斑已大为消退,边界不清晰。其容颜所余轻微的黄褐斑,已不明显,患者甚为满意而停服中药,自行涂些护肤剂善后。
按此案用小柴胡汤者,疏郁清热也。用麻杏苡甘汤者,以其能走皮毛,疏通孔窍而利湿郁,以黄褐之色属湿郁之故,加白芷、益母草、僵蚕者,以助通窍活血、清浊养颜之意。经方合用作美容治疗,余所初试耳。[王伯章.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活用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3):23]。
7.扁平疣患者,男,20岁,患扁平疣1年。症见面颈部及手背部散在粟米至高粱米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有的密集分布呈肤色,疣表面光滑,触之较硬,无瘙痒,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厚,脉细。用麻黄10g,杏仁15g,生薏苡仁60g,苍术10g,马齿苋30g,生香附10g,甘草6g。服30余付扁平疣消失。[刘杰祥,孙玉信.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应用体会.中医研究,2005,11(18):46-47]。
8.湿疹王某,女,35岁。2010年7月15日初诊。主诉:双下肢及胸背部、面部反复起皮疹3年,加重7天来诊。患者自诉于3年前双下肢起水疱、渗液,皮色不红,期间经西医及中医治疗均未能根除,时轻时重,迁延难愈,7天前因食火锅后明显加重,二便正常。查见:双下肢及左胸部近腋窝处、背部、面部散在分布大小不等肥厚浸润性斑块,色素沉着,表面轻度糜烂渗出,部分皮损结痂脱屑,可见抓痕血痂。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湿疹;中医诊断:浸淫疮。因风、湿、热邪郁结肌腠,津凝血瘀所致。治以开腠达卫,利湿散瘀,祛风止痒。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合凉血散瘀汤加减,药用:生麻黄10g,杏仁10g,薏苡仁30g,生甘草5g,牡丹皮10g,赤芍15g,生地20g,紫草15g,刺蒺藜30g,制首乌30g,乌蛇肉(研粉冲服)。
30g,苍术10g,白鲜皮30g,当归20g,焦楂曲各10g。4剂,水煎服,每天3次,嘱忌食辛辣、油腻之品,药后于7月24日来复诊,诉症状减轻,随证加减,共服12剂,诸症消失。
化裁心得: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合凉血散瘀汤为基本方。热重于湿者加连翘30g,赤小豆30g;湿重于热者加苍术10g。其中皮损明显者加土茯苓20g,白鲜皮30g,白芷10g,松节15g;热重伴口渴者加芦根30g,青蒿、黄芩各15g;月经不调,皮损色暗红者合桃红四物汤;湿重,舌苔滑腻者加车前子30g,泽泻15g;食积、便秘、舌苔厚腻者加莱菔子10g。[周晶等.叶品良教授治疗湿疹的特色经验.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173-174]。
9.急性肾小球肾炎陈某某,男,10岁,学生。1984年3月20日诊。10天前晨起发现面部、眼胞浮肿,时觉畏寒,小便减少,经某县医院检查:白细胞分类及计数正常;小便:红细胞(+)。透明管型(++),白细胞少许,尿蛋白(++)。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刻诊面部及四肢浮肿,小便少、微黄,饮食减少,时咳嗽、吐泡沫痰,口和不渴,苔薄白而润,脉微弦。血压:128/84mmHg, 诊为“风水”。治法:祛风宣肺、除湿消肿。处方:麻黄9g、杏仁9g、薏苡仁20g、茯苓12g、益母草10g、陈皮10g、甘草5g。嘱低盐饮食。服上方2剂后,遍身微汗出,尿量大增,浮肿明显消退,仅双下肢踝关节以下轻度浮肿,觉身软倦怠,乃以健脾利水法治之。处方:党参10g、薏苡仁20g、茯苓10g、防己10g、益母草12g、陈皮6g、炙草10g。连服5剂。半月后复查, 诸症悉愈, 小便化验正常, 血压92/58mmHg。[曹华勋.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水.四川中医,1986:1032-33]。
10.嗜睡症肖某,女,16岁,学生,1991年6月18日初诊。患者近半月来身困嗜睡,一坐下就睡意朦胧,而且很快呼呼入睡,纵然被唤醒,几分钟后又安然人睡,以致无法听课,伴肢倦懒动,纳呆便不实。刚诉完病情又伏桌而睡。体态丰腴,体重60kg,皮肤垢腻,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腻,脉濡缓。上述脉症,系中焦素虚,痰湿内生,复感时令之湿,内外合邪,湿邪弥漫,充斥腠理,上蒙清窍,卫气受阻,清阳被遏所致。治拟发汗解表,芳香化湿。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麻黄8g,杏仁10g,薏苡仁15g,佩兰8g,青蒿8g,甘草4g。2剂,水煎服。6月22日复诊:药后顿感轻松,身微微而汗,腻苔稍退。清阳得升,卫气得行。原方去佩兰、青蒿,加苍术8g、半夏10g,3剂。三诊已能坚持听课,下午仍感倦怠欲睡,大便仍不实。外邪既解,当调其内,以冀久安。拟六君加薏苡仁,白术易苍术,5剂。随访已能正常听课。[刘慧昌.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嗜睡症1例.江西中医药,1996,27(5):15]。
【临证提要】麻杏苡甘汤为“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的“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而设。由麻黄甘草汤加杏仁、薏苡仁而成。麻黄配杏仁、薏苡仁,开上源之郁闭,利一身表里之湿邪。因此,所治为湿邪为患的多种疾病,如肾病、皮肤病、呼吸系统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