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昨天写了篇一个富二代的迷茫,有个读者留言:

读者提问:狼崽子如何在头狼的忌惮下继承狼群。

风叔回答:变成老虎。

然而狼真的能变成老虎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们来看一个段子,《三国演义》里面荆州牧刘表自从娶了蔡氏,又生了幼子刘琮,经不住老婆枕边风,就开始不待见长子刘琦。

刘琦害怕,觉得后母欲加害自己,有性命之忧,求助于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是你的家事,我怎么方便参与。刘琦就把诸葛亮骗到阁楼上,撤去梯子,跟他说:现在上不着天下不接地,出你之口入我之耳。天不知地不知你知我知。

诸葛亮无奈,说了一句: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申生与重耳都是晋献公的儿子,申生是嗣君,就是太子。他们的父亲娶了一个小妈叫做骊姬。骊姬生了自己的儿子,就想让他成为嗣君,于是劝说晋献公让申生、重耳、夷吾这种年纪大的儿子都离开国都。

后来申生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骊姬的儿子仍在国都。

那么再后来,申生就被害死了,申生被害死之后,骊姬的儿顺理成章的当了王,但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很快晋国就乱了。

这时候另一个大儿子夷吾就从外面杀回来,夺取了王位。

在夷吾眼里,重耳仍然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于是重耳不得不继续流亡。这一流亡就是十九年。

十九年后,晋国的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重新夺取了晋国的王位,就是这么一个典故。

很显然,诸葛亮给出的建议是:今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

刘表的大将黄祖死了,江夏没有太守,刘琦你何不申请出差,跑到江夏这么远的地方,你后妈就弄不死你了。

当然,我们后来看到了,刘琦的命运和重耳不一样,虽然采取的策略是一样的。

刘琦后来没有能够真正意义上夺回父亲的地盘荆州,而且死的很早。

这是策略出了问题么?

其实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对刘琦的命运判断大体上无非以下几种可能。

1、曹操得了荆州,封刘琦个虚衔,送去许都赴任的途中死于盗贼之手,意外,纯属意外哦。

2、刘备或者孙权得了荆州,刘琦死于纵欲过度,即便他不亲近女色,也注定死于纵欲过度。

你注意,大概率是这个死因。因为这个死因周期长,理由好。周期长有利于孙刘集团消化荆州,理由好是因为这个理由有利于荆州土著与刘表的后人逐渐离心离德。

你想一想,孙权把刘备骗到江东,歌舞伺候,周瑜听到刘备因为赵云劝谏和他闹翻了很开心,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如果刘琦死于中毒,那会引起荆州土著的同仇敌忾,如果死的太快了,那会引起荆州土著的兔死狐悲。

但是落在曹操手里就可以死的快点,理由也可以粗糙点,比如遇到了强盗。因为曹操的基本盘比较大,大半个北方都是他的。他不需要顾虑太多,孙刘的基本盘比较小,相对于曹操消化荆州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更细致的微操。

所以,死因都是定好的,跟刘琦本人没关系。刘琦本人就算上天安排他今生注定不遇强盗,也会遇到的,刘琦本人就算是个太监,也必然死于纵欲过度。

那么是诸葛亮晃点了他么?你第一次看可能有这种感觉,我小时候阅读这一段就是这么想的。

我觉得诸葛亮是在给刘备安排后路,而不是刘琦。刘琦无论去哪儿,都是个傀儡,去江夏还能让关羽控制他,名义上打着他的幌子继承荆州,实际上他的城池兵马就都归了刘备。

那后来为什么不这么看了呢?

因为我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策略与结果是两码事,最起码,也不是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就是说A一定能够推出B,你只要具备了正确的策略就一定有好的结局,这就叫充分条件。

但很遗憾,这并不成立。

一个好的结果,最起码也需要三要素而不是一要素。

就像投资是点位,仓位,风险管理三个要素共同决定的。很多人想不通这一点,他们死盯着点位这一个要素,老以为买在合适的点位就万事大吉一定赚钱。

完全不是这回事。

你5块钱买的,跌到3块你惊恐不安,跌到2块你内心崩溃,受不了割肉了,然后它涨到5块,你想我2块都卖了5块怎么会买回来?它涨到10块,你想一定是它错了,它涨错了,它还会回去的,还会回到2块。然后它涨到20块,你不那么坚持了,但是你仍然相信它还会去5块。后来它涨到50块,你又一次崩溃了,你受不了了满仓进去了,后来它真的回去了2块......

只不过那时候你已经哭晕在厕所。

所以同样的道理,决定结果的是策略,执行以及运气,三要素,缺谁都不行的。

给你个好的策略你执行不下去没有用的,你想一想重耳的故事,那是完整的故事么?那是精简版的好不好,精简版是拿给孩子看的。

爱因斯坦是个成功人士,他小时候作业写的很工整,所以你也要好好写作业,言外之意就是你作业写好了,你也会成为大科学家的。

这是父母师长教育孩子的说法,因为孩子脑容量有限,一次性无法接受太多的变量,也因为大人时间有限,没空跟你仔细掰扯,哄完你做作业,还要忙着洗衣服做饭呢。

我们来看重耳的流亡。

重耳的流亡有很多必要条件,首先重耳是公子,晋国三个有名望的公子之一。公子意味着他有法理上的继承权,有名望意味着有人愿意跟他混。

如果你不是公子,你那就不叫流亡,你叫要饭,具体可以参考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

如果你不是有名望的公子,是不会有人才跟你混的,那就是丧家之犬,钱什么时候花光,什么时候上街乞讨。

但是光有这两点是不够的。重耳逃到狄国,被当了晋惠公的夷吾追杀,投奔卫国,国君怕得罪夷吾,不肯收留他。

重耳到了五鹿的时候,看见几个农民在田埂上吃饭,讨口吃的。人家不给他,还丢给他一块泥巴嘲笑他。

重耳很憋屈,但是手下狐偃告诉他,这是好兆头,农民给我们送土地来了。

后来接连逃到了齐国,逃到了楚国,楚国的大臣成得臣还曾经给楚王建议,杀掉重耳以绝后患。

再后来,秦穆公受不了夷吾了,因为夷吾这人恩将仇报。当年拿了秦穆公的天使投资,回头当上晋惠公,专门和秦国作对。

于是秦穆公就想起年老的公子重耳,把他弄来了,还招为女婿。

秦穆公嫁给重耳的是自己的女儿,文赢。

文赢原本叫怀嬴,嫁过人,嫁给了夷吾的儿子,也就是重耳的侄子。

夷吾的儿子曾经在秦国做人质,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怀嬴。夷吾死后他回去继承了晋国,就是晋怀公。

怀嬴作为秦国的王族当然不肯跟老公回去,后来就改名文赢,又嫁给了昔日老公的伯父,重耳。

重耳娶了侄媳妇之后,成就秦晋之好,在秦穆公老丈人的资助下,派兵夺取了晋国,杀了侄子,自己成为晋文公。

你看到了,这里面有很多先决条件,重耳也不是听了一句什么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就真能安的。

这里面有很多执行层面的事情,运气层面的事情。

投资也是一样的,你都不用等到那么后面,什么三要素一要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给他一大笔钱,他就忍不住花了,没有后来的。

就像一颗枣树,摆在你面前,你今天吃一颗明天吃一颗,等不到枣熟,就吃光了。

你看,一点点小问题就足以淘汰掉绝大多数人的。

所以《尚书》里面说知易行难,王阳明说知道不等于能做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知道只是个开始,做到了之后才是知道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