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共读是形式主义还是时代召唤?
有位老师信仰佛教,每日钻研《佛经》、每日要抄写一段《心经》,网名:佛系人生,关于佛教的学问说起来滔滔不绝。那天,与他聊起教师阅读,他对现在的教师共读不以为然。他认为读书是很私人的事儿,我喜欢佛教,你喜欢历史,他喜欢哲学,为何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为何偏偏要限制大家读这一本呢?这纯粹是形式主义作祟!
共读是形式主义还是时代召唤?
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我们在大学谈恋爱,最好的搭讪方式是什么?借书。一借一还,一来二去,有了共同交流的话题。有了共同语言,接下来谈理想,谈人生,谈情说爱,一切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我们不是谈恋爱,有必要统一组织共读吗?共读是让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的火花,在交流中获得新的感悟。教育有其独特性,也有普遍的规律可循。教育人要用集体的智慧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教育实验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因为我们是拿孩子的幸福生活做研究,拿一个家庭的希望做实验,每个孩子背后都关系一个家族的荣辱。我们在和“教育事业”谈一场精神恋爱,她需要火热的激情,需要持续的努力,更需要丰富的人文素养,渊博的学识,博大的胸怀。
唯有教师共读,我们才可能坐在一起,坐而论道。不然你谈佛经,我说历史,他讲哲学,天鹅梭子鱼和虾,教研成了辩论,谁都说服不了谁,形不成共识,如何步调一致,同舟共济。
以此为生,精于此道。以教育为生,深悉教育之道。
作为教育人,只有不断读书,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探究教育方法,方可适应时代的发展。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环境变化了,导致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变化。我们还在沿袭旧传统,使用老方法,采用老教条,势必会落伍。为何学生越来越难管?是你out了!教师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召唤,是使命所在是师德体现。
教师阅读不等于专业阅读。作为教师,课余时间喜欢佛经,喜欢周易八卦,喜欢追剧,喜欢风花雪月的小说,本无可厚非。但教育基础理论,学生行为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专业知识,是教师必备之素养。
教育理论一定要扎实。这是我们教育人立身之本,执教之根。
唯有专业的阅读,才能成就专业的行为,才能激发专业的思考,然后规范专业的行动。非教育类的书籍譬如小说诗歌,医学、历史类书籍都可以读,但这是建立在熟悉驾驭教育的基础之上,在通读教育典籍之后,在我们教育人的八小时之外。
教育不再是教知识教教材,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这是我们教育人要探索一生的课题。
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教师不读书,民族没前途。
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作为教育人身负使命,我等岂可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