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延飞:走老路,看不到新风景
很多时候,我外出吃饭,朋友吃盖浇饭,我要一碗河南烩面。朋友吃过桥米线,我吃河南烩面。以前是饭量大,总感觉别的玩意儿吃不饱。偶尔,吃了一次新疆炒拉条,看似不大的一盘,居然饱了。
我很奇怪,为啥以前总感觉除了烩面,其它东西吃不饱呢?是我的饭量变小了么?
每次开车去洛阳的上海市场,尽管导航给了三条路线,我还是会选走过的路,走华山路到建设路,再转到景华路,因为这样开车基本不用听导航,路边的景物自己都熟悉。偶尔一次,走了王城大道,一直把车开到了洛南,因为上了高架桥居然下不来了,不过导航还是导航,尽管走了一些弯路,多走了二三十公里,还是到了目的地。这一趟,我看到了洛阳城市发展的巨大变化。
我在想,为啥在我的潜意识里,去洛阳只有哪一条路呢?是怕拥堵?还是怕走错路?怕拥堵,避开上下班高峰期,怕走错路有万能的高德导航呢,我究竟怕的是什么?
其实,可能就是怕费事儿,怕动脑筋,一条路走顺了,我们几乎不用多思考。工作中,我们不是也这样吗?为何课程改革二十年,我们还在穿新鞋走老路?因为我们怕费事儿,备课要多设计学生如何活动,分组实验还要准备教具,哪有演示实验方便?哪有口述实验,学生背诵实验结果简捷?
可是,这样导致我们的课堂没有了学生精彩的生成,缺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趣。没有参与感和新鲜感,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以至于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回想起上初三时,有位陈老师教我们世界历史。五十多岁的一个干瘦老头,说话声音不急不慢,脾气不急不躁,每次上课,不到5分钟,我就在催眠曲中睡着了。
因为是坐在第一排,不便于站着听课。那时,自己也有罪恶感,有时候也努力克制自己,学习古人锥刺股的精神,但还是下不去手啊,不敢拿刀子刺自己的大腿,只敢用别针的尖,去刺自己的手腕和胳膊,刺的血淋淋的,可是还是忍不住啊,我的头就像捣蒜锤,一点点的,估计快要碰到课桌面,然后突然惊醒,可是不到三分钟就故伎重演。
索性,趴在桌子上睡一小会儿。大约十分钟,然后再振作精神,还能听半节课。由于,我总是听半节课,导致我的世界历史学的是一塌糊涂,不过,幸亏那时中考不考世界历史,不然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虽然只听了半节课,陈老师的历史课还是讲的很精彩的,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有时候还讲一个冷笑话。只不过语气太过平缓,缺乏抑扬顿挫,缺少一种激情。所以,我只要一听他的声音,犹如听到了催眠曲,昏昏然,瞌睡虫就爬上我的脑袋。
我们的课堂需要变革,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的求知欲。而传统的讲授课,很容易变成一言堂,变成灌输,变成学习的机器,这样,逐渐使一个个活泼灵动的“刺zha少年”变成“成年的闰土”。所以,课堂教学要思变。
反思我们的工作,创新,才是工作的活力。只有不断学习,尝试新的方法,学习新的思路,运用新的方式,我们才能从工作舒适区走出来,只有不怕折腾,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突破,才会有新发现,才可能有新成绩创造新辉煌。
一味地墨守成规,一味的沿袭前任的做法,我们的思路就会被禁锢,我们的惯性思维就占了上风。其实,生活亦是如此,常常缺乏意外的惊喜,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太过平淡。
换一种工作思路,学习一种新的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新意,让生活充满惊喜,因为一味的走老路,你将看不到新风景。
我是席延飞,谢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祝您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