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水浒》跋:跨界写作的范本

《行吟水浒》跋:跨界写作的范本

——读高级检察官吴玉平新作有感

杨铁光

我一直认为可以跨界写作;阅读过吴玉平的新作《行吟水浒》和这以前他出版的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我愈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吴玉平,还有她的夫人汤书卿,我们都是同龄人,同属于特殊年代的老三届一族,也都是少时离家,经年漂泊,最后成了关外第一市葫芦岛的“新移民”,成了市直机关“同僚”,和父一辈、子一辈的朋友。因此,给他的新作写篇读后感,或者说导读,是我的友情参与和应尽的义务。

有人说,一生只干一件事;但大多数人是办不到的,除了外因使然,其实内心未必释然。

人生转换角色很重要。就比如马未都,当过下乡青年,工厂车工,后来又当了作家、学者、编剧,后来又成了收藏家、鉴赏家、复观博物馆创办人和馆长。他就是应运而生、蓄势而发,在大跨度的转换角色中,抢占先机,打出一片新天地。是时势造英雄,也是跨界造英雄。

吴玉平读书时是个好学生,大学报考之日也就是“文革”开始之时,因此,他的大学梦自然而然成为泡影。他投笔从戎,当上了解放军战士,在绿色军营摸爬滚打,令人羡慕的成为一名年轻军官。在即将迈入不惑之年时,他转业到地方成了检察官,从头再来,学习、探索、实践,办大案,搞研究,成为一名高级检察官。在这些角色转换中,他凭着勤奋坚毅与聪明才智完成了精彩的跨越和华丽的转身,从而实现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

在司法战线,他不仅是高级检察官,还堪称是法学专家,他出过法学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在国家级法律刊物和专业会议上发表了20余篇理论文章,其观点的犀利、观念的超前、论证的严谨,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被国家立法和司法活动所验证。

他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也是思之愈深,爱之愈烈,他在完成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法学议论文之后,想办法让自己的专业性主张由业内人士接受变成全民、全社会的认识与观念,于是衍生了一些副产品。如写完“反贪立法的综合治理”,随后写了散文“由大禹治水想到的”;写完“建立私人财产申报制度”系列文章之后,写出了“月亮也应照神州”“跳蚤跳高与飞蛾扑火”“小偷的'功劳’”等系列散文,堂而皇之登上大雅之堂,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普及了法学新观念,引起广泛的共鸣与反响。这样的社会效果更加坚定了他的文学自信,他的创作如雨后春笋,蓬勃爆发、清荣峻茂。特别是退休之后,副业变成了主业,吴玉平在文学领域纵横捭阖,探囊取物,成了电视台主讲人,国家级《水浒传》研究专家,散文、诗歌作家。最近,吴玉平又强势推出《诗心互动》《行吟水浒》等系列作品,古稀之年,成了高产作家。简直是匪夷所思。

隔行如隔山,跨界有难度。在一个行业的优势往往是相隔行业的劣势。有的人看似“跨界”,看似“转身”,但没有“跨”好、“转”好,弄得很平庸很拙劣,时下多被诟病的所谓“老干体”是也。作为检察官出身的吴玉平要敲开文学之门,面临的是两个“隔”:一是文学与法学之隔,二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隔。如何突破“隔行”的重围,如何实现“跨界”的贯通与转变,吴玉平的写作实践是个范例,研究、解剖吴玉平这个“个案”,我发现,要真正而有效地实现“跨界写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心态归零,重新出发。

吴玉平就是如此,他谦虚好学、虚怀若谷,对未知的学问、新领域的知识如饥似渴,不耻下问,孜孜以求。如《诗心互动》中第一首诗《购得曲麻菜有感》就是例证。这首诗写出来后,吴玉平几次推敲,仍然感觉不够妥帖,随即挂到网上,发在微信群中,抛砖引玉,展览示众,广求知音,广结诗缘,广征意见。他的谦虚与诚恳,感动了同道、同仁、同学,引来了十几位诗友唱和,并对这首诗提出鉴赏评语与商榷意见。吴玉平逐条回复,主人坦诚,诗友直率,各亮观点,各抒己见。这个以吴玉平的一首诗为主题的“网上诗歌研讨会”“虚拟的诗词学习班”,如山花烂漫,从春天一直开到夏天,而吴玉平这首诗也一而再、再而三,改了七八遍,使之愈臻完美。吴玉平将这个过程,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至今我们旁观者细心阅读,仍然会有所感动,有所收获。

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逐,使他不仅不耻下问,还勇敢地不耻“上”问:到杭州旅游,吴玉平实地考察了雷峰塔,一针见血地指出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一处失误;他是“金迷”(金庸的粉丝),读金庸的小说,他大都在三遍以上,有的读了十几遍,他在陶醉于这些 “成年人的童话”之余,还不忘给金庸大师挑出几处毛病;两年前,吴玉平又带着家人,对大数学家华罗庚质疑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的一段“公案”进行了研讨,提出了自己的见地;诗家石大安十年磨一剑,完成《水浒英雄赞》,对每一位梁山好汉都“赋诗一首”,吴玉平对石大安的《赞宋江(七律)》做了解读,之后拿出自己写宋江的7首诗,与其唱和,实际是欣赏与交流、辨析与商榷……这种执着、坦率,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对真理的追求,让人叹为观止。

吴玉平“跨界写作”的实践告诉我们,谦虚是成功的孵化器。某些人“跨界写作”的失败,往往是满足于过去的成功与荣耀,没有“心态归零”,从头再来,结果终究是“半瓶水”。

二是讲求法度,循序渐进。

吴玉平是法学专家,讲法度,重规矩是他骨子里的性格;“无法治无以立国,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他过去的诗歌,大多是即兴而作,信口吟出,没有经过诗词格律的检验,近年来,随着对诗词格律理论的研究,他感觉自己原来的诗词创作对格律的把握不够严格,是个缺憾。他不仅从当下开始讲求格律,还对以前创作的几百首旧作,进行“资格审查”,一首一首地“过筛子”,推敲、琢磨,既要诗意美,又要格律工。他认为,治理国家需要“法”,文字书写需要“法”(书法),写旧体诗词也是需要“法”(格律)。他拿出研究撰写法学论文的热情与劲头,如醉如痴地研究诗词格律,不仅“窥其堂奥”,而且“登堂入室”,甚至可以与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蒲松龄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吴玉平就是这样的“痴者”。

三是学进去,不亦步亦趋;还要跳出来,推陈出新。

吴玉平就是不甘平庸、不入窠臼,不人云亦云,他的身影一直在求新逐梦的路上。在与友人互动中,他是“元轻白俗”、立马可待的轻骑快手;但更多的时候,他是“郊寒岛瘦”、孜孜矻矻的苦吟诗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推敲琢磨,是他写诗的姿态。不仅仅追求格律的工稳,还要追求诗意的隽美与深邃。他特别注重溯古汲今,自出机杼,“言必由衷,文必已出”是他的诗文宣言,“抱卷甘从千日醉,撰文耻与万人同”是他追求的境界。请欣赏吴玉平的《与朝成先生唱和》。此诗开门见山,设喻奇崛,一语惊人:“骚人孙朝成,龙江老诗虫”,把一个关东大汉说成是“诗虫”,这是我见到的对孙朝成最“反常”又最“合道”的譬喻,妙极了。《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江”的“诗虫”,老而成精,老而成仙,老而成龙。还是此篇,吴玉平写孙朝成的夫人涂雯雯,绮语、慧语、隐语,斑斓绚丽:“水滨余韵律,雨下好文章。慧眼识骚客,新诗看万行。”这是字谜诗,谜底是:涂雯雯。这也是爱情隐语诗,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听到了涂雯雯的幽然心会:江水拍岸/也拍着我的心跳//秋水文章/ 掠夺了我的眼眸//浪迹天涯/你是我眼中唯一的目标//有你有诗/任山长水远,不会寂寥。20字的小诗,竟有波澜起伏、风情万种的容量,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呕心沥血的苦吟成果。

吴玉平散文与诗歌写作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跨界写作”的范本;他的两卷《新视角读水浒》成了国家级学术专著;他的散文集《诗书继世长》受到名家赞赏;他的诗歌作品不胫而走,读者、和者、评者日众,粉丝纷纭,他也因此而成为“网红”。

我们常说“隔行如隔山”,也常说“触类旁通”。两者看似矛盾,其实又有着内在的统一。“隔行如隔山”说的是初级阶段,你在山下,山穷水复疑无路;“触类旁通”是高级阶段,你在山上,一览众山小。这是我研读吴玉平“跨界写作”悟出了的道理。

最后,还是以我与吴玉平最近“诗心互动”的一首七律权当结束语——

青灯黄卷古稀翁,种玉犁云渤海龙。

仓颉亲兵君调遣,风骚遗韵尔传承。

法学策论显卓识,水浒书评被网红。

互动诗心频倡导,和鸣群鹤舞晴空!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21年9月2日

(0)

相关推荐

  • 清音诗韵——吴亚卿诗词书法艺术

    吴亚卿,号未立斋,浙江德清人.著名学者.诗联辞赋家.书法家.自十五岁起先后从乡先辈戴中甫先生与当代十大词人之首徐行恭先生治诗古文辞.致力语言.文字.文学研究教学与诗词.楹联.骈文.辞赋.书法创作六十馀 ...

  • 行吟水浒之十六——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 --<水浒传中酒文化>一书前言 辽宁省葫芦岛市法学会  吴玉平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这个题目是我在2010年提出来的. 我从2010年开始深入学习.研究& ...

  • 行吟水浒之十七——一曲清歌祭战魂(六韵)

    一曲清歌祭战魂(六韵) --赴河南电视台录制节目有感 2014年4月初,河南电视台通知我到郑州录制<水浒传中的酒文化>节目,老伴和儿子都不放心.经过商量,决定由老伴陪我一起去.到郑州后,河 ...

  • 行吟水浒之十八——水浒老顽童歌(十韵)

    水浒老顽童歌(十韵) 在全国水浒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节选) (2018年11月10日武汉) 张虹会长为我的<水浒拾遗>一书作序,说我是"水浒达人",这是对于我的褒奖与鼓 ...

  • 行吟水浒之十九——夫唱妇随读水浒

    夫唱妇随读水浒 我研究<水浒传>小说,得到了老伴汤书卿的支持与配合.2014年,我去郑州河南电视台录制<水浒传中的酒文化>电视节目,汤书卿与电视台的编导联系,做具体安排.201 ...

  • 行吟水浒之二十——《水浒传》小说研究中的“通作者之意”

    <水浒传>小说研究中的"通作者之意" <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中有这样一段话:"书尚评点,以能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也.得则如着毛点睛,毕露神采:失则 ...

  • 行吟水浒之二十一——《水浒》人物之鱼龙曼羡

    <水浒>人物之鱼龙曼羡 <水浒传>小说第七十八回赋曰: 寨名水浒,泊号梁山.周回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东连海岛,西接咸阳,南通大冶金乡,北跨青齐兖郡.有七十二段港汊,藏千 ...

  • 行吟水浒之二十二——《水浒》之发愤

    <水浒>之发愤 明代文学评论家李卓吾先生说:"<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至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雀, ...

  • 行吟水浒中十五——荤酒与素酒

    <水浒传>小说在第三十九回.五十三回.五十四回有多处描写荤酒与素酒.什么是"素酒"?我曾经与网友反复讨论.我翻查了五六种工具书,最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找到 ...

  • 行吟水浒之十四——胡竹安的《水浒词典》

    2019年7月,我从孔夫子旧书网购得一本<水浒词典>.这本书于1989年4月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作者胡竹安.据作者介绍:"这是一部以古代白话为主的专书言语词典,共收条目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