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蒋新民:老屋的变迁

文:蒋新民 / 图:堆糖

家乡的人们把家里叫屋里,比如,问“你妈在哪里?”答“我妈在屋里”,就是说我妈在家里呢。又比如打电话问:“屋里啥都好着吗?”就是问家里还好吗。“屋”是对家最通俗、最传统、最土气反而最亲切的称呼,而在乡亲们眼里,直接称“家”的话那是在“撇洋腔”,是外面干事的人的说法。“屋”是从我往前一代又一代人的起点和根源,从我往后的下一代人大都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或者上班,城镇化色彩比较明显,在他们心目中只有“家”,“屋”的意识非常淡化。我是地地道道从屋里走出来的农村娃、山里娃、黄土娃,对屋子的印记深刻,永生难忘。

过去我们村子的家家户户稀稀拉拉地分布在半山腰上,前十多年政府搞新农村建设,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大家搬迁到统一规划好的相对平坦地带,集中居住。原来的老屋子全部闲置下来,变成了空房、空院。长期不住人,各个院门都斑驳点点,陈旧老化甚至变形,上面挂个大铁锁,锁子都已生锈发黄。院子里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几乎与人齐高,荒芜一片。过去住人的房子里积满了土灰,到处是蜘蛛网,有的地方已经透风、漏雨。墙也被雨水冲刷得伤痕累累,几乎要倒塌。父亲在世的时候,每隔几个月都要回老屋子打扫卫生、除草。实际上那些屋子早已空关没用了,只是他心里放不下,有太多的不舍。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对于他们那一代人来说,老屋子是他们一手建造起来的,浸润着无数汗水和辛劳,感情尤为深刻,记忆永远难忘。他要让老屋子始终要有屋子的样子,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象征和情感寄托。

村里的老屋子几乎都是一样的,过去有的家庭房子建得很好、很多,花了很多钱,结果一搬迁,全都荒废掉了,都没有用了。包括过去有几家老祖宗留下来的几进几出的大厅房,富丽堂皇,高大挺拔,威武雄壮,而搬迁之后,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如果拆了之后,就变成一堆废木材、废瓦片、废砖头了。整个村子几乎变成了“无人村”,再也没有袅袅炊烟,没有人声鼎沸,没有鸡鸣狗叫,仅有一两个孤寡老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自己的老屋里,黯度残年,让人唏嘘。想想过去村子里很多家庭兄弟几个分家时为了一个板凳、一个脸盆、一把锄头、一根木头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而如今那些旧家俱、旧物品、旧房子丢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却无人问津,觉得不可思议,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不由地想到了曾经去过浙江舟山嵊泗的那个“无人村”。当地人们因为近海靠渔业而发家致富,后来经济条件好了,渔业资源也衰竭了,渔民们就陆续搬离了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的小渔村,村子慢慢变得冷清,直到最后空无一人,成为真正的“无人村”。实际上如今在国内很多地方,都会陆陆续续地出现无人村,我们村子周边就已经有好几个了。过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已经慢慢淹没在喧嚣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城镇化进程中,人们背井离乡去投身更好的栖息地、生存地、发财地而繁衍发展。曾经与自然亲近的村落,渐渐成为遗落乡野的废弃景观。

事实上,我们的村子过去也是很传统、很具有代表性的北方村落。听老人们说,很早的时候村子四边都建有高大的城墙,装有厚实坚固的城门,城墙城门防土匪、防盗贼、防狼患等,为乡亲们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屏障。人们白天出城耕作,晚上紧关城门,安心休息,过着休养生息、安于现状的生活。后来不知什么年月城墙、城门被拆除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变化了,思想也开化了,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特别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人们都主动走出山村,谋求更好的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改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思想越来越活跃进步,真正顺应了新农村、新时代的形势需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乡亲们很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村子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老屋已彻底不再是过去的老屋。

如今,通往村里的小路已被荒草所淹没,难觅行人的踪迹。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声音、那些影子都已不再,只能尘封在记忆深处。那些老屋子空空荡荡,风雨飘摇,有的已经变成了破房、危房,残留在一些年长者的心里。在外的我经常在电话里问到老屋的相关情况,回老家时也偶尔会走走看看,心头增添一丝无名的伤感。

我想,再过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久,那些老屋可能会全部塌方,变成一片废墟,那个时候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它们,那片土地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它们就这样永远彻底地消失了吗?

相关链接:

北方专栏 | 蒋新民:打架那点事儿

北方专栏 | 蒋新民:美女,你能再美一点吗

“中原红木杯” 第二届浣花文学奖征文启事

作者简介

蒋新民,199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在军营摔打磨练多年,转业后继续为人民服务。居苏州,爱文学,好写作,乐运动,善思考,常用笔尖记录生活,抒写真情,留存人生记忆,始终处于追梦文学的道路上,作品散见于多家刊物和网络平台。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湛蓝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总监:徐和生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尾子

主编:烟花    清欢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朱晓燕

美编:无兮    ETA    张婷儿   鱼的记忆。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   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0)

相关推荐

  • 祖志宏:孙大娘家【05同题·小说】

    孙大娘家 文/祖志宏 石头堆砌的院墙,木质的院门,这所房子与村里的高门大院截然不同.院内是黄色沙土地,风一吹,扬起些许细碎的沙土,阳光照耀下,泛着沙黄色.正月里的天气仍然很冷,地也被冻得硬邦邦,人走在 ...

  • 110期/《荒村》龙山耕夫作品/梁剑清读

    梁剑说:历史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更,人类也似乎一直在朝着更文明.更现代的方向迈进,大家眼里看到了永远是未来.是希望.是欣欣向荣......一次无意的闯入,空无一人的荒村那样的寂静,作者耳里有的似乎只是远 ...

  • 散文|| 故居•老人•旧时光

     故居·老人·旧时光 王陌||河北 故居 最近,淘到一处好地方.我竟不知道我住了七八年的村子还有这种地方,我把它称作"世外桃渊",我的小女儿则咬着我的的耳朵告诉我这是她的" ...

  • 张喜堂║《村子叫茶盘》外二首(诗歌)

    ◆ 村子叫茶盘 其实 村子里并不多茶树 村子的名字 全因地域象形 难怪 每每饮茶 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思乡的苦与茶一起品 慢慢回甘 ◆ 故乡的老屋 木窗.门环破旧 斑驳的墙壁 一层层剥落 老屋在怀旧时 ...

  • 老屋‖文/愿盲

    老屋 老家有很多老屋. 老家的记忆大概在我记事起就形成了.三面环山的小村子,错错落落地躺着一些屋子,屋子围着村子中央的一口池塘,便是老家数十年不曾变过的模样. 老屋说老也不老,毕竟我们的村子算不上什么 ...

  • 散文天地 · 家乡的老屋‖总第1079期

    家乡的老屋 文/江尚勤(湖北) 家乡魏岗的老屋,我们住了近二十年.母亲在的时候,我们姊妹几个都像出窝的鸟儿一样,先后飞出了村子.在我离开家乡多年之后,母亲也离开了我们.如今,再次回到家乡,村里的景象, ...

  • 《作家新视野》ll【散文天地·蒋志华专辑】ll总第379期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作家新视野>招贤纳士公告 本期制作:孟新龙 记忆中的外婆 文/蒋志华(湖北) 外婆离开已快三十年了,我一直未能忘记她!而且,内心深处还时常念起她,还居然能牵动神 ...

  • 散文天地|吴国华:老树.老屋.老父

    点击"孝感文学"关注 时光煮文字,文字暖人生 老树.老屋.老父 老屋真的老了,如同一样老去的父亲.于是,我再一次提出了推倒老屋建新房的想法.父亲这次没有反对,但也没有松口.他只是沉 ...

  • 散文天地|家的变迁记 作​者:蕾慧子

    荷,于生命之初,温婉深情, 从容入世,清淡出尘- 红尘中,不如,坐一叶扁舟, 赏两岸的风景如画, 心事如荷,开出一朵恬淡静美的花. --最美月色在荷塘,最美文字在荷塘! 家的变迁记 --九九重阳节记 ...

  • 【方志四川•散文】蒋倩文 ‖ 梦回老屋

    梦回老屋 蒋倩文 我梦见,我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安静地躺在山丘环抱中的老屋. 老屋背靠一座缓缓山坡,从东面爬上几米高的斜坡便是一块的平坦之地,曾经开辟成了一块块的茶山,一圈圈的蜿蜒而上.由于疏于管理, ...

  • 散文天地|一张照片​ 文/李继业

    一张照片 1961年的秋日,太阳懒懒地挂在了石家庄的天空,在赤红的政治年代,我们从河北师大毕业了.一张黑白照片,我会永远保存,它告诉了我许多许多.这是我珍藏的一张老照片,在那个秋风簘瑟的季节,被定格在 ...

  • 散文天地‖《走近马仁奇峰》文/沈宏胜

    走近马仁奇峰(原创) 沈宏胜 早在铜陵新闻网就看到过"马仁奇峰"的广告宣传,表弟也曾经邀请我去马仁奇峰游玩,可能对于马仁奇峰不太熟悉,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把马仁奇峰当做一回事,也为是地 ...

  • 散文天地‖这朵花儿有故事 文/邰宝祥

          这朵花儿有故事                    邰宝祥 作者简介: 邰宝祥,安丘市职业中专教师.文学爱好者.多篇作品在<今日安丘>发表.部分散文.小说散见于精短小说(绿刊 ...

  • 散文天地‖ 《中年人》 文/景红娟

    中年人                      文/景红娟 作者简介: 景红娟,1972年出生,河南人,喜欢读书,喜欢写作. 中年人的婚姻,在经济收入上基本上早已独立,并趋于稳定. 中年人的婚姻似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