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来水库吃大鱼

 1.

过去请客的时候,菜单里是没有鱼的,标准酒席的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意思是菜上完了,不像现在的饭店服务员,当着客人面大喊:先生,你们的菜齐了。上完菜以后,额外的再上一条鱼,这就是多余(鱼)的来历。

现在不同了,正式宴请,鱼不可少。

2.

中国人不是都有吃鱼习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路遥写的名著《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的邻居养鱼塘,把鱼送给乡亲们,乡亲们嫌鱼丑,不吃,偶有胆大的,不会吃,鱼刺扎了嗓子,找他家来赔。

八十年代,梁晓声写伤痕文学,有一篇小说,讲一个女知青在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生活,知青点的男知青抓来几条鱼,请大家解馋,不料女知青看到鱼后呕吐不止,大哭。后来才知道他知识分子的父亲在干校劳动时,掉进水库,葬身鱼腹……

那段悲苦的岁月。

3.

下午去买菜,摊主正在杀鱼,对买鱼的人说,这是潘家口水库的野生鱼,现在卖的都是。我看看鱼,不认识。

水还是那个水,鱼却早已经不是那个鱼了。从滦河到水库,水里的鱼早已经换了代。现在正在清理的网箱养鱼,估计早就把原生鱼种替换掉了,我小时候经常见到的鲤鱼、鲫鱼、嘎鱼、鞭鞘、皮匠、沙里钻、黄石板、麦穗……,已经有多一半都不见了,尤其是甲鱼和螃蟹,早就没了。

去水库看他们清网箱,很多一斤左右的鱼被成车的拉走,国家给了渔民补助,白送给养鸡场的人做饲料去了。

为什么不直接洒在水库里让鱼们变成野生鱼呢?

说:有渔民会用大网捞回来继续让政府出钱买。

失信的岁月,谁都不是好人。

4.

刚刚改革开放时,有一个日本人来承德,他说最怀念的事情之一有滦河的鲤鱼,他是当年的侵华日军里的一个。

吃过潘家口水库大鱼的人都喜欢说,原汤炖原鱼,意思是用水库的水,河边的柴,炖水里的鱼。十几斤的活鱼杀掉,刮鳞抛鳃,洗净,大铁锅烧热,放猪油,鱼两面煎黄,倒热水,放后山上鲜嫩的带叶的花椒,葱、蒜、盐,够了,两三个小时以后,肉嫩汤鲜,座上即便十几个人,这一个菜也就够了。但往往鱼汤不够喝,兑点开水继续。

吃完鱼,念几句歪诗:

山居喜峰口,餐餐有鲫鲈,

心宽水自阔,相钓于江湖。

 5. 

从卫星上看,水库的网箱已经布满了水面,水质污染已经到了极限,原汤炖原鱼也就成了记忆。

鱼好吃在于鲜嫩,一年四季鱼好吃的部位也不一样,所谓“冬吃头,夏吃尾,春秋吃分水”,这是単指野生鱼来说的,现在饭店里卖得养殖的鱼,什么季节也都是饲料。

吃鱼的讲究很多,我见过一条鱼劝下40多杯酒的,当时我还特别奇怪内蒙古包头那个地方,连水都少,吃鱼的讲究却多,却还都那么透着文化:

鱼端上桌来,主人开始动筷子布鱼,头三尾四,鱼头和鱼尾对着的人分别喝三杯和四杯,然后高看一眼,主人把鱼的眼睛夹给谁,谁接着喝,接下来,推心置腹、肝胆相照、中流砥柱、唇齿相依、凤毛麟角……等等等等,酒量小的直接桌子底下。

6.

最好看的故事,还是白蛇传里水漫金山,人们把鱼鳖虾蟹成精的样子用动画片的形式表现出来,个性明显,再加上哪吒闹海、柳毅传书等,很多古代人是相信有鱼鳖成精,参与人类生活的。

7.

北宋末年,宋高宗赵构南渡,到四明的时候,突遇金兵追来,仓皇渡江,上船的时候把一把折扇掉在水里。那把扇子上有个玉刻的扇坠儿,刻的是一个小孩儿,叫玉孩儿扇坠儿。

高宗在杭州正式当了南宋皇帝,十几年以后的一天,他请大臣张俊吃饭,一眼看见张俊的扇坠很眼熟,这不是那个玉孩儿扇坠吗?就问,你是从哪里得来的?张俊比较厚道,说,是从清河街古玩店买来的。

高宗就派人去那家古玩店问,古玩店说是从串街小贩那里买来的。问串街小贩,小贩说是从陈宅厨娘手里买的,陈宅厨娘做了一手好鱼羹,她说,有一天,她买来一条十多斤的大鱼,剖开鱼腹,就看见了这个玉坠儿。

宋高宗55岁那年就退居二线,做了太上皇,没事经常去西湖边上吃小吃,很多和他一起南逃的中原地带的小吃她都非常爱吃,最喜欢吃的还是鱼羹,一边吃,一边慨叹:即使江山丢了,文化也不能丢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