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年考中专,东平四中的应届生胜过复课,都是劳动课起的作用
【平湖一柱 第1100期】
“学校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农场,每周都有劳动课。在农场劳动,学习技能,体验收获的喜悦。
“也曾掏过厕所,把大粪抬到空地上晒干,再运到农场撒到地里,农场种出的菜绝对是绿色环保。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生产技能,养成了不懒惰、爱劳动的好习惯。”
最近,一个初中同学,一个女同学撰文《东平四中记忆:晚风中的夜来香 文/邹兰月》,读来情真意切,令人感慨万千,将我的记忆拉回到四十年前。
1980年,我到东平四中读初中,当时学校有一个大农场,里面种着许多果树、各种庄稼、蔬菜。学校每周都有劳动课,每个班,每周都有一下午要去农场劳动。
春天,我们要用镢头刨地,用铁锨翻地,播种;夏天要给庄稼浇水、除草、喷药;到了桃子、苹果等成熟季节,晚上还要派同学去值班巡夜……
收获的庄稼、水果卖了钱,学校除弥补办公经费不足外,还会给贫困同学发助学金;收获的蔬菜,伙房做了菜,会给师生改善生活……
当时,中考已经恢复正常,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国家就供着读书了,毕业就分配工作了,就不用再下地干活了。同学们都把考上中专作为最高的追求,当作平生最大愿望,学习异常刻苦,希望跳出农门,吃上“国家粮”。
为适应新形势需要,不少不初中学校,停止了原有的勤工俭学活动,不再让学生去学工、学农参加劳动了,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可是,我们东平四中,却仍是涛声依旧,不仅劳动课照旧,史地生、音体美课也照上不误。而其他学校,不要说音体美科目,史地生也早从课程表上“开除”了。因为中专考试,这些学科都不考,只考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五科,当时没有现在各级“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检查,因此,学校连“样子”也是不用做的。
此种情况下,我们不少同学都转学了,转到那些只学考试科目、又不劳动的学校去了。
但最后中考的结果却令那些转学的同学后悔不已。因为那几年,在我们周边学校,中专升学率,东平四中不仅最高,而且像我一样,绝大多数都是一考而中——应届生考中。那些转出去的同学,辗转不少学校后,不得不再回到四中复课……
当年在农村,考中专是很难的,全县指标不足百人,而当时的初中学校却有百余所,一所学校,几年考不上一个中专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而我们那年,却一次就考上了9个,且全是应届生。
为什么东平四中的应届生那么牛?现在想来,就像兰月同学回忆的那样,那是四中开劳动课的缘故。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是全方位的”。现代脑科学研究已然证实,人的大脑皮层如同我们世界的行政区划一样,分成了许多区域。像我们家里东西分类存放一样,人的视觉、听觉、语言、运动、艺术、想象等功能及信息贮存是分类存放于不同区域的。这些区域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联系方式就像我们手机那样,通过发射、接收无线电波进行联通——大脑细胞,也是通过发射一种生物电波——脑电波进行沟通。
一个人智力、智商高低,不仅取决大脑里存放东西的多寡,更取决于大脑各区域的活性程度、相互间关联程度、通畅与否、联络速度的快慢等等。
激活脑细胞和增强大脑皮层区域间关联的最好办法就是劳动——任何一种劳动,即便是最简单的剥鸡蛋、洗衣服、扫地、养花弄草,都不像文字、识数一样,只转动大脑的单一区域。
劳动是一种集脑、眼、耳、身体四肢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做事之前,先要思考如何做?要达到什么目的?得到什么结果?这集合了想象,逻辑,计算等思维,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智力开发。
劳动的过程是大脑控制五官和四肢协调的运动,这中间,有图形、有空间、有色彩、有声音,最为关键的是要进行有目的地“运动”,这会驱动大脑各个区域的高速旋转,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沟联,相互协调,从而畅通各区域之间的联系通道。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如果想培养出思维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让孩子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这可有效刺激脑髓中运动中枢,促使全脑智能的提高。
此外,劳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合作性、成果性都会提升孩子做事的目的性,策划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及对事情结果的预断能力……所有这些,用到学习上,就会增强对学习意义的理解,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对学习成果如作业质量等有一个自我的高标准要求,考试时能判断对错——就是对对分数的预估较为精准等。
现在回起想来,当年我们在东平四中考中专时,为什么应届生能考过复课生?想必是东平四中的“素质教育”——音体美劳一样都不少的教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