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艺术的最高审美 就是格物致知

圣人云“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所有的古董艺术品的认知皆发自于内心对于文化与历史认知的深度,所有内心深度的喜悦皆来自于灵魂深处对于古物的理解程度,认知的高度决定了喜悦的深度

首先,收藏古董艺术品要明白为什么收藏,源祖来说,艺术品收藏盛行于宋,宋人喜欢古董艺术品的主要作用为用于居室的营造,所以从古至今文人雅士对于古物共同的认知便是,审美的情趣还是要扎根进生活当中去,慢慢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了人们对于居室的营造,对于文化历史的探索,对于器用的致知,宋代文人提倡的格物,便来自于此,以物养情养性,以物悟道,达到精神层次的升华

儒家思想的格物悟道与佛家顿悟是相同的,而代表儒家思想的古董艺术品与代表佛家思想的佛造像在我看来皆是表象,很多人附庸风雅,只看到表面的那一层,为金钱计疲于奔命,可笑至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昧至极,古董艺术品与佛像的最初目的并非用于盈利,而是帮助有慧根的人开悟,那么从理学的角度来说古董艺术品与佛像都是道具,帮助人升华内心精神世界的契子

为何说古董艺术品与佛像皆是契子,为什么说初见皆是相,首先我们去寺庙拜佛,我们看见穿着袈裟的和尚会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问题是,我们尊敬的剔着光头的人嘛?还是穿着袈裟的光头?袈裟乃是布所制,分解来说我们会对布发自内心的尊敬嘛?从本源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去仰慕走在路上穿着五颜六色的剔着光头的人嘛?我想这个答案内心已经有了,不会的,那么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并非尊敬的是穿着五颜六色的光头,有人说,我们来寺庙拜的是佛

很多会说,我不是崇拜与仰慕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光头,我来寺庙拜的是供着的佛,那么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佛是木头或铜做的,作为一个正常人会去崇拜与祈求家里的铜与路边的树木嘛?或者在树上刻一个人,你会跪着去祈祷嘛?答案还是内心已经有了,不会的,那么这里就清晰了,我们来寺庙并非是拜和尚,我们也并非是拜那些供着的铜木人物,我们信仰的人这些像背后的信仰与文化

那么这里对于像的问题就比较清晰了,金刚经教义有一句圣言说的非常透彻了,若见所相非相,既见如来,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你所见到的一切相如果不是局限于相,而是能透过相见过相背后的文化,那么你就等于见到如来了,佛家常说一目障叶,很多人只看到表面的相,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嘛?那么换言之,很多人收藏艺术品只为金钱计,不去学习与探索背后的文化,那是否也着了相了呢?

作为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去跪拜佛像,是否是祈求内心的平静?那么佛像也只是佛教文化的道具,引领人向善的道具,因为一个相信佛教文化的人我不相信他会在佛像面前说一些恶毒的话或做一些杀生以及卑劣的事情,那么说到这里相是什么?相是文化的载体与浓缩的契子,我相信所有有慧根的人都是认同的,我们跪拜着佛像,那么我们内心必然就引发了向善的种子,初期我们需要相来引导,中期我们就会去行善,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慈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没有跪拜佛像也没有在寺庙里,我们依然做着我们跪拜佛像时应该做的事,那换个角度思考,施舍的人在接受救助的眼里是否也是活佛呢?在那一瞬间接受救助的人也会感受到人间的炙热的爱意,我相信作为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感受过世界温暖的人必然会把这份善传递下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久而久之我们的灵魂与道德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的灵魂与道德底线也不允许我们去做不符合道德的事情,如此方为脱相而成为相,如此你便是佛,所谓活佛在世,我想也便是如此罢

那么儒家的文化与佛家的文化又有什么关联呢?儒家讲究一日三省吾身,每天晚上睡觉前点上一炷香,手盘一块美玉,正危端坐,气血浑身运转,鼻腔吸入淡淡香味,让思想与身体安静的舒展开来,去反省自己一日来是否有说了过头的话,是否有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如果有我们要发个讯息与对方说声抱歉,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古人云知耻近乎勇,这句话也就是说能感悟到自己今日所做所为内心有所耻辱感的,那么你便是你自己的勇士,能感悟到说明思想境界就有上升了一个层次,认识到了所有你所遇见的人,这个世上的人不管好坏,哪怕刻薄的,欺辱你的人,那都是你的逆行菩萨,他们用自造业障来帮助你开悟,所有要学会感谢所有遇见,他的出现是督促你的修行,佛教讲究坐佛,观佛,吾亦喜观佛,佛堂前端坐,心无所求,抬头从佛相的底部双眼慢慢向上观,最后把双眼与佛像双眼对视,夜深人静时,让佛看看我的内心,自观内心是否有所畏惧,胆怯,是否今日做了羞愧的事,一个人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如若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就要去发个讯息祈求别人的原谅,并以此为戒,不断完善内心的品德高度,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气质与待人接物,而儒学中也有一句话,吾一路走来从未遇见敌人,所见皆是良师益友,这都需要看透相脱离相,古董艺术品是相,佛堂是相,有时候人也是相,所以古董艺术品我觉得他只是一枚至高无上的道具,他的最高审美是格物致知,帮助人提高道德的修养,文化的修养与不断升华

最后简言-如若你的居室内摆着一尊佛像,你还会在居室佛前作恶嘛?如若你收藏的一件古董艺术品价值很高,你是否会选择轻拿轻放?是否性情在潜移默化中变的温顺?所有物皆是相,若有所悟皆是格物致知的最高级别的契子,望诸君有所悟,2021-1-10日-寒冬

茶酒诗歌·志哉美玉

『 陋室兰花生与别院・君子节气胜于异宝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