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kiang:“镇江”的曾经用名。
“Chinkiang”是英国人对镇江的旧译,也是镇江的曾用名。
这个名字从诞生起,就自带一些屈辱的味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自此开辟镇江为通商口岸。
此后镇江设海关署,镇江关收税的机关被称为镇江关税务司。镇江海关所涉地名全部使用了这个旧译。
01
清末时普通话还没有出现,也没有现在的汉语拼音,那中文地名、人名翻译成英文怎么办?为此英国人威妥玛在华任职期间制订出了专门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
这一方案以后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拼音。目前在商品中仅有中华香烟、青岛啤酒、镇江香醋等为数不多的品牌在商品标识中仍然保留了其汉语拼音诞生前的旧译名。此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使用的也是威妥玛拼音法的英文校名。
这一诞生于清末、镇江被动国际化过程中的文化符号,在今天仍然具有文化语境中传播的特定价值。清末以来,国内外有关镇江的大量英文出版物如明信片、邮票、历史文献书籍中,使用的就是镇江旧译名。至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汉语拼音方案确定采用之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学习英语的镇江学生一般都知道这个旧译名。直到上世纪80年代,汉语拼音才全面进入学校课堂。
而对于镇江英文旧译名遗忘的背后,折射的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断裂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记忆。
这是一组晚清时期的老照片,都有“Chinkiang”的标记。
02
镇江的风景照中,带有这样“Chinkiang”标记的老明信片也很多
03
自咸丰十一年四月一日(1861年5月10日)镇江正式开埠以后,港口的码头设施开始由原来港湾驻泊木帆船,逐渐向人工设施靠泊轮船的近代港口发展,先后建造了可靠泊长江大、中型船舶的正式栈桥码头。
随着外国资本的各洋行的入侵和招商局、鸿安轮船公司等中国航运企业的兴起,港口陆续出现了一批大、小码头。
由于商业贸易规模的越来越大,这个时期一度被称为“金码头”、“银码头”。
据史料记载,镇江港内最早的栈桥码头是1863年旗昌轮船公司在镇江英租界内设立的简单码头,旗昌轮船公司成为入侵镇江港口的第一家外国轮船公司。
英商在英租界内建造栈桥码头,背景为当时的旅馆
不久,旗昌公司又运来一艘价值白银25000两的大型铁质趸船,作为码头驻泊之所,这座铁质趸船成为镇江港内的第一座较正规的栈桥码头。
其后,英商太古公司于同治十三年在英租界内添置栈桥码头,趸船“勘的斯”号在离江岸240英尺处停泊。
到了光绪六年,英商怡和公司和麦边轮船公司也分别在英租界内建造码头。怡和的趸船“克力沙”号,在远离江岸280英尺处下泊。其连接的栈桥均为木质结构。
接着,德商“美最时”洋行、日商“大阪”公司又分别于光绪二十六年、光绪二十七年在运河东和运河小闸之东停设趸船,建造码头。
另外港内还有专门经营煤油运输的美孚、德士古、亚细亚等油轮公司的油运码头。
亚细亚火油公司的栈桥码头
义渡杩头,传统的镇江老码头
原港湾驻泊木帆船的镇江码头
扬子江上的外轮
补充:中国地名英文旧译一览
早期的地名译音用方言音或官话音,拼音形式直接用葡语、西语、意语、拉丁语、法语或者英语转写。后来的多用官话音,拼音形式一般多用威妥玛式拼音或者邮政式拼音或者国语罗马字。
北京 Peking
重庆 Chungking
江苏 Kiangsu
安徽 Anhwei
山东 Shan-tung
福建 Fukien
山西 Shansi
陕西 Shensi
四川 Szechwan
江西 Kiangsi
南京 Nanking
吴县(今苏州) Soochow
无锡 Wuhsi
徐州 Hsuchow
扬州 Yangchow
广州 Canton
厦门 Amoy
青岛 Tsingtao
天津 Tientsin
成都 Chengtu
延安 Yenan
合肥 Hofei
杭州 Hangchow
沈阳 Mukden
大连 Dairen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苏州大学
Soochow University
中山大学
Sun Yat-se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