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行路
干旱地区的主调是缺雨少雪,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干旱的地方发洪水,不妨碍在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地区发洪水。因为一年里的雨水都集中在一个月,一个月中的一两周时间里。这是气候环境整体进入恶性循环的一种标准状态;是上天不再垂顾这一方被人类破坏掉的天地的重要特征。
也就是说,在这终年都干得人眉眼无神的地方,只有赶上这样的时候不得不出门,才会有雨中行路这样并不多有的小概率事件发生。
出门前的头一天已经在雨水里奔波了一天了,准备这准备那,开始还打着伞,后来干脆放弃了,脱了袜子换上了凉鞋,脱了裤子换上了裤衩,随便淋吧。可是雨一点停的意思都没有,急急切切,好像专一要在这个时候弥补一年以来很少下雨的过失。往车上搬东西的短短几步路,居然就能把人和包都淋透。
终于要开车出城了,大街小巷都已经是积水滔滔:迅速增多的雨水在街道上急急地找着最低点;窨井的盖子被下面的脏水顶起来咕咕地向外冒着黑水;雨水脏水汇合起来,滚滚的流水四面八方地流!行人驻足观望,车辆小心翼翼,所有的人和物都被淋呆了,举步维艰。
只有爬上高架才算是脱离苦海。湿漉漉的水汽在车厢内外一起扩撒弥漫,让刚刚上了大桥的车像是依旧沉浸在水中。也的确是在水中,因为虽然摆脱了地面上的积水,但是天上的雨还在一个劲儿地冲刷着车身,密集地敲打着玻璃。
这时候任何走下面不走高速的选择都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条没有高速公路那样高架起来的路都随时可能被水阻断。即便是高速上也有了积水的路段,车辆高速通过的时候会遇到骤然的阻力,激起冲天的水花儿,像是乘风破浪的快艇,方向盘上有一种水波柔滑的颤动感。
雨中行路,这并非主要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视线,雨水太过密集,雨刷已经开到了最高速度,频繁地来回刷着前窗玻璃,也还是有看不见的一个个瞬间。更为糟糕的是雨雾在车内迅速生成,必须一直开着空调才能保证玻璃内层的不被遮蔽。
汽车像是一直在洗车房里刷洗程序中,怎么也挣脱不开水的浇灌。小心地开着音乐听着广播,真叫人感叹,感叹汽车的密封还是很过硬的,这么大的雨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居然一点也不漏。车里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是自己在开门开窗的时候带进来的。在这么大的雨中也还开窗?是,在收费站,在检查站,在进京证办理点,总是要开窗的。掌握不好距离,或者是收费站检查站顶棚漏雨,车窗的那条缝隙里就能跟着伸出去的手带进一片雨水来。
雨从早晨下到晚上,从晚上又下到早晨。第二天照旧,完全没有变化,甚至比第一天更急。人们头脑里已经不再有刚刚下雨的时候的喜悦,不再有让大水驱赶旱魔的兴奋,逐渐转入了什么时候这雨才能停一停的期盼。也的确有那么一两次,雨突然小了,几几乎就要停了的时候,人们脸上立刻就有了笑意,很方便地不打伞不急着跑地走在了路上。可是还没有容得他们走到目的地,雨水就重新覆盖了一切。
在京城的高架桥上,有一个被封闭的匝道口,正好可以多开身后一辆辆像是舰船一样高速驶过的汽车。把车停在这个相对稳妥的位置,歇一歇。像是一个在浩瀚的大海里行船走了一天的人一样,这么歇下来的时候才感觉到了持续的紧张造成的疲惫,湿漉漉的疲惫。
不过一切都已经不在话下,这里距离机场就还只有五分钟的路。接了儿子,雨再怎么下,也已经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