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精品展参观记

还在九点开馆之前,美术馆门口用身份证换票的小窗口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几辆大轿子车拉了一大群穿着肥大的带条纹的校服的初中学生,他们叽叽喳喳的喧闹一再被制止,又一再轰然而起。在儿童和少年之间的孩子们,依然在动物和人之间徘徊,充满了纷乱的生机。

终于开始换票检票了,很多人都会在检票的时候要求检票员再把票还给自己,并且尽量不折叠地小心存放好。留着记录了个人行程的门票,小心珍藏起来,以作为未来什么时候回顾的时候的物证,同时也是对景色、观感和人生经历的一种再次回味。有这种习惯的人,往往是有着明确的人生意识的人,是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生命中的时间的人。不单是一些成年参观者这样做,那些尚处于动物与人之间的年龄段的孩子们之中,也不乏其人。

现在美术馆的主展全称是“第五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精品展”。不知道这个括号大芬是承办地域还是画家来源地。位于深圳郊区的大芬村也是有一个美术馆的,作为一个村子能有自己的美术馆在全国也不多见。而更奇特的是那个村子中家家户户都制作并且出售油画。当然主要是制作而不是创作,所以尽管大芬美术馆中展出了这些制作者的一些创作作品,尤其是关于深圳本地内容的创作作品,但是总体上来说难以去除匠人色彩,即便技术不错,内容上创意上也鲜有新颖深刻处。大芬的商业油画,也就是同一幅画无限复制,作为装饰而不是收藏出售;不是机械而是手工复制是其特点,所以比印刷品更有质感,不过也自然少了创意,束缚了手脚,僵化了头脑。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大芬美术馆展品的这种影响,这次在国家美术馆里展出的这个标明为“全国”的展览,整体水平也不高,技术上且不说,只立意上就太过浅表,不是人云亦云的遵从就是一般性的图解式的看图说话,缺少独创精神,更没有深邃的人生思索和艺术感悟。

实际上不仅是美术,现时的文学、现时的其他艺术门类大抵也是这么一个状态,单独拿出来貌似还可以,但是总是面目似曾相识,因循太多,食古不化尤其是食洋不化,很少有能从自我生命感受出发,有自己的独到的生命脉络的东西。

同时展出的还有西班牙画家爱德华多·纳兰霍的作品。他固然是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但是从概念出发的绘画将哲学和传说和历史用跨越时空关系的方式画到一个画面里,就显得很少美感。他笔下那些逼真的裸体常引得孩子观众一番压抑着的窃窃私语和哄笑,不过他那些隔着玻璃画的窗外的人和风景,在复杂的反光折射中表现生活中的一个特殊角度的画作,的确是让人叹服,甚至已经很有炫技的意味。他是不拘一格的,是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观察和思考的。这是一个艺术家成为艺术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创作主轴;这样的艺术家,你可以不大喜欢,但是却不得不承认。

那群小鸟一样在到展厅里到处飞的孩子们突然有了安静下来的时刻,原来都趴在座椅上在一张打印好的A4纸上写作业呢。今天的作业是就一副画写写自己的观后感。他们从小被培养出来的积极完成作业、第一时间完成作业的习惯,在这样画展的场合里,既显得喧宾夺主也还相当有趣。他们的率真和直接,让一些冠冕堂皇的所谓艺术品相形见绌。

有参观者在前台向女服务员索要展览的宣传册,但是她们故意说没有宣传册了。其实当然还有,只是不拿出来而已。因为就在索要者刚刚离开,她们就像恶作剧一样从柜台下面又抽出了一摞。

像很多类似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为别人服务的窗口单位一样,她们已经有了一种对参观者的抵触态度。故意以这种不予满足来发泄自己对自己工作的乏味的愤恨。好像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心里平衡点,甚至就可以显得高参观者一等了。这可能有个别参观者素质低下的原因,但是更多的还是源于她们的工作位置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在艺术的殿堂里,和在别的其他任何地方一样,个体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正比反比关系。而那些只属于创作者自己内心的真正的艺术,也许压根就不需要这样拿到什么公共场合来展出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