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使用手册1.2(内容枯燥,无图)

论语使用手册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为什么孝悌就不好犯上作乱?

2孝悌为什么是仁的根本?

3为什么本立了,就能本立而道生?

4余论

问题1和2.儒家强调“仁者爱人”,仁作为最根本的爱的情感,来自于家庭,孝是作为一种动态的具体情境结构存在的,儒家认为家庭是情感的天然来源和个体生存的意义的最终根基,这种根基的具体体现,就是在动态的情境化的孝中被个体所领会到的。它介于非功利与功利之间,也介于义务性与自发性之间。养儿防老的因素不能说没有,但并不是全部,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年迈的父母心甘情愿的让子女啃老。报答父母的养育恩也不是没有这层意思在,但也同样不是全部。人就是在这样每个人都不甚相同的具体情境中的孝的行动,来具体的领悟情感的自然发生和运动。仁者爱人的爱的源头,就是家庭中的这种天然的情感。

3这种自然情感的引导和发扬,会经由一系列的礼乐等等的具体活动,来实现从家庭中的生发并进而向外自然推广。以这样的爱的情感的推广作为根基和源头,就能够实现“稳妥的安放自身”,同时又能够自然而然的将其推而广之,构建起社会秩序。关系的基础是这样一种互动关系中的仁,自然就能“本立而道生”。

4在论语里面,除了孔子被称为子,还有有若和曾参,还有闵子骞和冉有各出现过一次。有人认为书是曾子和有子的传人所整理编纂的,所以在辑选二人言论时用了尊称,闵子骞和冉有的那两条是两位的传人所收集,在收入论语时未做修改。还有一个说法是根据一个史料,说是孔子死后,弟子们觉得有若跟孔子长得很像,要尊他为师,接替孔子的位置,曾参不同意,觉得再拜师,是对孔子不尊敬。所以,论语是曾参这一派的弟子所做,而有若因为这样一件事,也还是被以子来尊称。不过从汉代开始就有人质疑上面所说这条的史料的真实性。不过,曾参一派参与整理编纂应该没有疑问。后世提到的,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这样的思想传承谱系,以及论语在此一谱系中的传承地位,应该是确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