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地做自己还是一团和气的润滑剂
周末!今年的2月,有29日,竟是周末。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发语音,居然是感慨很久以前的上一次对话。
他人缘相当好,但很难说开心,我们聊他为啥会痛苦。我说他的问题是责任心越界了。好像所有场合的尴尬,都是他的尴尬,所有场合的冷场都是他的冷场。这样一来,一旦冷场,他就想办法热场。一旦尴尬,他就想办法解决尴尬。套用勒庞的说法,这样的状况,你只能是一群人中自尊最低的。如果有十个人,这个场合就是九个人,你只是润滑剂。大家都愿意你在,因为省心、随意。但谁苦谁知道,一场下来,累得半死,全是对人的迎合。
这样交下的朋友圈,第一未必志同道合,别人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毕竟光顾着不冷场不尴尬其乐融融了。第二是没什么进步,朋友嘛,切磋砥砺、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前路辛苦,这支持很珍贵。当上了润滑剂,那还切磋什么,砥砺什么?不过就是聊天中的干笑,没话时拿起的手机,遮个羞脸儿,免个尴尬的事儿。
如果你坚持做另外九个那样呢?那就可能下次没人叫你了。你又不是润滑剂。不过这也有好处,一个是你不用刻意迎合谁,做的是自己想的,说的是自己想的,这事儿算是你有意识的自主活动。像去饭馆吃饭和去饭馆做服务员的差别。另一个这也能算是个筛选机制,你参加的场合从此以后能够接纳真正的你,让你说自己想说的,问自己想问的。或者从此懒得搭理你,落个省心。
毕竟,做自己是最省心的。
当时他的反驳是说不能这么非黑即白的看问题,润滑剂和做自己不是截然分开的。据说非黑即白的看问题,是大忌。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这话的道理也就到此为止了。你得分出来什么是黑,怎么算是白之后,再提不要非黑即白,否则就是和稀泥。
人要思考问题,总得有个硬是把个有机状态分开来看,才能理出个头绪的过程。一下子就真会理解了,这也可能,不过,算是体验,没法交流。你可以把黑白看作你的分析,而不是世界本来的一块块的现实。润滑剂和做自己也一样。
我不会做心理咨询,只是分析分析。当初看他抗拒的挺来劲,来就过去了。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这么久没联系了,居然还是做润滑剂并且郁闷的事儿。看来,人的习惯真的很难改。
一个人,可能真的只有自己下了决心要改,才有可能改变,不然,分析个什么劲呢?
当然了,不改有不改的道理,习惯存在这么久,肯定是润滑剂也有成就感、正反馈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