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正华:感冒治验四法】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中医对感冒的认识由来已久。《内经》首先提出感冒的主因及主症,主因为风邪,主症为寒热、头疼身痛。《伤寒论》已认识到感冒有轻重之别,轻证用桂枝汤治之,重证用麻黄汤治之。自《诸病源候论》起,始有时行之邪致病的论述。《丹溪心法》确立了感冒治疗的基本法则,即“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被后世所推崇。感冒的病因主要为感受风邪疫毒,尤在气候突变,寒暖失常,正气虚弱的情况下易发。
感冒病位主在肺卫。肺为五脏之华盖,居胸中,属上焦,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且为娇脏,不耐邪扰。外邪侵袭,肺卫首当其冲,卫阳被遏,营卫失和,正邪相争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则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由于感受四时之气不同及禀赋素质的差异,故感冒的临床证候有风寒、风热、挟湿、挟暑、挟燥、挟虚的不同,在病程中又可见寒与热的转化及错杂。中医治疗感冒以解表达邪为主要原则。西医学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一)风寒型
风寒感冒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寒、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为主症。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颜教授常用方药为荆防败毒散,即荆芥6g,防风6g,羌活6g,独活6g,柴胡10g,前胡10g,川芎10g,枳壳10g,桔梗10g,甘草5g,茯苓15g。体质虚弱者加人参6g或党参10g,生姜二片,水煎服,每日1剂。风寒感冒轻证颜教授喜用香苏散加味,即紫苏叶10g,生香附10g,陈皮10g,荆芥10g,防风10g,川芎10g,蔓荆子12g,秦艽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3~5剂。本方理气散风寒,特别适用于外感风寒兼胸脘不舒者。
(二)风热型
风热感冒以发热、有汗或无汗、头痛且胀、咳嗽喉部焮红作痛,口干欲饮,舌头薄白微黄,脉浮数为主症。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常用方药为银翘散,即银花15g,连翘10g,荆芥10g,薄荷(后下)6g,牛蒡子10g,桔梗10g,生甘草5g,竹叶6g,豆豉12g,芦根30g。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发热较重者,颜教授常加板蓝根30g,贯众12g,水煎服,每日1剂。如遇高热烦渴,颜教授喜加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2g。如患者热退咳嗽不止,则用止咳药以善其后。
(三)挟湿型
挟湿型感冒多由脾胃不健,内湿壅盛,又感雨露之邪引起。如湿从外受,病在于表,其症为恶寒、身热、头胀如裹、骨节疼痛、沉重;如脾胃有湿,复感风寒,其症为恶寒、身热、胸闷、呕恶、纳呆、苔腻等。风湿外袭者,治以发汗散风湿。
颜教授常用方药为羌活胜湿汤,即羌活10g,独活10g,蔓荆子12g,川芎10g,防风10g,藁本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外感风寒,内有湿邪者,则当治以外散风寒,内化里湿。颜教授常用方药为藿香正气散,即藿香10g,苏叶10g,白芷6g,白术10g(亦可用苍术),厚朴6g,陈皮10g,半夏曲10g,茯苓10g,炙甘草5g,桔梗5g,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服,每日1剂。
(四)挟暑型
挟湿型感冒多以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为主症。治以解表清暑,芳香化湿。
颜教授常用方药为新加香薷饮,即香薷10g,厚朴10g,扁豆花10g,银花12g,连翘10g,亦可加佩兰10g,藿香10g,滑石15g,生甘草3g,以增强芳香化湿,解表清暑之功。水煎服,每日1剂。
三、典型医案
医案一
张某某,男,5岁。
初诊时间:1998年3月26日。
主诉:感冒发热持续两月余。
现病史:患儿平素体弱,两月前感冒,止而复作,几无止期。刻下发热,体温38.5℃,咽部红肿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尿黄便干,舌红根苔黄腻,脉细滑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6.8×109/L,中性粒细胞76%,淋巴细胞24%。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辨证:风热客表犯肺,热毒蕴结咽喉。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散结。
处方:荆芥穗5g,金银花10g,连翘10g,桔梗5g,甘草3g,牛蒡子8g,青蒿10g,白薇10g,赤芍8g,夏枯草10g,滑石(包)10g,通草6g,四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
二诊时间:1998年3月30日。
患者体温复常,颈部咽部肿痛大减,惟仍咳嗽,鼻流黄涕,此系热毒渐解,余邪未清,仍居上焦。颜教授治以解表清里,化痰止咳。
处方:荆芥穗5g,金银花10g,连翘6g,杏仁5g,桔梗3g,生甘草3g,浙贝母6g,鱼腥草后下10g,冬瓜仁15g,紫菀6g,百部6g,白前6g,四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上药4剂后,感冒诸症皆释。
按语
颜教授认为,本案系风热客于肺卫,热毒蕴结咽喉,故症见发热,咽部红肿疼痛,颈淋巴结肿大。治当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散结,故用银翘散加减,初诊方中荆芥、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牛蒡子共奏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且牛蒡子能散结消肿;选用青蒿、白薇以退热降温;赤芍、夏枯草以散结;滑石、通草以清利小便,药后热退,咽喉肿痛渐消。
二诊,患者体温复常,颈部咽部肿痛大减,故去退热之青蒿、白薇,散结消肿之牛蒡子、赤芍、夏枯草,清利小便之滑石、通草;针对患者仍见咳嗽,鼻流黄涕,颜教授于方中选加杏仁、浙贝、紫菀、百部、白前、冬瓜仁、鱼腥草以增清肺止咳化痰之功,药证相当,故能速效。
医案二
陈某某,男,16岁,学生。
初诊时间:1999年8月22日。
主诉:感冒20余天。
现病史:患者三周前因感冒发热,入当地医院输液,但发热持续加重,遂转入北京某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连日发热38~39℃之间,时轻时重。初始怀疑胆囊炎,后排除。后因患者有时小腹痛,怀疑慢性阑尾炎,经手术切除阑尾,仍发热如初。各种检查指标均正常,遂来颜教授处就诊。刻下,患者发热仍近39℃,除有恶心外,余无不适。脉细滑数,苔质红,苔薄黄,根部略厚。
辨证:暑湿感冒。
治法:清解暑热。
处方:清豆卷12g,银花15g,连翘10g,青蒿10g,白薇12g,丹皮10g,清半夏10g,黄芩10g,茯苓30g,滑石15g,通草6g,三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三剂后,患者发热减,效不更方,原方再服三剂,热尽退。后以益气养阴,清理余热之法以收全功。
按语
本例感冒发热,病程长达近一月。西医各项检查均正常。刻下,患者脉数舌红,舌苔薄黄,根部略厚,为暑热之邪郁于气分,兼及营分,舌苔薄黄,根部略厚,又兼湿热内蕴之象。故,治以清热解暑。
颜教授用清豆卷清解暑热;用银花、连翘,清透气分及营分之热;青蒿、白薇、丹皮泄营分之热;半夏、茯苓化湿和胃;茯苓清湿热;滑石、通草清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出。上药合用,共奏清解暑热之功。全方辨证、立法、用药准确精湛,故收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