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记忆:“北仔陈”—陈矩吾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陈矩吾坐诊所在的大楼
看了《厦门记忆:海口 “北仔张”》一文,不由得联想起三十多年前认识的一位老人。
他,几乎就是“北仔张”的翻版:行伍出身、私人医生、医技高超、北方人氏,只是姓陈,按理似可叫“北仔陈”,也非常值得一提。
他叫陈矩吾,如果没记错的话,是中州河南人。一位饱经沧桑、毕业于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军医出身的私人医生。他中西医皆通、内外科并举,类似今天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
因为条件限制,无堂可坐的老人诊位显得有些局促、简陋。它位于海口一带鹭江道东侧,即海后路邮局南侧一栋四层大楼的最底层。
此处是大楼里“七十二家房客”进出、上下的必经之地。东西南北四面分别为一楼住户通道口、大楼进出口、上下阶梯、墙壁,面积逼仄。老人的摊位紧挨北墙,面西向着浩瀚的大海,地点、光线还不错,几米开外就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鹭江道。
陈矩吾坐诊所在的店面
所谓的摊位,其实只有一张长方形小案桌、两只凳子,一副医院外科常见、工字型用以搁脚治疗或换药的小木架。此外,就是墙上一张舒卷自如、标注人体各种穴位的挂图和一块长方形木制招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它们固定摆挂在这里,晚上则被主人移到里面过道一侧小心地叠放、安置好。
一楼住着我的一个学生,当时我家在鼓浪屿,我的自行车下班后就寄存他家。每天进进出出,一来一去,我们也就认识了。
老人当时年龄在七十上下,个子又瘦又高,谢顶童颜,两眼炯炯有神。不愧是军人出身,他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但谈吐不俗,骨格清奇,性格温和,说话言简意赅、干净内敛,见人总是满脸笑容可掬,从来不曾看到他发过脾气,或者高声说话。
听说他医术挺不错,收费也合理,可惜没机会“如坐春风”般亲自领略一番。平时如果没患者,他就静静地端坐着看医书。此时此刻的他,心无旁骛,神情肃穆,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犹如入定坐禅的老衲。
他一手毛笔字写得好极了。我曾站在门栋外远处端详老人头上的那块招牌,上面用红漆书写“陈矩吾诊所”五个正宗的颜体楷书大字,真是铁画银钩 ,中规中矩,虎虎生风,入木三分!
他无意中瞥见我在看招牌,忙不迭地站了起来,连声说:“写得不好,请多指教!”弄得我一时手足无措,慌忙赶快回应、当然也是肺腑之言:“哪里,哪里,您写得很好!”
从眼神中看得出,老人非常希望有机会能与我多交流。可惜我当时比较忙,时间于我而言非常紧张,赶上班就甭说了,下班后心里总惦记着得赶快回家、可别耽误了十至十五分钟一趟的厦鼓渡轮、孩子放学后正在家中望眼欲穿盼望大人早点回家……居然也就一次次地把这种唾手可得的机会,给白白地忽略、延宕过去,更遑论老人的身世经历、喜怒哀乐、来龙去脉了!
后来我离开了学校,上下班不再需要骑行、寄存自行车,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没再遇过陈老先生。
有一天偶然邂逅这个学生,一问才知道老人已经去世几年了。“真的吗?”我下意识地喃喃自语,一种莫名的怅然,刹那间充斥了我的整个内心世界!这里面有遗憾,有内疚,有失望,有自责,有伤感,更有深深的敬意!
请走好,悬壶济世一生、令人永远念想、渐行渐远却愈来愈分明的“北仔陈”!
2021年9月5日
作者简介:卢怡恬,笔名“文心”,鼓浪屿原住民,政协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