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省的存废
江南、江苏、安徽三省名称在清代并用了较长一段历史时期。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江苏考略》:“国朝顺治二年五月,豫亲王统兵南下,军民投诚,改南京为江南省。”江南省辖区为今江苏、安徽、上海二省一市地域,更确切地说,还要加上今江西省婺源县。自康熙六年江南分为江苏、安徽二省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间,江南、江苏、安徽三省名称是常常并用的,本文所举《清实录》的例证,可为佐证。即合在-起时称作江南省,分开又分别称作江苏省、安徽省。这一现象,不独在江南省,康熙初年湖广省所分湖北、湖南二省,陕西省所分陕西、甘肃二省,也同样三个省名称并用。不仅在乾隆二十五年前是这样,其后仍然如此。
现在以《清实录》所载江南、江苏、安徽三省为例。
“雍正元年四月丙子,免江南海州、桃源等十州县,徐州一卫,康熙六十一年分旱灾额赋有差。“乾隆元年九月丁巳,赈安徽泗州卫屯田水灾饥民。己未,赈江苏六合等十三州、县、卫水灾饥民,并缓征本年额赋有差。,“乾隆二年十二月甲申朔, 蠲免江南阜宁县,乾隆元年分水灾额赋。再看乾隆二十五年后的记载:“乾隆三十年三月庚子,谕:由京随来水手网户,每人各赏给一-月钱粮,江南省水手头目等,每人赏给- -两重银锞二个,水手等...”(是日,乾隆南巡至洳口镇)“乾隆三十六年三月,礼部以会试中额请得旨:这会试,满洲、蒙古取中三名,...... 江南取中二十九名,......”.“道光十七年六月丁已,拨江南南陵、芜湖、东台、兴化四县漕米四千六十石有奇,抵放帮丁行月等米。”
经查阅《清实录》等资料,确实“越往后,江苏省、安徽省的称谓越来越多,江南省的称谓越来越少。到嘉庆以后,江南省之称一般只是在有关水利、军事和学政方面使用了。”(朱楞《江苏建省时间探讨》)据《大清钱币》-书所载的钱币拓片,在清末光绪间铸造的“光绪元宝”.上各有标明江南省造(甲辰一1904年、乙已- 1905年)、江苏省造(乙已)以及安徽省造的钱币。可以说直到民国建立后,江南省- 名才始废止,从此成为历史地名。
由于清朝始终没有撤销江南省的命令,但自康熙六年后,江南分为江苏、安徽二省,已实际形成。这与陕西省在康熙二年分为陕西、甘肃二省,湖广省在康熙三年分为湖北、湖南二省,同出一个模式。因而原省名和分开的.两省三个省名并用能成为事实。但是江南已逐步为江苏、安徽二省所替代,名虽存而实已亡。乾隆三十二年《清朝通志》以“江南江苏省”和“江南安徽省”立目,耐人寻味,是江南省名存实亡的一个证明。
康熙六年时,江南省已停止左右布政使之名,照驻扎地名称布政使。在此之前,从顺治十八年到康熙五年间的一系列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理区域的厘定,把今江苏省和上海市地域统于江南省右布政使之下,这已经为康熙六年的分治作了充分准备。康熙六年虽未明确有江南分省之下谕,但确已有江南分省之实际。至今,乾隆二十五年说在江苏和者甚寡,就是表明有关各界的共识。
“乾隆二十五年说”以乾隆二十五年两道上谕为依据。我们对两道上谕(恕不赘录)的理解是,并未言江南分省之事,照精神体会: (1)是江苏钱谷殷繁,因而增补江苏藩司一员于江宁府,分管江苏省江北六府州事; (2)这样一来,安徽布政使由江宁移驻安庆,来办上江事,就理所当然。这只是对康熙六年江南分江苏、安徽二省以来的现状作进一步的完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是凡事必欲追溯事物的源头,这就是康熙、乾隆二说的分界所在。
康熙二十三年及乾隆元年两版《江南通志》,是为《大清一统志》的编纂而写的。正如在康熙、雍正问有两版<(湖广通志》和《陕西通志》-样,这并不影响在康熙初年湖广省已分为湖北、湖南二省,陕西省已分为陕西、甘肃二省的历史真实;两版《江南通志》同样不能否定康熙六年江南分省之实。令人深思的是在江南、湖广、陕西三省编志的基础.上修纂的清乾隆版《大清一统志》,仍然将康熙初年作为江南、湖广、陕西三省分别划为江苏、安徽二省,湖南、湖北二省和陕西、甘肃二省的界限年代,这应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了。所以我们肯定地认为:“康熙六年江苏建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