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我想和你分享这3点心得
目标营上有位学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考大学时,因为别人说机械专业前景好,于是随波逐流报了机械专业,毕业后又随波逐流进入国企,刚开始干劲十足,干着干着就发现都是同质化的工作,没什么意思。
有尝试过换岗位,但换了好几个都是一样的问题。现在想换行业,但因为没有相关经验,投简历也不会被录取。
我越来越迷茫了,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会喜欢,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什么工作,我该怎么办?”
不知道自己的热爱也找不到自己的热爱,相信是很多人的困局。今天我想从几个维度来跟大家聊聊我自己的看法。
01
首先我想说的一点是:你喜不喜欢一份工作,跟你能不能把它干好,是两回事。
我早年在银行工作的时候,虽然我很痛苦也知道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但我的绩效评级一直是最高的,是公司的明星员工。
因为我知道我得对我经手的所有事100%负责,这跟喜不喜欢、之前有没有做过,甚至和身体状况都没有太大关系,这就是我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后来我之所以可以去哈佛商学院看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能够转行去高科技行业,都得益于我在其位谋其政的态度。
我不管喜不喜欢,我在一个地方,就竭尽所能把我能做的做到最好。
所以我虽然不喜欢我的工作,但我的职场选择权是牢牢攥在手里的。无论我是跳槽还是转行,对方都能从简历中看出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即便我经验不足,也会欢迎我的加入。
相反,如果有人把“我不喜欢”、“我不擅长”当作做不好一份工作的原因,那很可能就会困死在这份工作里一辈子了。
毕竟职场是残酷的,没有选择权的人注定寸步难行。
与其懊恼当初做错了选择,不如用100%负责的态度去把手头的事做好,让职场选择权去支撑自己能够有机会去做更多探索。
02
我之所以能够到处折腾,除了因为有职场选择权以外,也是因为我很幸运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职场选择权,以及都能找到自己的使命,很多人压根没有使命,也就无从找起。
所以我走的“不断换工作直到找到符合我的使命”的这条路确实是通的,可它的适用范围是窄的。
那什么是适用范围更广的对于工作的态度?
我认为是稻盛和夫的理念:先不管这份工作怎么样,我先把我能做的做到最好。
稻盛和夫的一生非常辉煌,不仅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还在70多岁的时候接管濒临破产的日航,一年时间扭亏为盈,并且成为最赚钱的航空公司。
但他的起点是非常低的,大学上的是一家不知名的鹿儿岛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街坊邻居知道了都劝他:你怎么选了这家公司,你在这上班连老婆都娶不到知道吗?
稻盛和夫刚开始也很焦虑,他也尝试走但因为没选择权没走掉。于是他就思考了一下,他想到自己还没有为公司做出任何成绩,只是到处发泄对公司的不满,以这样的态度工作去哪都可能干不好。
想通之后他就下定决心:什么都不想了,先干好自己能干的事情。
接着他就把自己的生活器具都搬到了公司,开始潜心研发一个新型的陶瓷材料。
慢慢他的就研究出了重大的成果,这个成果不仅让他得到了本公司的认可,还收到了行业内甚至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这也为他后来自己创业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03
稻盛和夫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都过于浮躁,只关注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却没有看到自己能做什么。
他认为工作本身是一个修行,是修炼我们心性和能力最好的途径。
而“热爱”是需要自己先投入,才能够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外界刺激产生的。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入职的时候很喜欢一份工作,时间久了就觉得没激情了。
是不是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换工作?那这和不断换男朋友/女朋友,来寻找爱情的新鲜感有什么区别?
“热情”其实是可以由“我们100%投入一件事,在这件事情中去寻找成长和贡献,从而得到很多外界认可”来产生的。
我认为先投入,扎扎实实干一行爱一行,同时也保持一定的开放程度,去看看其他可能性,是一条适用范围更广的路。无论你现在在哪里在什么岗位上,都可以采取这样一个路径。
很多人说:我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
你如果都没投入,你怎么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热爱什么?
如果你以为擅长的前提是热爱,那就完全搞反了。
正确的逻辑是你投入了之后才会擅长,擅长了之后才会热爱。
所以一味向外求,是很浮躁的。
我当初是很幸运的,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没有找到自己的使命,我会选择的就是稻盛和夫的这条路,在本职工作和行业去用心做好自己的手头的工作,去创造我的擅长和成长以及贡献,然后在这当中找到足够的意义。
找到自己的热爱很重要,但热爱的前提是足够投入。
希望姐妹们都能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扎实做事,让自己的事业因为投入所以热爱。
小编推荐
一稼事业营已经开始火热报名啦!
如果你想跟着一稼老师:
解读精英思维和游戏规则
打通事业的底层逻辑
打造职场选择权,实现财富倍增
那么千万不要错过啦~
欢迎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