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止痒】改善与激励机制
【IE止痒】原创文章 第10篇
持续的提案改善与合理化建议是精益生产的一项基本任务。但是在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中,正真推行持续化提案改善的公司或工厂不多。没有推行的原因很多,比如计件制外的改善工作与员工利益不相关,或没有奖励机制。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很传统的提案改善机制,发货“管理杠杆”以小博大。
结合不同公司对提案改善的运作方式,展示不同的视角:
第一部分:激励机制
场景1:优秀班组与标兵
各种班组标兵,可以根据管理维度设定奖励措施(5S、安全、质量、改善、效率、产能等),也可以综合设定考核要求,具体根据现场管理目的去设定不同的考核和评估要求。
以下是某工厂对于优秀班组与标兵管理机制:
场景2:奖励机制
如下为某公司,在推行提案改善与合理化建议的评分维度:
场景3:有效团队运作
提案改善有很多种类型,自己提出自己解决,自己提出别人解决,别人提出自己解决,或自己提出团队解决。如果可立即改善的项目,一般难度不会太大,解决时效也很快;如果是团队型解决的问题,一般很多公司都会成立改善专案小组、或项目组,以QCC、6sigma等课题性项目组。
场景4:提案改善机制常见问题
问题1:经常会有人问,活动经费从哪里来?
一般有IE部门或精益部门的公司,此类问题很少出现或本身就不是个问题,但是对于很多机制不健全的中小企业,会有很多疑虑。其实有很多种措施:(1)奖1罚1;(2)工厂活动金;(3)工会经费;(4)岗位或管理绩效工资;(5)按投资收益的形式专案呈报给予奖励等(一般此类周期较长,且不是所有改善都是有型效益),均可设定奖励资金,让员工可以为现场的持续改善和现场管理发挥作用,最关键的是形成长期的“文化”,大家都愿意参与改善,不管是从现场管理文化传承、或是从解决问题的维度、或是从团队士气管理,都有好处。
问题2:无效提案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有的公司对于提案改善或合理化建议的运作机制有考核要求,某公司每月会要求各部门,有MIR人均提案的指标,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人挖空心思的,把几年前的提案拿出来变通下提报,或没有价值性、或无法实施的建议,会产生很多凑数的提。
问题3:认为改善是管理者或专业岗位的人才能推行
其实很多改善,都在现场悄无声息的发生,除非改善影响面大、难度大、资源需求多,比如工艺、设备、物料、资金等方面的资源。
其实现场很多改善是悄无声息进行的,只要不要扰乱生产秩序,在标准化作业、效率提升等方面,尤其是人工操作的很多工位,改善的空间比较大。有可能是操作者本身已经做了改善,但是管理者或IE或精益变革的人不一定知道。
第二部分:提案改善表现形式
一般有规范的提案申请表,可以呈现案例文字性描述或简单的图示、数据,但是改善案例更为具体的细节无法全部展现在申请表中。这时候一般会有一些附件产生,呈现改善案例前后对比状况及效果,一般会以标准作业指导书、单点改善图示化、A3报告等形式呈现,如果较为复杂的改善,可能会增加财务评估报表等。
如下为某公司提案改善申请表,供参考:
样式1:
样式2
样式3:
样式4:
END
为充分发挥工业工程方法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示交流工业工程及创新方法重要成果和实践,现面向在企业从事管理岗位的经理人、从事工业工程实践的工程师、企业生产现场班组长、一线员工等、高等院校的教师及研究机构人员,高等院校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征集工业工程应用案例。
活动链接:IELC案例征集活动
编辑 |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