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彭《医学心悟》论阳明兼证用药法】
论阳明兼证用药法
或问∶经曰∶有太阳阳明,有少阳阳明,有正阳阳明,何也?
答曰∶太阳阳明,由太阳经传入阳明之腑也;少阳阳明,由少阳经传入阳明之腑也;正阳阳明,由阳明本经而传入本腑也。
大法,太阳阳明,太阳证不解,必从太阳解表为主。
若表证不解,医误下之,转属阳明,宜下之,小承气汤。
若因误下而成结胸,先服小陷胸汤,若不瘥,再服大陷胸汤。
余邪未尽,投以枳实理中丸,应手而愈。
少阳阳明,脉纯弦者,名曰负。负者,胜负也,为难治若少阳证多者,必从少阳和解为先,小柴胡汤。
若腹满硬痛,便闭谵语者,下之,大柴胡汤。
正阳阳明,在表者,葛根汤。表邪入里,未结聚者,白虎汤。
邪已入腑,结聚成实者下之,调胃承气汤。
凡用下药,必以腹满、硬痛、便闭为主,或兼下利肠垢,或下利清黄水,色纯青,心下硬,其中有燥屎也,攻之。否则虽不大便,亦未可攻,但清之、润之而已。
相关推荐
-
阳明经中篇[凡外邪已离太阳,未接少阳,谓之正阳阳明列于此篇]
凡外感之邪,全入阳明所辖地界,已离太阳,未接少阳,此际当用下法,确无疑矣,然其邪复有在经在府之不同,在经者与太少为邻,仍是传经之邪,在府者则入于胃而不传经,但在经者之用下,常恐胃有未实,篇中无限消息 ...
-
得病二三日,脉弱
第二百五十一条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燥,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必溏 ...
-
阳明经下篇
凡外邪已趋,少阳未离阳明,谓之少阳,阳明列于此篇.凡属正阳阳明之证,病已入于胃腑,故下之则愈,其有胃不实,而下证不具者,病仍在经,在经之邪不解,必随经而传少阳,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胸胁满痛之证,必兼 ...
-
仲师“对照条文”举隅(五)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 三两 甘草 二两 生姜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
-
伤寒心法要诀:阳明府病脉证
胃实脉大腑阳明,大便难兮脾约同, 蒸蒸潮热濈濈汗,满痛始可议三承. 伤寒论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伤寒论第179条: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
-
太阴经证用药诀
太阴经证用药诀 太阴经证当恶热,脉沉有力来无歇,舌苔气急烦躁增,石(膏)知(母)(汤)投之休胆怯.太阴恶热烦躁并,口干舌苔心下闷,二便自利病居中,黄连泻心汤最应.太阴恶热多口渴,烦躁腹满大便数,黄芩芍 ...
-
【程国彭《医学心悟》复论阳明本证用药法】
复论阳明本证用药法 阳明有经.有腑. 阳明经病,发热头痛,目痛鼻干,唇焦漱水,宜解肌,葛根汤: 阳明经病传腑,蒸热自汗,口渴饮冷,白虎加人参汤,此散漫之热,可清而不可下: 阳明腑病,热邪悉入于里,其证 ...
-
【程国彭《医学心悟》阳明腑病】
阳明腑病 足阳明胃,有经.有腑.经者,径也,犹路径然:腑者,器也,所以盛水谷者也.邪在于经,不过目痛鼻干,唇焦漱水而已.邪既入腑,则潮热.谵语.狂乱.不得眠.烦渴.自汗.便闭诸症生焉,白虎汤.承气汤并 ...
-
姚梅龄 | 从伤寒论讲解阳明主证——葛根芩连汤
导读:姚梅龄教授于文中系统串解伤寒论中关于阳明表证的条文,从伤寒论原文解读葛根芩连汤,并详细讲解阳明表证--风热燥证的发病机理.现症特点.治则治法.鉴别要点.临床应用. 1.从伤寒论解读葛根芩连汤 & ...
-
全国名老中医刘启廷:《伤寒论》阳明腑证四方应用
理法方药 传播有价值的中医药资讯,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事中医事业70年,善用经方.现将刘启廷临床运用< ...
-
刘启廷:《伤寒论》阳明腑证四方应用
大承气汤 <伤寒论>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辨证要点:不恶寒,潮热,大便难,不大便五六 ...
-
【刘启廷:《伤寒论》阳明腑证四方应用】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事中医事业70年,善用经方.现将刘启廷临床运用<伤寒论>阳明腑证四方的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大承气汤 <伤寒论>2 ...
-
从伤寒论讲解阳明主证——葛根芩连汤
实践派 4天前 导读:姚梅龄教授于文中系统串解伤寒论中关于阳明表证的条文,从伤寒论原文解读葛根芩连汤,并详细讲解阳明表证--风热燥证的发病机理.现症特点.治则治法.鉴别要点.临床应用. 1.从伤寒论解 ...
-
辨阳明腑证四字经歌诀
实热内盛,阳明腑中. 痞满燥实,四证会同. 舌苔黄燥,脉沉实充. 峻下热结,承气汤攻.
-
十、伤寒汗出而渴者(此处之口渴,不是阳明里证的口渴,是水气停在下焦,津液不能上布之口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原文73
十.伤寒汗出而渴者(此处之口渴,不是阳明里证的口渴,是水气停在下焦,津液不能上布之口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原文73 [郑论] 按汗出而渴,是太阳寒水从毛窍而出,不能滋润肠胃,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