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更想不到
想不到,更想不到
不是我装傻,世界变化大。年轻的时候就不前卫,在许多事情上赶不上趟。对外开放大门打开后,好的坏的都拥将进来,只可惜因了天生就比别人“慢一拍”“老古板”的秉性,和许多新鲜时髦的东西失之交臂。当年流行的“蛤蟆镜”没戴过,拖地般的“喇叭裤”没穿过,疯魔似的“踢死狗”(迪斯科)没跳过,甚至连让五音不全的人都能成为歌唱家的“卡拉圈K”也没唱过,原因是嫌闹腾,那声响嗡嗡地让人头疼……如此这般,年岁徒增,时代走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觉得自己木知木觉,跟不上潮流。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还是稀罕之物。那时我只身回城,每个周末要回宜兴的家中。当时电视台正播放港版《霍元甲》,武林风采,迷踪神拳,勾人魂魄,电视台也促狭,每周只放两集。到家后,吃了晚饭,便将竭尽当时家庭财力购置的黑白电视机高高置起,合家大小连同左邻右舍,挤挤挨挨地看得津津有味。想不到,没过了多少年,大彩电便施施然地进入了千家万户,品种也越来越多,什么等离子啦,液晶屏啦,甚至一下子丢掉了沉重硕大的显像管,可以壁画般地挂在了墙上,还无线变有线,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多到连《电视节目报》也不再需要,遥控器随便摁摁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选看。更想不到,网络电视横空出世,仿佛把电视电影库搬到家中,人们的选择度、自由度更高了。
90年代初,单位分了房子,要把老宅中的座机电话转过来(术语叫“移机”),可当时新住处所在地区的程控电话线路紧张,经多次交涉,好不容易花了好几千块才给临时安排了一条“蜂窝电话”线。好家伙,可金贵了,那时候,整个煤炭家舍大院百来户人家,能够安装这种电话的真的是凤毛麟角。想不到,没过几年,程控电话就装到了每家每户,后来连初装费都免了,普及得不要不要的。更想不到的是,随着手机浪潮的呼啸而来,固定电话竟成了明日黄花,前不久,实在觉得一个月也用不上一两回,索性撤除了拉倒。
当年下放农村时,物资极其匮乏,除了少数物品可以在村落里的代销店购买外,多数采买要走七八里地到镇上的供销社门店去。那商店光线昏暗,一溜长长高高的柜台,可供购买的东西也少得可怜。城里毕竟繁华,城中心中山路一带商场林立,车水马龙,从来就是热闹喧哗的景象。想不到,城圈商情说变就变,庞大无比的综合体、超市,大鳄般地吞食了绝大部分的市井购买力,原先老字牌的商场开始走向没落。更想不到,电商风云乍起,快递应运而生,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面对面买卖形式顿失市场,大型百货商场门可罗雀,店员多于顾客的景象司空见惯,曾经伟岸无比的综合体,也渐渐地演化为教育培训和烟火饮食的集中地。
国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曾经是自行车,满大街叮叮当当的车铃声犹在耳边。有一个时期,因为每周要往返于锡、宜之间,长途汽车定时定点,往往赶不上,恰好当年有一条邮路从岳母家(代邮点)经过,所以经常搭乘往来。想不到,进入21世纪,私家车竟然就开进入了寻常人家。家里购房时压根没有同时购买车库的概念,后来城市框架拉大,为方便出行计,购车就成为了必须,这才醒悟到停车位的极端重要性。更想不到,时光流转,交通运行越来越多样化,公交线路密如蛛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市地铁开通运行,城际高铁风驰电掣,共享单车铺天盖地,人们的出行方式竟有了如此这般多的选择。
说到微信,可掰扯的就更多了。原先只是一款甚是方便的通讯工具,想不到一下子就注入了强大无比的功能,可以聊天、导航、问讯,还可以看书、看电影、看世界上的千奇百怪。更想不到,忽如一夜春风来,竟以所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扩展至几乎无所不能,连小偷扒手也惆怅,如今人们出门甚至上个菜市场都不兴带现金了。
上个世纪头脑发热年代的说法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后来,有个品牌自诩:“一切皆有可能。”时代发展太快了,科技昌明,日新月异。正所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许自己真的是落伍了。不过,潮来莫纠结,心态且放平,见怪不怪就是了。能跟上,就尽量跟着走;实在跟不上了,就站在潮流边上看看风景,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