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东北(10)

马拉爬犁比车快

老关东没有路,春天草长得疯快,刚压出来的小路没几天草就盖上了,夏天雨大,有路也是泥汤子路,秋天更不用说,草长得比春天还快,有个笑话说一个车老板,刚撒泡尿一转身车找不着了,咋回事?让刚长出来的草给挡上了。冬天漫山大雪,一片扑天盖地的白,根本分不出什么路不路的。

所以在关里,人们出行一般是坐车,木轮的马车,而在关东,根本就没有路,还赶的哪门子车呀。

其实也不是的没有车,只是关东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马车这种交通工具一年里只能用上个三四个月,其余的时间里满世界的雪,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关东汉子灵机一动制造出一种冬季可以在雪地上行走如飞的交通运输工具——爬犁,这玩意外形好似锄地的犁加了个车架子,象车却又没有轮子,《柳边纪略》中有“以木为之,犁而有架,车而无轮,软雪中运木者也。”爬犁可以不分道路,只要有冰、有雪,便可行于其上,借助冰面雪地里极小的摩擦力,使得“马拉爬犁”真的是比陆地上的马车还要快。古诗有载“冬来最好是长征,路上爬犁是砥平。门外天涯人去也,一鞭飞雪马蹄轻。” 便把马拉爬犁形容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史书上记载:“爬犁,国语曰法喇,制如凌床,而不施铁条,屈木为辕,驾二马,行雪上疾于飞鸟。”诗中也有“轻车驾狗即扒犁,近制鞭将二马挥。山路崎岖行不得,能叫冰上疾如飞。”便显得十分绘声绘色。它制作简单,取材方便,男孩们从小就看父辈们制作,耳懦目染,从小就开始学习制作爬犁的工艺并代代传承,北方各民族在户外活动主要就靠爬犁。这种交通工具像极了在耕地用的“犁杖”,“爬”则是指这种东西没有轮子而能在冰雪上滑行,如此的称谓可以说是既准确又形象。

关东的爬犁沿承了关东人制作工具的简单实用和轻便精巧,一个壮年劳力小半天就可以制作成一具爬犁,用同等粗细的两根柳木杆,架火熏烤,趁其受热变软之时葳成半月形,钻了孔,钉上横杆,再穿上横带便制成一具爬犁。这种轻便的架子爬犁主要是用于运送口粮或日常用品,不负重载,一个成年男子便可驱动,用于跑长途的重载爬犁则采用结实粗壮的松木,横杆之间不用钉子固定,对准铆眼用水泡浸。木头一涨比钉子钉的还结实,出门一冻,任你多沉的东西都没问题,要是长途行程多日,还要支上“睡棚”,白天赶路,晚上睡棚里一猫,那就舒服多了。睡棚一般用木制骨架,狍子皮往上一搭,左右各留个小窗,棚子里有火盆、脚炉等,长途在外可过夜和抵挡风雪。当年东北的胡子(土匪)常用这种跑长途的重载爬犁探刺敌情,运送枪枝,行动迅速,而且“打不过就跑”,神出鬼没且十分方便。

爬犁除了用马做为牵引力外还常常使用狗、鹿、四不像等动物来拉。《吉林地志》记载,沿松花江两岸居住的黑斤人,冬季“以数犬驾舟,形如撬,长十一二尺,宽尺余,高如之。雪后则加板于下,铺以兽皮,以钉固之,令可乘人,持篙刺地,上下如飞。”这里说的是一种既可用狗牵引又可以让人用篙签子划地而行的双驱动方式的爬犁。

爬犁除自家制作外,还有专门生产爬犁的木匠铺,打制大车和重型爬犁,还制作精小轻巧的爬犁,供孩子们玩耍。

如今的爬犁早已退出了载物易货的功用地,转而成为一种时尚的冬季户外运动方式,南方的客人,外国的友人,大老远冻得咝咝哈哈跑来东北,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眼狗拉爬犁,过一回坐爬犁的瘾。

本公众号文字俱以公开发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