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韵 | 失落的西溪】沙地往事之上下坑

( 醉美西溪视频   糯小米制作)

上坑

听老人讲, 我们的《潘氏宗谱》有记载,先祖山公、海公两兄弟原住城内上隍,因避县城之喧闹,遂卜居西溪黄坛坑幽静之所, 后人又陆续迁于沙地聚居。沙地因村处溪边,系溪积沙滩地,故名。上坑则位于黄坛坑和沙地之间,此处有座小桥连接两地。

夏日,夕阳的余晖洒在上坑的小溪上,金光闪闪的,一阵微风吹过,吹皱水面,鱼儿欢快地跳跃着,我们也如同鱼儿一般欢快地跳入水中。

我们七八岁的小孩都是在上坑的上侧爬行,这边的水刚刚没过膝盖,适合我们。另一侧就比较深了,我们叫深潭,大约两米不到的样子,那地方是我们那会敢想而不敢去的地方。第一次进入深潭的时候,是启秀哥背着我的,启秀哥比我大六七岁的样子,外号“蛙蟆”,是我们小时候的孩子王。有了这初次的体验,慢慢胆子大起来了,先在边上慢慢地摸索,再可以在深潭里扒拉个来回,到后来,从遥远的斜坡处助跑一跃跳入深潭,那溅起的水花如欢快的童年般灿烂。

七月半“放水灯”

每年上坑的桥上都会有个重要的活动,全村参与,甚是隆重,就是七月半的“放水灯”,祭祀水域和全村的平安。虽然沙地村以潘姓为主,但“放水灯”是祈祷全村平安,也是全村集资,不够再村里出。那天大家都开始忙开了,各自领到分配到的工作,有的去城里买菜,有的砍竹子,有的是做大船……我们小孩那天也异常忙碌,一会跑到这,一会聚在那。

大船都是寿海伯做的,用麦秆做船底,用竹篾扎好围好边缘,细细的竹竿上粘好彩色的纸作桅杆,船的边缘再用彩纸糊好,一般都是黄纸。船基本成型,然后就在船的一边写上“东海大轮”;另一边则写“一帆风顺”,在船头画上几个黑色的圆圈,一艘惟妙惟肖的“大船”就造好了。有些村民则帮忙做一些“小船”,用麦秆扎成“丁”字形。做“华”是个体力活,先把毛竹整棵砍来,头部削尖,竹枝去掉竹叶备用。然后拿来捣好的麻糍,穿在竹枝上,竹竿头部穿做好的“华手”,顾名思义,“华手”如手状,五个手指俱有,栩栩如生。穿好以后,安插在上坑的桥头两边,三三两两地保持一段距离。

那天全村老少齐聚潘姓祠堂,喝酒吃饭,非常热闹。吃好晚饭,一帮道士和尚开始在上坑桥中央做法事了,敲敲打打,口中念念不停持续几个小时。中途几位壮年抬着“大船”来到小河边,点燃船里的蜡烛香和念好的各种经,放入稍稍湍急的桥洞处,顺流而下,有些村民拿着插着蜡烛香的“小船”放入河边。瞬时,“大船”燃起熊熊大火,天上星星闪烁,“小船”火光闪闪,随着河水流动,流成了一条火龙,“大船”则成了龙头。随着道士的啪啪啪三声惊堂木声落,候在“华”旁的人一哄而上开始抢上面的麻糍。据说有一年,有位青年拔起整棵“华”直接跳入“深潭”。

现在全村移到堤树,七月半还会有全村的祭祀,可再也没有往日的场面了。

潘氏祠堂“开台”戏

上坑往黄坛坑的路边,有座潘姓祠堂,每年的清明,迁往檀树头村的还有中央山村的族民都会聚集一起“拜太公”。太公像挂在中间,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祭品,各位族人按照辈份依次跪拜。

祠堂中间有座戏台,戏台有些老旧了。族人聚拢一议,决定重修戏台,历时几个月,戏台修好,修好的戏台需要“开台”的,没有“开台”的戏台做戏,戏台的柱子上要绑上大刀或者宝剑。择好日子,请来戏班就准备“开台”了。我们小孩当然不愿错过这等好戏,而我的父母不管我们软磨硬泡就是不让我们看,我和弟弟只能无奈在家中待着。

也就前几天,我问父母为什么不让我们看“开台”戏。他们才和我说起“开台”具体是怎么回事。“开台”那天,做“小花脸”的丑角,抓着公鸡来到偏僻的坟前,在坟坛前用手生拧下公鸡的头,把公鸡血涂抹在脸上,回到祠堂手提大刀,把“妖魔鬼怪”赶出祠堂。从祠堂一路追赶七八个扮相狰狞的鬼怪到野外,然后在野外把脸洗净再回祠堂。这算“开台”成功了。

现在听听还有点毛骨悚然,确实还是别看的好。不过现在想看也没得看了,祠堂也没了。

“上祠堂”喝山

祠堂是背靠山而建,祠堂后面那座山就叫“上祠堂”,这山是一个地主的,按辈份的话,我应该叫爷爷,是我同房的爷爷。解放前,我们这个小小五六十户村子至少我知道就有三个地主。这个我叫爷爷的地主,有个儿子考入黄埔军校,听老人说,他曾是上海警备司令。

更为传奇的是这座叫“上祠堂”的山。整座山似一头水牛卧着,在对面的山上能看到牛角,而从黄坛坑也能去“上祠堂”,这条路就形成了牛绳,水牛屁股则在上坑的上游处。据说“上祠堂”还是风水宝地,我们这边的风俗,亲人下葬需择日,还要“喝山”。“喝山”尤为重要,有位风水先生和他徒弟同一天为不同的户主办事,徒弟在离“上祠堂”不远处的“银子矿”的山顶,此处有一风水地叫“天鹅孵子”,银子矿就是现在西溪水库的大坝处。师徒俩约好以放炮为号,同时下葬“喝山”。而徒弟耍了个心眼,先下葬“喝山”后再放炮,师傅得知消息后,异常恼怒,喝山道“水牛撩杆万万代,天鹅孵子发单代”。果不其然,银子矿顶上的后代真就发了一代,据说是黄坛的望族,后来逐渐败落了。

修炼的泥鳅

在“上祠堂”半山腰处有个低洼地,不论天有多旱,这个低洼地的水总是有一尺深的样子,并且水汽袅袅。据说这里有条泥鳅在这修炼,有人也称曾见过一条很大很大的泥鳅,说有差不多一个大人长,碗口粗,头上有两个似角的突出物。据说这条泥鳅本来早就该修成正果了,只因每到旱年,它运用法术,强行布雨,那可是龙的特权,泥鳅越权,有违天条了。于是又得重新修炼,周而复始,总也没能修成龙。

  • 上坑:

  • 如今上坑还在,“上祠堂”也还在,可人都远离了这片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是远去了,可那坑那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底了。

下坑

我们的祖先都是逐水而居,因此很多村,都以什么坑为名。

有上坑也就有下坑,下坑其实就是村口,位于西溪东北面的入口处,从宁海进入西溪必定经过下坑。

介于上坑和下坑间有一处深水处,比上坑的深潭还要宽还要深,宁海土话叫“无上潭”,可能更确切的应该叫“和尚潭”,具体有没有与和尚有关系,无从考证。

在宁海念高中的时候,暑假回去经常去那游泳。潭面最宽处有五六米,长则有二十来米,水很深,最深处有差不多三米,在炎热的夏日,潜入水底,水温冰冷冰冷的。这已经是7.30洪灾泥沙淤积后的深度,7.30前的水更深。潭的对面叫沿山路,是以前进入西溪各村的一条必经之路。

“水上漂”的故事

话说解放前夕,有位共产党的干部与部队失散,来到我村附近,悄悄打听去四明山怎么走。四明山远在余姚,又都是山路,少说也有100多公里。一则难以找到正确的路线,二则国民党的官兵已得到消息,正在到处抓人。这时一位王姓的青年自告奋勇地说要送他去四明山。

当他连夜把那位共产党干部送到四明山,国民党已守候在他家附近,他得到消息,赶紧往“和尚潭”方向跑,官兵在后面追。他跑到潭边,毫不犹豫地跳进潭水,一眨眼功夫已在对岸,再看时已不见了踪影。国民党追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被王姓青年超好的水性吓呆了。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似的,只能胡乱开了几枪,怏怏而归。我爸爸也说起过,说他的水性是真的好,号称“水上漂”,其实我觉得应该叫“水里走”才对。

这个王姓青年,老了的时候我是见过的,瘦瘦的,走路腰杆挺得直直,有时候会带一顶帽子,话不多,眼睛非常有神。他其实是我爷爷的好朋友,也是好搭档。有人说解放前,他和我爷爷为了躲避抓壮丁曾经跑进深山。至少进“山茅山”这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想必当年是相当骁勇的吧。

我爷爷的好汉传奇

村里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有位村民在天台大同娶了一位早有婚配的女子,被大同人知道了,他们叫了一帮土匪过来要人。碰巧被我爷爷和王姓爷爷知道,他们赶过去。对于土匪不予理睬,只问这青年,你这老婆要不?如果要,他们休想要回去。这青年被这架势吓得不敢吭声,直点点头。我爷爷就对大同来的土匪说,你们可以回去了。大同土匪蛮横地拍着桌子说,我们是来要人的,你说回去就回去?!话音未落,两杆黑漆漆的枪头已经对着头顶了。大同土匪知道碰上对手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灰溜溜地走了。

今年我开车送一位朋友的舅舅,他还和我绘声绘色地说起这个故事,说自此之后,大同土匪见到西溪坳的人还是要“禁一脚”的,意思是有所顾忌的了。

外坪峭壁的传说

下坑我还是不敢一个人去,村口有个地方叫“外坪”。每次去那里,总能听到似鸽哨吹的声音,而且一阵一阵的。坟又特别多,路边上就有几圹坟耸立在那,特别瘆人。对面山上有处地方,光秃秃的岩石寸草不生,如刀削般的,看上去非常险峻。长大后,才听到关于这处峭壁的奇闻,小时候大人怕我被吓到,肯定是不会和我说的。

大约就在解放前后吧,有位采吊兰的人,看到此处峭壁上有几棵长势很好的吊兰。于是在峭壁上面用绳子把自己垂下去,发现这峭壁似一扇门,里面有个洞,洞口有只红色的绣花鞋。临近洞口,阴风阵阵,隐约传来女人的哭泣声。采吊兰的人吓得赶紧抓住绳子往上爬,回来和村里的人说。村民立即想到,邻村有位刚结婚的新娘,在新婚之夜失踪了。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拿来铜锣爆竹,在峭壁对面又是放炮又是敲锣的,想方设法救了这位新娘。救下来的时候,眼睛耳朵都糊上泥巴,可能迷其心窍,还得先糊你视听。这样的峭壁,专业的采吊兰人还需装备才能上下,而一位弱女人是怎么上去的呢?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不管有没有妖怪,反正这地方就是让我觉得非常恐怖。后来在外坪建了一个供销社,再后来供销社移走,又开罐头厂,也许是想用人气来压压吧。

(东子 摄)

  • 下坑:

  • 传说总还是传说,每个村子随着时间的积累总有那么几个世代流传的故事。可如今,我们也只能在这些传说中,让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增添一些传奇色彩而已。小村依然美丽,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未完

待续

徐家、沙地、方田、大庙坪、下潘、瓦垚山,曾经生活在这片故土的您,是否时常午夜梦回?文化宁海将通过东子的笔端,与您共同追忆失落的西溪。敬请继续关注。

作者:东子

编辑:葱丛

审核:浩海紫烟

出品:文化宁海工作室

绿皮  投稿联系——微信号 zcf106zcf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