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浙贝母
一、典籍摘要
1、《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2、《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
3、《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4、《本草经集注》“味辛、苦,平、微寒,无毒。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治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5、《本草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6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辛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肺二经。清心润肺,止嗽消痰,主胸腹气逆,伤寒烦热,淋沥瘕疝,喉痹,金疮,人面疮,瘿瘤诸恶疮。去心研用。”
7、《本草经解》“气平,味辛,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去心,糯米炒”)
8、《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9、《中药大词典》:“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10、《中华本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11、《长沙药解》“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泻热,消郁破凝。”
12、《饮片新参》:“入肺化热痰,止咳开郁。”
13、《本经逢原》:“同青黛治人面恶疮,同连翘治项上结核。皆取其开郁散结,化痰解毒之功也。”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贝母素甲(浙贝甲素)、贝母素乙(浙贝乙素)、贝母辛、浙贝母酮、异浙贝母碱、浙贝母碱苷、浙贝母丙素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贝母素甲(C2H3NO3)和贝母素乙(C2H4NO3)的总量不得少于0.080%。
2、作用:本品有镇咳、平喘、祛痰和松弛气管平滑肌抗炎、逆转细菌耐药、抗幽门螺杄菌作用、抗溃疡、镇痛、镇静、抗肿瘤、逆转癌细胞耐药、扩瞳、兴奋子宫、降压、松弛肠道等作用。
3、 药理:
1)对平滑肌及腺体的作:猫和家兔离体支气管肺灌流,浙贝母碱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着收缩。
2)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的作用:浙贝母生物碱大剂量可使狗、猫及兔血压中等度降低,呼吸抑制,小量可使兔血压微升,离体蛙心或兔心灌流可使心脏搏动立即停止。
3)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2mg/kg皮下注射,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4mg/kg灌胃使小鼠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2m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表明有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