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案例分析——长得瘦,不吃饭,断奶就能好?
致力打造综合育儿公众号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
母乳喂养的宝宝不爱吃辅食,这个感受是真的存在的,不爱吃辅食和母乳喂养有关系,但不是决定因素。
但是说母乳喂养的宝宝都很瘦,这就不一定了。
说母乳喂养的宝宝都很瘦,这问题下面其他回答都说的很好了。瘦有好几种,看着瘦、体重轻但达标,不达标的体重轻。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宝宝们胖=健康,胖=摄入了足够的营养,胖嘟嘟看着可爱招人喜欢。
不信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图,无意冒犯,主要是为了说明问题
原图是这样的:
是不是第一眼看着女娃娃瘦小的身躯,第一反应是这孩子吃得不好,营养差,营养不良或者是生病了?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体重过分关注都源于这种主观上的感受。
那么是不是用体重的数字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呢?
单独看体重肯定是不行的。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良好,普遍参考的是生长发育曲线。生长曲线图是将不同年龄的体格生长标准值按百分位数法的等级绘成曲线图。生长发育曲线参考的是四个值:年龄、身长、体重和头围。
所以,只看体重增加了没有,和别的孩子比较体重,是不全面的。如果宝宝的体重比较轻,但是整体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就完全不需要担忧。
即使宝宝的体重不达标,那也只能说明近一段时间的喂养需要注意,查找出一些可能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原因,例如出牙影响食欲(可以增加供宝宝啃咬的食物缓解出牙不适)、生病消耗过大(恢复期饮食更要注重调理)等等。
那么是不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就容易出现不吃辅食的问题呢?
母乳喂养的宝宝辅食吃的差,最主要的原因是妈妈没有关注这件事——哺乳的间隔。
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一定都听说过这四个字:“按需喂养”。什么叫按需喂养呢?大部分人的理解是宝宝需要的时候就要喂。但是容易被忽略的是,新生儿按需喂养没有错,还没有养成规律作息,慢慢的随着宝宝的成长,要逐渐养成睡-吃-动的规律。即使是母乳喂养,也要尽量养成规律。
6个月以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少再建议“按需喂养”,都会建议妈妈们安排好宝宝的作息,吃完奶或者辅食,要安排活动。但是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相比,存在这样的困难:喝奶粉至少要清洁消毒奶瓶、烧水、冲奶粉,而母乳则完全不需要等待。在宝宝想喝奶心急得直哭的时候,奶粉喂养的话,还能哄一哄,比如说消毒奶瓶了,或者要烧水了,或者要等水温合适了等等。而母乳喂养,尤其是母乳亲喂,妈妈就相当于一个大号的“人形奶瓶”,狠着心不喂宝宝看着他哭于心不忍,甚至有时候还要承受家人的指责“看着孩子哭你不心疼吗?吃一口又怎么样了?”,压力之下,承受能力差的妈妈只能选择妥协。
母乳喂养的妈妈,对如何拒绝孩子吃奶需求的能力高低,这是影响孩子吃辅食的关键。
宝宝辅食吃得少,吃得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饿
2、喜欢吃甜、咸、鲜、油腻等重口味
3、零食多、加餐多
4、咀嚼不好
5、作息不规律
特别是一岁半以前我们都建议宝宝以奶为主,宝宝全天的饮食是奶+辅食+水果+零食,奶多了辅食就吃得少,零食多了水果多了,咀嚼差一点辅食更不爱吃,奶就吃得更多。
辅食吃得少,宝宝感觉到饥饿是肯定的,通过哭闹去表达想喝奶的需求是常态。这时候如何去安抚宝宝,就很关键了。
二话不说,直接给奶,后果就是相当于告诉宝宝,辅食不好吃,吃得差,没关系,马上就会有奶喝。
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转移注意力啊,去烧水啊,等水温合适啊等等行动,延长宝宝等待的时间,拉长辅食和下一餐奶的间隔。这样适度的饥饿感让宝宝体会到食物的珍贵。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擅长哄孩子的妈妈就面临上面我说的问题,从小用吃奶哄孩子习惯了之后,自己哄孩子不擅长,通过讲故事、玩玩具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的力量是有限的,妈妈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一直哭闹要奶喝,但自己明明可以马上哺乳,孩子瞬间就能安静下来这种矛盾。
另一种情况是夜奶,夜间是泌乳高峰,宝宝晚上睡觉也容易出现奶睡,靠吸吮安抚的需求。如果宝宝的作息乱,或者因为以上几种原因辅食吃得不好,夜里妈妈睡得迷迷糊糊,可能就直接给奶了,于是夜间宝宝的奶量增加,早上起床食欲差,吃得不好,接下来影响的就是一整天,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宝宝靠夜奶吃饱,白天辅食吃得差。
这才是很多妈妈感觉母乳喂养的宝宝不爱吃辅食的根本原因。
可是,不能说母乳喂养的宝宝不爱吃辅食,就是因为母乳喂养造成的,期待靠断奶来解决孩子不好好吃饭问题的妈妈们,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