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社区中医馆,构建15分钟中医药特色服务就诊圈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第 176 

社区中医馆是基层中医药的一个标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要有相对集中的中医综合服务区,又称为社区中医馆。

杭州米市巷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杨佳琦

1

社区中医馆是基层中医药的标志

社区中医馆是基层中医药的一个标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要有相对集中的中医综合服务区,又称为社区中医馆。

浙江省要求社区中医馆:面积要有两百平米以上,设中医诊室(2个以上)、中医治疗室(2个以上)等,至少4个诊室,形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并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

社区中医馆要提供哪些服务呢?

 ➤社区中医馆主要提供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

1、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2、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

3、能够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和中医药理论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4、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坚持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社区中医馆还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国家基本要求。

2、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

3、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2种以上慢性病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4、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救治等工作。

2

米市巷社区中医馆概况

杭州米市巷中医馆是全国首家社区中医馆,基本情况如下:

区域基本情况:米市巷街道地处拱墅区南端,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辖区面积3.75平方公里,下辖半道红、大塘巷等七个社区服务人口56952人,常住人口43540人,其中户籍人口40411人,流动人口1783人,其中65岁以上6945人,占常住人口的15.95%;6岁以下儿童1648人,占3.79%。

人口老龄化与慢病是米市巷街道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缺乏锻炼、肥胖、吸烟、饮酒是影响米市巷街道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医馆基本情况: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设有中医康复病区、预防保健科、全科、社区中医馆、中医针推康复中心等;下设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现有99职名工,有16名是中医医生,16名中医医生里面有11名是全科医生,11名全科医生里有7人参加了家庭医生签约,我们最多的一个签了1000多个社区居民。

中心制定了全国首个社区卫生服务地方标准、制定了全国性指南《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全国首家获得《政府政府质量奖》的医疗机构。中心还是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中医馆研究中心和治未病中心的照片

3

米市巷社区中医馆的实践

中心秉承 “厚德、仁爱、严谨、务实”的院训,对内强化中医药能力的提升,对外强化中医药服务品质的提升,依托一馆、两中心,打造社区中医馆“四个平台”,构建了具有米市巷特色的社区中医药服务模式。

一是以社区中医馆为依托、打造社区中医药服务平台

中医中药服务在杭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简、便、廉、验、效”的优势深受社区百姓喜欢;中医中药的发展,也适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慢性化的特点。因此中心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中心的主要特色,于 2009年10月开设了全国首家社区中医馆,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为社区中医馆揭牌。

社区居民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专业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还能得到专业的养生保健指导和治疗。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医疗保健需求。

▲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在社区中医馆揭牌

米市巷社区中医馆和传统医馆不一样:主要体现在医疗的服务范围上。除了做中医以外,我们还提供中医康复与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到2017年的时候,中医馆的中药饮片占到总处方百分之十,非药物治疗占到百分之十八,加上中成药的话,占百分之五十三点六。

2014年1月中心对四楼、五楼进行全面装修提升,打造了1000余平米的“中医适宜技术区”与“中医康复病区”,我们在中医诊疗区的中医诊疗设备有132台。

中心还有四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均开设中医门诊,为辖区居民提供中药饮片、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服务,社区居民最多只需步行10余分钟就可享受专业的中医诊疗服务,构建起了15分钟中医药特色服务就诊圈。

中心还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的一个实践点,现在国际学生学中医的非常多。

二是以治未病中心为支撑,打造社区治未病服务平台

米市巷中心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六家全国社区“治未病”试点单位之一,也是杭州市唯一的社区治未病中心,中心在省、市、区中医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积极构建社区中医治未病组织体系,开展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探索社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的有效途径、模式、内容、方法,将中医药服务逐渐由“看病”转向“治未病”,并由“治未病”上升到“健康服务”。

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国家中管局确定为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协作组组长单位;制定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承办全国基层“治未病”服务工作推进会、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协作组会议

到2017年,为60岁以上老人进行体质辨识8769人,体质辨识率达91.38%;高血压病人中医药管理率达90.18%;糖尿病病人中医药管理率达88.74%。

三是以悬壶台系统为依托 打造互联网+中医药平台

悬壶台系统是倪荣博士在2015年开发,现场会和验收会也是在米市巷中心举行的。

该系统的推广应用,紧跟着国家对中医发展战略要求,解决了广大社区百姓在基层看中医难问题,年轻中医师在悬壶台系统帮助下,通过辨证论治,直接选方,协定方,手动开方,更准确方便的对症开方(系统也会提醒一些特殊药材的合理用药量)。

中医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累计经验值,提高了自己的中医药知识,也解决了患者治疗需求的对应关系,三方获利,患者可以不用出远门就近社区卫生院就可以看中医。

中医师更简单更智能的对患者开出有效的药方,医院由中医师开方后,提高了中医药饮片的使用量,增加了收入。同时提高医院的无纸化办公,平台也保留了患者的电子病历,留下了中医临床大数据,对中医药发展大有帮助。

2017年11月7日,央视2套《经济半小时》曾经专题报道过。人民网、中新社、浙江在线、浙商网、嘉兴电视台、南湖晚报、嘉兴日报公众号、嘉兴卫计局公众号、桐乡头条、健康报网、健康界、医学界、动脉网、39健康网、贝壳网、健康网时报……等也纷纷报道悬壶台中医人工智能平台诊疗系统。

四是以研究中心为基础、打造社区中医科研平台

2012年6月,浙江省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中心落户米市巷中心。

这是全国首个落户社区的省级研究中心,研究中心通过建设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资源整合平台、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科研平台等四个平台,开展了《基于流程再造的基层中医全科医生诊疗行为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途径与对策》、《体质辨识在社区应用的研究》等十余项课题项目的研究与成果应用。

《中医治未病研究》课题获2011年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杭州市推荐参加浙江省科技奖评审,《中医治未病组织模式构建与实践》课题获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3年—2017年,由米市巷中心发起并承办了八届浙沪社区中医药服务论坛,充分发挥了对浙江省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指导引领作用,并为浙江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提供积极有益的经验。

我们将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本色,充分利用社区中医馆这一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努力推动中医药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I 作者简介

杨佳琦,杭州米市巷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医院管理专业硕士,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协作组组长,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起草制定《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指南》。

I 版权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