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基础巩固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区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项正确。第2题,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使得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土壤贫瘠,A项正确。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A.蒸发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D.气候更加湿润

4.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自然灾害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多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观察图发现,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量则会减少;原始生态林径流总量=1 534-969=565毫米,橡胶林径流总量=1 454-1 037=417毫米,径流总量减少;由于橡胶林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燥。B项正确。第4题,从原始植被变成单一的橡胶林后,图中地表径流增大,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肥力下降;原始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更加频繁。D项正确。

能力提升

(2019江西大余中学模拟)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北部库赛湖的地理位置及该湖泊中M点的湖底沉积物剖面。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M点的湖底粗颗粒沉积物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季节分别是(  )

A.风力作用 春季B.流水作用 夏季

C.海浪作用 秋季D.冰川作用 冬季

6.近些年连续观测发现,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A.青藏高原风力减小B.入湖水量逐渐增加

C.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D.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地理事物的分布来看,图示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风力强劲,风力搬运作用使大量的粗颗粒物质在冰面堆积,春季气温回升,湖泊解冻,冰面上的粗颗粒物质堆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堆积层;夏季流水搬运的粗颗粒物质在湖泊边缘堆积,细颗粒物质在湖泊中心堆积;冰川前沿不可能进入湖泊中心形成冰川堆积。A项正确。第6题,粗颗粒堆积层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湖底粗颗粒堆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说明风力侵蚀、堆积作用减弱。青藏高原的风力在短期内变化不大;粗颗粒沉积层厚度变薄最可能是生态环境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风力侵蚀作用减轻。D项正确。

(2019广东佛山模拟)费尔南迪纳岛是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635平方千米。该岛气候凉爽干燥,草类茂盛。岛上鸟类众多,但少有哺乳动物。每年6月份天气骤然变化,“浓湿雾”从海上汹涌而来。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与费尔南迪纳岛成因相同的是(  )

A.菲律宾群岛B.夏威夷群岛

C.马达加斯加岛D.马尔代夫群岛

8.下列关于费尔南迪纳岛上“浓湿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南赤道暖流影响,水汽充足

B.“浓湿雾”从东北方向涌来

C.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D.雾的形成与大气透明度有关

9.费尔南迪纳岛缺少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长期远离大陆,物种交流较少

B.岛屿面积较小,食物资源不足

C.气候干燥凉爽,难以适应环境

D.火山活动频繁,生存难度较大

答案9.B 8.C 9.C

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内容,费尔南迪纳岛上有火山口,是火山岛,位于生长边界。与其形成相似的是夏威夷群岛,B项正确;菲律宾群岛位于板块消亡边界,A项错误;马达加斯加岛是大陆岛,C项错误;马尔代夫群岛是珊瑚岛,D项错误。第8题,雾的形成条件是充足的水汽、静风、逆温等。费尔南迪纳岛位于赤道附近,热带洋面广阔,蒸发量大,水汽充足,A项错误;该地位于东南信风带,受东南信风带影响,“浓湿雾”从东南方向涌来,B项错误;该区域有秘鲁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水汽容易凝结成浓雾,C项正确;雾的形成与大气透明度无关,D项错误。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费尔南迪纳岛远离大陆,因此与大陆隔绝,相对独立,大陆上的哺乳动物难以到达,而且该岛的面积较小,生物的生活空间较小,食物不足,动物种类较少,天敌少,动物的优胜劣汰产生的进化作用较弱,动物进化较慢;而且该岛为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威胁动物的生存。C项正确。

(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2014年8月,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某科考队研究草本植物入侵苔原植被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和保持水分的能力越强)。以长白山苔原带西坡海拔为例,在2 046~2 291米之间均匀布设若干样方,对样方的表层土壤进行测量,以分析不同坡度和海拔草本入侵度的差异,并生成下表(表中为不同草本入侵程度下的土壤因子平均值)。据此完成10~12题。

土壤

因子

无入侵

轻度入侵

中度入侵

重度入侵

全入侵

2 200.8±

33.12

2 159.9±

59.76

2 158.93±

59.76

2 143.00±

51.97

2 101.44±

54.2

15.8±

7.26

21.59±

10.68

21.23±

10.72

33.08±

21.13

28.38±

13.32

10.引起草本植被入侵苔原植被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水分

C.光照D.热量

11.通过数据说明草本入侵程度最强的部位位于(  )

A.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地区

B.海拔较低、坡度较大的地区

C.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地区

D.海拔较高、坡度较小的地区

12.推测草本植被入侵时,使土壤的水分和有机质发生的变化(  )

A.有机质增加,水分减少B.有机质增加,水分增加

C.有机质减少,水分减少D.有机质减少,水分增加

答案10.D 11.B 12.D

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草本植被入侵苔原植被,与苔原植被相比,草本植被热量条件要求高,分布于苔原植被的下方,全球气候变暖引起草本植被入侵苔原植被。故引起草本植被入侵苔原植被的主导因素是热量。D项正确。第11题,根据表格信息,草本植被从下向上入侵,全入侵的位置海拔最低,坡度较大,故草本入侵程度最强的部位位于海拔较低、坡度较大的地区。B项正确。第12题,根据材料信息,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和保持水分的能力越强,草本植被比苔原植被吸收养分能力强,故草本植被入侵时,土壤有机质减少;草本植被比苔原植被保持水分能力强,故草本植被入侵时,土壤水分增加。D项正确。

(2019重庆第一中学月考)吉林省长春市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4.8 ℃,最高温39.5 ℃,最低温-39.8 ℃,降雨集中在夏季。长春市东部丘陵是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景观,景观区中存在少量砍伐和种植现象。据统计,该区域河流含沙量6月较小,7、8月达最大。下表为该市东部丘陵森林景观区中5—9月降水量、径流深度和侵蚀量的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3~14题。

月份

降水量/mm

径流深度/mm

5

72.5

7.1

136

6

125.2

119.3

7 321

7

156.4

24.6

1 342

8

265.3

52.3

1 564

9

162.9

6.7

1 972

注:将计算时段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水文测站以上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径流深度。

13.长春市东部丘陵区6月侵蚀量最大,据材料推测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

A.土层松软B.土地裸露C.坡度较大D.迎风地带

14.长春市东部丘陵区9月份侵蚀量比7、8月份都多,是因为(  )

A.降水量的大小B.雨季时间长短

C.植被叶片密度D.径流深度大小

答案13.A 14.C

解析第13题,长春市东部丘陵区6月侵蚀量最大,降水量并不是最大,但径流深度最大,故推测可能是土层松软造成的,A项正确。6月为夏季,植被较茂盛,B项错误。坡度大小没有变化,C项错误。迎风地带降水较多,D项错误。第14题,与8月份相比,9月份降水量小,A项错误。与7、8月份相比,9月份径流深度小,D项错误。雨季时间长短无法判断,B项错误。9月份进入秋季,长春植被开始落叶,植被叶片密度小,对雨水的阻挡作用小,侵蚀作用增强,C项正确。

15.(2019江西名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科考队于11月份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但多外流河;沙漠中分布有保存完好的大片“石化森林”。科考队员遇到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放牧。下图是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及“石化森林”形成的一般过程。

(1)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很少受到东西两侧大洋水汽“滋润”的原因。

(2)分析干旱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多外流河且流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的自然原因。

(3)推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

答案(1)巴塔哥尼亚地处西风带,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水汽进入;巴塔哥尼亚高原海拔较高,且西风使大西洋水汽向东输送,大西洋水汽也难以进入。

(2)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较短,河流流程中蒸发、下渗损失较少。

(3)安第斯山脉还未隆起之前,巴塔哥尼亚地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森林茂密;板块运动(碰撞挤压)使安第斯山脉隆起抬升,大量的火山喷发导致大片森林被火山灰埋没,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森林演变成化石;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使埋藏在地下的石化森林出露地表。

解析第(1)题,西侧:巴塔哥尼亚高原所处的风带是西风带,但是其西部是地形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的进入;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海拔较高,在大西洋的西边,盛行西风使大西洋水汽向东输送,与大陆位置相反,所以巴塔哥尼亚高原也很少受到东侧大西洋水汽的“滋润”。第(2)题,从河流的补给类型来看,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从河流的流速看,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从河流的长短看,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流程短,河流流程中蒸发、下渗损失较少。第(3)题,内力作用之前:安第斯山脉还未隆起,巴塔哥尼亚地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内力作用后:板块运动(碰撞挤压)使安第斯山脉隆起抬升,大量的火山喷发导致大片森林被火山灰埋没,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森林演变成化石。后期经过长期的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使埋藏在地下的“石化森林”出露地表。

16.(2019福建龙岩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桉树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优势树种,耐旱速生,树干高大笔直,营养输送管道深藏在木质层深部,种子具有较厚的木质外壳。维多利亚州常因雷电引发森林大火。2009年2月7日该地区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山火灾害,大火过后桉树林迅速恢复。下图示意维多利亚州位置。

(1)从气候角度分析维多利亚州2月份森林火灾频发的原因。

(2)分析火灾过后桉树林恢复较快的原因。

(3)有人认为应在维多利亚大力种植其他树种。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该地2月份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山脉阻挡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时值夏季,气温高,高温期与干旱期一致;夏季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强烈,多雷电。

(2)桉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强;桉树耐火,受火灾影响小,且大火利于桉树种子萌发;大火过后,其他植物数量减少,桉树生存空间扩大;火灾后的草木灰提高了土壤肥力;大火高温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3)赞同。生物的多样性增加,利于生态稳定;物种多样,可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可满足人们对不同林木产品的需求;自然景观更加丰富。

或不赞同。其他树种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差,不易成活;需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和资金,经济效益较差;相对桉树,其他树种生长周期较长,成材慢;树干不如桉树高大笔直,加工不便。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2月份为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该地大致位于30°S~40°S,2月份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时值夏季,气温高,高温期与干旱期一致;受地形影响,山脉阻挡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夏季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强烈,多雷电,雷电容易引发火灾。第(2)题,由材料“桉树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优势树种,耐旱速生”可知,桉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强;树干高大笔直,营养输送管道深藏在木质层深部,种子具有较厚的木质外壳,耐火性强,受火灾影响小。且大火高温可以减少病虫害;气温升高,利于桉树种子萌发;大火过后,其他植物容易被烧死,进而数量减少,对于桉树来说,有利于生存空间扩大,物种繁衍;火灾后的草木灰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第(3)题,是开放性试题。赞同主要从恢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病虫害以及丰富自然景观等方面分析。不赞同,主要考虑桉树是当地的优势树种,结合该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桉树有可能会抢夺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其他物种难以存活或者繁衍;种植其他树种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以及资金,而且其他的树种成材慢,加工不便。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