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水 越十山

地处关山之巅、甘肃庄浪境内的桃木山,海拔2857米,是平凉境内最高的山,与宁夏泾源、甘肃华亭接壤。其山平常,而其山之名则多矣:一曰龙首山,二曰鸡头山,三曰峣山,四曰奚山,五曰幵(jian)头山,六曰薄落山,七曰笄头山,八曰牵屯山,九曰湫头山。 

  一、龙首山。《山海经?西次二经》说:“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这里的“又西二百里”,是以“高山”(今称米缸山)为座标而言的。从米缸山到桃木山,大致为“二百里”。古人所言“黄金”,不单指金,大多指铜;古人所言“铁”,不单指铁,还包括铅、锌等金属。地质资料表明,关山一带共有矿藏16种,其中就有铜、金、铁、铅、锌等金属。古人所言“玉”,不单指玉,大多是指可以磨制石器的岩石。而此类岩石,在泾水谷地比比皆是。 

  关键还是“苕水出焉”。从汉字源流来说,“苕水”即芮水(以形通假),芮水即汭水(以音通假)。可以说,汭水之源是确定龙首山的座标。而汭水之源又在什么地方呢?直观地说,在华亭马峡。而从根本上说,却在庄浪桃木山。《平凉府志?朝那庙碑文》说:“湫头,实泾汭之源。”就是说,不论是其山东北麓的泾水之源,还是其山东南麓的汭水之源,都离不开桃木山这个整体。假如没有桃木山,所谓泾水之源、汭水之源,均将成为无水之源。而出于其山,沿“东南流注于泾水”者,除了汭水,就没有别的河流。由此可见,龙首山为庄浪桃木山,是可以肯定的。而其山之名,当因地形而得。六盘山古称陇山。陇山,为龙山的演进。俯瞰六盘山一带,丘陵起伏,连绵不绝,其势如波涛如大海;而六盘山则恰似一条巨龙,腾跃于其大海之中:龙脊当为关山第一高峰米缸山,龙首当为关山第三高峰桃木山。

  二、鸡头山。《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西至于空峒,登鸡头。”这里的“空桐”,指平凉市崆峒区西部的崆峒山,为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地。“鸡头”即鸡头山,为黄帝朝拜华胥国遗迹之地。《列子?黄帝》说: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显然,黄帝是把华胥国作为治国理政的象征,连做梦也都出现。而当来到鸡头山时,岂有不朝拜之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二十有八年”后,“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北地、陇西,登鸡头山,过回中焉。”这里的北地(今宁县东)、陇西(今临洮),为秦始皇出行时所达之地;鸡头山、回中(今华亭官寺,为秦汉古道——回中道的必经之地),为秦始皇回归时所达之地。按理来说,秦始皇返回咸阳时,沿番须道或陇坻道过陇山当为捷径,却为什么要绕道鸡头山呢?北宋治平年间,出土于其山西麓朝那湫的《诅楚文?厥湫》说:楚王熊相“不畏皇天上帝及大沉厥湫之光烈威神,而兼背十八世之诅盟”。由此不难看出,朝那湫,那是从秦穆公到秦惠文王18代祭天祭川之地。而秦始皇作为秦国的创建者,岂有不朝拜之理?

  三、峣山。《淮南子?览冥训》说:“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由此可见,桃木山亦称峣山;而峣山之名,当因尧族部落而得。泾水亦称薄落水,正如《元和郡县志》所言:“《淮南子》云'笄头山,一名薄落山’,故泾水亦曰薄落水”。其中还透露出一个密秘:泾水之源,起初并不在当今的宁夏泾源老龙潭,而是在别的地方。

  四、奚山。为“雞山”之转。这里为殷周方国——奚国都地。如灵台挖掘的西周“奚伯墓”,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奚父乙壶”,均与奚国有关。殷墟牛骨文《小臣墙刻辞》:由小臣墙俘获的“内人五百七十,奚女百六十”,其“内”当为华亭境内的汭国,“奚”当为庄浪境内的奚国。 

  五、幵头山。《汉书?地理志》说:“幵头山在西,禹贡泾水所出,东南至阳陵入渭。”这里再次表明:其山为泾水之源所在地。而其山之名,当因汉代幵羌民族而得。进一步说,其山有鸡头山、奚山、幵头山、笄头山和牵屯山之称,均当源自龙首山,只是打上时代的烙印而已。 

  六、薄落山。《淮南子?地形训》说:“泾出薄落之山。”《史记?封禅书》说:“华山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岳山、鸿山、渎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其中“薄山”即薄落山,为秦汉时代国家所祭之名山。“湫渊”即朝那湫,为秦汉时代国家所祭之名川。 

  其朝那湫之名,因东周方国——朝那国而得。《说文解字》“那,西夷国”,《平凉府志》 

  关山一带共有9个朝那湫。如宁夏的彭阳、原州、隆德有朝那湫,甘肃的庄浪、华亭、灵台、镇原、泾川、崆峒有朝那湫。其中庄浪朝那湫是以义取名(其湫就在朝那国都地),为原生的;而别的朝那湫则是以类取名,均为次生的。如华亭朝那湫,《平凉府志》就说得很清楚:那是为了方便当地民众祭祀而仿建的。 

  七、笄头山。为鸡头山之转。郭璞《山海经注》说:“泾水出于安定朝那县西笄头山。” 

  郭璞为东晋人,其时朝那县治地在“华亭西北”,说笄头山在朝那县之西,又有泾水出于其山,正好与当地自然环境吻合。

  《水经注》说:“泾水导源[于]安定朝那县西笄头山,秦始皇巡地,西出鸡头山即是也,盖大陇山之异名。”这里再次说明:其山是以泾水之源为标志的。也再次说明:史学界称崆峒山为笄头山、六盘山为笄头山不足为信,因为此二山均与泾水之源无关。但说其山“盖大陇山之异名”,则是毫无道理的。大陇山古称陇山,今称六盘山,它由北向南,纵贯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全长240公里。如此地域之广,谁还知道秦始皇是从哪里登其山的? 

  八、牵屯山。亦曰牵头山,为幵头山之转。《晋书?载记》说:“祐邻者,即国仁五世祖也。泰始初,率户五千迁于夏缘,部落稍盛。鲜卑鹿结七万余落,屯于高平川,与祐邻迭相攻击。鹿结败,南奔略阳,祐邻尽并其众,固居高平川。祐邻死,子结权立,徙于牵屯。”由此可见,这里为西秦创建者乞伏国仁四世祖——乞伏结权部落所居之地。而这个部落是从高平川(固原清水河流域)迁徙到这里的。

  牵屯山,为魏晋南北朝之称谓。其山之名,频频见诸于史册。据《魏书?尔朱天光传》记载,北魏建明元年(530年),义军大将万俟道洛,在平凉战斗失利后,率军退守牵屯山。又战不利,转奔水洛城。也正是此“洛”的到来,导致水洛城17000余人被尔朱天光灭绝。 

  九、湫头山。明代诗魁赵时春,从山西巡抚、雁门关副总兵之位卸任后,隐居于华亭两亭沟。其《朝那庙碑文》说:“乙未春旱,至五月弗雨,民恐且饥,遍走群望。余告之以神之灵,兵部郎中周君鉴,乡进士曹子继忝、赵子佩在余所,遂以月之十日同祈于神,而县之耆旧狎至,共浚湫以还,乃北风化为谷风,阴渰群然突起,至夜大雨,翌日乃晴。”

  清代庄浪知县邵陆《戊寅二次祷雨文》说:“闻得县城(时在南湖)东南神湫显应,名曰南乱石池(即朝那湫),去城一百余里,有求必应,百姓咸奉以为灵;无感不通,有司亦信以为实。去秋朔日,曾往祷于其山,当夜甘霖果沛降于我土。”由此可见,明清时代,其山为当地官民祈雨之地。

  十、桃木山。其山西麓的朝那湫,古称雷泽。《山海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头,鼓其腹。在吴西。”《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由此可见,这里为华夏第一国——华胥国都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如今,这里建有华胥广场,塑有华胥、伏羲和女娲雕像,成为当地民众和八方游客朝圣之地。 

  结论与建议:(1)其山为泾水之源、汭水之源所在地;(2)其山为华夏第一国——华胥国都地,为殷周方国——奚国都地,为东周方国——朝那国都地;(3)其山为陇山古道——鸡头道的必经之地;(4)其山为黄帝朝拜华胥国遗迹之地,为秦始皇朝拜先秦始祖祭天祭川之地;(5)其山与华亭吴山(今称五台山)、张川秦亭(今县城所在地瓦泉村)交汇的关山之巅,为秦人的发祥地;(6)其山为秦汉时代国家所祭之名山;(7)其山西麓的朝那湫,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为秦汉时代国家所祭之名川;(8)其山西麓朝那湫于北宋治平年间出土的先秦石刻《诅楚文?厥湫》,为甘肃最早的一块碑刻,堪称陇上“石刻之祖”。如这些内容,理当载入史册,而新编《甘肃通史》不仅只字未提,而且还移置到了别的地方,理当更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