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十年

韩 芳

2004年秋天,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来到廊坊一中,成为一名教师。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10年,于我而言,这是教书育人的10年,也是我作为教师逐渐认识爱、懂得爱的10年。

上岗培训时,师傅边英华就告诉我,要想做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做到爱学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当时的我不以为意,凭着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年龄,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一片,一年下来,我的学生满意度测评是百分之百。我很天真地认为,所谓的爱学生,就是迎合他们的需要,对他们好,让他们喜欢你。

带着这份自信,我迎来了新一批学生。新接的这群学生个性十足,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因为犯错误而在档案上留有记录,我沿用之前的方法,不断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我的做法反而给他们留下了“软弱、好说话”的印象。眼看班级纪律一天比一天乱,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发火。学生与我的敌对越来越严重,这一切让我迷茫又苦不堪言。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付出真爱却得不到认可?我对曾经践行的“爱”有了困惑。

这是我事业中的一个低谷时期,那年高考结束后,我开始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和与学生的关系。经过不断思考,加上学习周围优秀班主任和教师的经验,我终于明白了,仅仅迎合学生的要求是不够的,这更像是一种溺爱。教师的爱,除了关心学生,更要承担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培育责任。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之后,面对新一届学生,我不但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更积极引导他们做人。心中有了责任,路走得就扎实多了,学生的成长让我骄傲,给我自信。但偶尔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总是让我继续思考:教师的爱到底是什么?

在这时,学校提出了“大爱一中”的理念,要求廊坊一中的每一位教职工在教育中秉承“无差别、不功利、到永远”的原则。

无差别的爱要求教师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做到一视同仁。学生成绩有好有坏,品质有优有劣,教师应因材施教,但赤诚的爱是没有分别的;不功利的要求更高,学生既不是教师搞实验的试验品,也不是为满足教师成功欲望的手段工具。它要求我们的付出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是全心全意为学生的;而到永远是指无差别不功利的爱不是暂时的,我们的学生现在是我们的学生,将来也是我们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子弟,直到永远。当每一位廊坊一中的学子都能自信大方地走出校园,用所学的知识将廊坊一中给予他们的爱传输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这一理念让我豁然开朗,我开始明白了爱的含义:教师的爱要求教师对学生付出无差别不功利的真心时,还要用心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思考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教师的情感是超人的,他们对芸芸众生能够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学生不操之过急、循循善诱;教师的爱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教师的爱包含父爱且超越父爱,是一种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神圣的大爱。

如今,在廊坊一中充满爱的校园里,我用心去播种爱,践行爱,也收获着爱。我爱这个校园,爱这份职业。我愿意做一位爱的使者,将这份爱永远地传递下去。

(来源:中国教师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