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你别藏着

芮城是一座城。殷商时期,这个地方是芮国;西周时,又是魏国所在地。在商周时就能成为一个诸侯国,可见这个地方不简单,至少开化早,属于优先发展的区域。

但,那是曾经。如今,我说“芮城是一座城”,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芮城在哪里,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因为曾经超前发展,带着一身历史赋予的珠光宝气的芮城,到了近现代落寞了,把自己封藏起来,藏得很深,深到你即便走进芮城,也不知身在此城中。

比如,很多人知道或去过“运城永乐宫”,被这座“东方艺术画廊”精美的壁画和建筑所震撼,却并不知晓自己身在芮城,踩在古魏国的遗址上观看着元代的壁画;再比如,你是个武侠迷,对金庸《神雕侠侣》“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风陵渡印象深刻,却不知风陵渡不是金庸虚构,而真有其地,是芮城的黄河古渡口之一;再比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全国唯一一个以“大禹渡”命名的黄河古渡口,也在芮城,而且是国家4A级景区、黄河风景名胜区。

芮城这座城,就是这么神秘,值得说道的地方,不止这些。但由此可见,芮城家底不薄,像一颗遗落的珍珠,等待着新时代的唤醒。

芮城地处晋陕豫交界处,北有巍巍中条山阻隔,南有滔滔黄河天险阻挡,黄河青山交相辉映,历史文化璀璨夺目。但有诗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当现代交通网络打通天险阻隔,文化旅游消费兴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集结号吹响,芮城,不能再藏着,也不能再掖着,该是厚积薄发,大河奔流竞风流的时候了。

芮城黄河滩良田
芮城有多牛?

黄河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发源,似乎有意以弯曲迂回的流淌方式,极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缔造“中华母亲河”与“中华文明中轴线”的雄宏地位,在中国地理空间上肆意奔流,流经九省区,挥洒出一个巨大的“几”字。

民歌中唱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其实,黄河何止九十九道弯。但若要问,在难以数计的弯弯拐拐中,哪一弯、哪一拐对于中国地理和文化的影响最大,非“几”字弯最后那一拐莫属。

芮城,就在黄河最后一拐的臂弯里。芮城的“芮”字,本意就是大河弯曲之处,水草茂盛之地。《〈诗经〉注》记载,“芮”之言内也,水之内曰“芮”,水之外曰“鞫”。

黄河“几”字弯最后一拐

黄河流经上游的高原、山地、深峡、草原,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陡然南下,将黄土高原一分为二,经过秦晋高原后,由于南有秦岭山脉阻挡,北有中条山脉夹持,在晋秦豫三省交界处,以近似90°急剧折拐,调头向东,直奔中下游。

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这一拐是大禹凿龙门疏导黄河东流入大海而成。实际上,晋秦豫三省之划分皆以黄河为界河。芮城风陵渡与陕西潼关、河南函谷关隔河相望,构成天险关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也奠定了中国地理和文化版图最核心的“中央节点”。

正是这一拐产生的特殊地理环境——秦岭-黄河-中条山的生态气候体系,让彼此分割又互为一体的“黄河金三角”区域,成为“古中国”的核心发祥地,也构成中国地理和文化的分割点——

从地理地貌来看,这一拐之前大多是高原深峡,这一拐之后大多是平原沃土;从耕作形式来看,这一拐之前是狩猎游牧,这一拐之后是定居农耕;从历史演变来看,这一拐之前是天地分离的神话传说,这一拐之后是帝王将相主导的人间史诗。

大禹渡黄河风景名胜区 大禹雕像

正是在黄河这个关键的拐点处,古中国人类发明了火种,结束了茹毛饮血;发明了语言,结束了蛮荒;实现了定居农耕,结束了游牧采集;诞生了社会组织,构建起国家形态;经夏商周“三代”奠基,中国文明有了清晰的国家典范、组织形态、伦理礼仪和历史谱系。因此,黄河这一拐,不仅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关键拐点,也是中华文明版图的关键拐点。

雄踞黄河这一关键拐点的芮城,自然是文明的中枢,是历史的孕育之地,也是文化的浸润之地。在风陵渡和西侯度,至今能看到“岳渎相望”(华山与黄河)的自然奇观。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大禹治水、虞芮让畔等先贤故事在这里流传,东尧村、西尧村、大禹渡村、禹门口村等村名地名,暗含着久远的历史密码。

经考古研究发现,位居黄河之畔的西侯度遗址,是中国古人类最早使用火的地方,距今已有180万年。除此之外,芮城还挖掘发现有匼河遗址、西王村遗址、坡头遗址、清凉寺古墓群等古人类遗址,构成芮城古文化遗址群,是研究古人类文明和黄河文明的遗址富集区。

人类第一把圣火在西侯度点燃·2019年“二青会”圣火采集仪式

黄河流经芮城境内82公里,曾经有15个古渡口,“大禹渡”是其中之一。大禹渡建有大禹庙,庙前有一棵树龄约4000多年的古柏,沧桑刚劲,枝叶繁茂,相传为大禹手植。

水患是农耕定居的首要灾患,治水是个系统工程,不能依靠一人、一家、一族、一部落、一寡国而成事,必须广泛召集人力,有组织地团结一致,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就需要强大的动员、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因此,大禹治水的深层意义,不仅仅是治水之道,还隐含着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以及治国理政、强国富民之道。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皆以治水来巩固和彰显统治者的合法性,能否有效治理水患、施政于民,是对统治者最直接的考验。这是大禹治水给中国文明留下的国家治理典范。

上世纪70年代,为灌溉芮城良田,在大禹渡修建电灌站,采用移动式泵车抽水,黄河水经沉淀后,泥沙排入黄河,清水抽调193.2米入田,灌溉面积54.6万亩,有效保障地处干旱山地、黄土高原区域的芮城旱涝保收,也创造了从黄河抽水灌溉农田的先例。在大禹渡,新时代的水利工程与古时代的大禹治水精神,实现了跨时空的传承与交融。也因此,大禹渡成为集神话故事、治水精神与水利观光为一体的黄河风景名胜区。

大禹渡电灌站

芮城的名人遗产,不仅仅有大禹。中国民间传说“八仙过海”中排名首位的吕洞宾,出生于黄河边的永乐镇招贤里;相传在地处芮城中条山余脉的九峰山修炼19年,得道成仙。今天的永乐宫原址在吕洞宾出生地的永乐镇,因金元时期盛行道教,敬仰道教“吕祖”而兴建,以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而成为中国顶级的道观文化遗产。

因上世纪60年代兴修三门峡水库,永乐宫原址处于淹没区,为保护永乐宫壁画及宫殿建筑,在国务院批示下实施整体搬迁重建。永乐宫搬迁,仅壁画就锯割为550多块,锯割、搬迁、重拼、修复……技术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耗时五年才完成,开创了世界文物保护搬迁史的奇迹,也为以后的文物保护破解了诸多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永济鹳雀楼(2002年重建)三大文化遗产,构成了运城文化旅游的三大基石。

永乐宫三清殿

正因芮城是“吕祖故里”,这片土地充满神秘。2010年,在芮城九峰山纯阳上宫规划设计完善过程中,经过调查、测绘、专家考证,发现以纯阳上宫遗址和永乐宫旧址为轴线,北起中条山,南至黄河,南北24公里,东西12公里,合计288平方公里区域的自然地形地貌与12处元代道教宫观遗址,分别对应道家养生《内经图》的各个重要穴位,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自然山水'内经图’”。

这个发现引起道文化、易文化和地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学者认为,如果这12处道教宫观遗址真是以《内经图》穴位分布,那么在下丹田即神阙穴(肚脐眼处),应该有一口井。

专家通过资料对比、地毯式的考察,果然在中丹田对应的位置——阳城镇营子村南发现被当地百姓称为南寨子庙的道观遗址,遗址前还真有一口古井。这一发现更加印证了这幅以自然山脉和道观构成的大地上的“内经图”,体现了古人对山水形胜、地理空间熟练掌握并人为应用的高超智慧。

南寨子庙古井遗址
南寨子辟谷者的帐篷

除此之外,在芮城,还现存保护完整的唐宋元明清五朝古建,全国罕见。广仁王庙是全国仅存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城隍庙为宋元明清四朝古建,寿圣寺砖塔为宋代古建,永乐宫、清凉寺为元代古建,每座建筑都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建筑审美风格和材料构造的特点。

芮城拥有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5处,其中12处为国保单位,2处为省保单位;拥有各类古遗址100余处。从文物、遗址分布度、密集度和珍贵度来考量,芮城都可称为“黄河文明的遗址公园”,一座没有围墙的露天博物馆,一脚踏在古中国的孕育之地,随便抓起一把土,都能触摸到文化的质感。

当文化消费兴起,考古学成为显学,芮城这样孕育文明,又被文明浸润的历史文化富县,如果还藏着掖着,岂不可惜?

永乐宫壁画
芮城有多强?

由于中条山山脉的隆起抬高地势,黄河拐弯后流速减缓,将中条山余脉延缓带的高塬地貌削切出一道高出河面一两百米的天然缓坡河堤,芮城就坐落在北高南低的高塬上。当低平的黄河南岸在黄河泛滥时屡遭水患,高居北岸的芮城却固若金汤,山地与高塬构成的地质地貌,涵养水分,土壤肥沃,保障了早期农耕的自然条件。芮城自古物产丰富,如今更是特色农业核心产区,芮城苹果、芮城花椒、芮城屯屯枣、芮城芦笋、芮城香椿、芮城菊花等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也因为中条山脉的隆起,位居中条山南部的芮城,被阻隔在山西西南一隅,与黄河对岸的陕西潼关、河南灵宝仅一河之隔,但与中条山北部的汾河谷地却有一山之遥,被山河加持的芮城,就像一个被封藏的“世外桃源”,过着相对自给自足的安逸生活。

芮城人依然喜欢看当地戏曲——蒲剧

在行政划分上,芮城归属山西运城,但在过去的交往、交流和交易方面,得水运之便,芮城更亲近陕西和河南。芮城距离太原市450公里,西安市190公里,郑州市360公里,即便是交通便捷的今天,芮城人与西安的交易与消费互动,也比跟山西省会太原的互动频繁,就连方言语系和饮食习惯,也具有陕西味道。这也不怪,秦晋隔河而居,自古以来就有“秦晋之好”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地缘相亲、文化相近感。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向近现代,由于地处内陆,又被山河隔断,随着中原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地位的陨落和经济发展的南移东迁,技术发展促使陆上交通兴起,黄河航运衰落,跟很多黄河沿岸的内陆城市一样,芮城逐渐地丧失发展的基础。这是历史的潮流排挤,而非地方的自甘没落。

好在是,新时代正在经历着优劣势转变,“边缘-中心”可以在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特定空间的推动下,实现流动性转换。就像黄河漂移留下的“河东河西”典故。芮城曾经的闭塞,或许恰恰为芮城保留下了这个时代普遍缺失的优质生态和文化资源,这是新时代以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赶超式发展的后发优势。

芮城寿圣寺公园

“要致富,先修路”,芮城率先破解交通难题。2015年,运宝高速中条山隧道建成通车;2019年,运宝高速黄河大桥建成通车,运宝高速的建成通车,打通了中条山屏障,贯通黄河两岸;率先建设山西省首个县级通用机场,芮城从一个闭塞的空间走向开放的体系,深度融入黄河金三角城市群发展。

同时,在县域内,芮城投资9个多亿,构建“四横二十一纵”公路体系;投资6.4亿元,修建南部沿黄全长 93.4 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投资5290万元,建成全长21公里,贯穿中部城乡的生态景观大道;企业投资1398.86万元,建成北部沿中条山20公里长的新能源风情廊道。沿山、沿河、串城乡的三条景观大道,构建起芮城崭新的城乡空间格局,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芮城 黄河1号旅游公路

芮城处于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从2006年始,芮城县委、县政府就提出“生态立县”的战略定位,采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林、植树造林、固土造林等多种举措,“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59%,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分别达到42.18%和37.47%,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生态修复,保护性开发黄河湿地圣天湖,打造集休闲、观光、娱乐、科普为一体的黄河湿地公园景区,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圣天湖被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成功举办2019年中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铁人三项”赛事。

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文物保护。与万科集团合作,投资1100余万元,对唐代木构建筑广仁王庙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对院落空间进行了展示布置,修建了序庭、斗拱庭、碑墙、古魏城遗址观景台、晋南古建筑展廊等。这是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成功案例,得到各界人的广泛赞誉。

修复后 传统与现代审美交融的广仁王庙

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光伏基地,不仅是芮城重点发展的新型产业,而且因其“满山尽带银金甲”的壮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芮城也尝试巧用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以“农林光互补”模式种植油牡丹,发展光伏研学,探索“农光旅融合”“林光旅融合”,把沿山一带打造成新能源、新旅游、新农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芮城光伏基地

重点培育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印象风陵渡、田康思睿庄园、南卫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园先后开展乡村休闲旅游试点工程。芮城于2017年成功获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黄河1号旅游公路观景台 望河亭

近年来,芮城确立“生态固本,业态增效”的发展理念,提出“大河仙境,风度芮城”的城市形象定位,依托中条山“绿色走廊”和81.58公里黄河沿线“风情大道”,芮城在“绿水青山”优质生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新兴工业、清洁能源、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四大支柱产业,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

当生态文明的号角吹响,黄河文化旅游的大幕开启,黄河金三角当敢为人先竞风流。从“古中国”走来的芮城,亟待展现出紧跟时代潮流的“新气度”,让更多的人发现芮城、走进芮城、品味芮城,感受黄河青山孕育的历史余韵与新时代的开拓创造。

芮城,你可别藏着!


孙小荣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硕士导师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特别说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