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症 | 预报名、答题、心态、时间规划和公共课的杂七杂八

-
感觉时间过的好快啊…今年真的不是才开始吗?总觉得前两天还在给大家写择校攻略啊,还在写怎么快速入门新传考研的种种注意事项;还在和你们讨论什么时候开始读论文、什么时候可以开始酝酿属于自己的专题笔记等等等等。结果一转眼就到了九月中旬,一转眼你们马上就要开始预报名了,有一种家里小孩要高考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既然讲到了预报名,那就先来和大家梳理一下这件事要怎么做。
# 1 # 时间
今年预报名的时间是9月24日至9月27日这四天时间内的上午九点至晚上十点(9:00-22:00)用自己的学信网账号(本科应届生都会有学信网账号,如果不知道的可以问问自己的同学或者上学信网去查一查,注册一下)登陆研招网找到预报名的入口就好了。
# 2 # 对象
预报名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应届毕业生,也就是9月份开学大四,明年6月毕业,9月研究生入学的这么一群朋友(2021年大学毕业,2021届研究生入学),所以如果咱们不是应届毕业生,这个预报名就无关紧要了。
之所以有这个预报名呢,也是考虑到正式报名时候可能会有大批拥堵的情况,所以就先暂时分流一批应届生出来提前报名。
# 3 # 拥堵
每每一到预报名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人哭天抢地地咆哮着:为什么登不上去啊!为什么验证码出不来啊!为什么提交不上啊!
这就足以说明预报名真的很堵…时间短任务重…就研招网这个常年一遇到什么大事就瘫痪的系统咱们也不能说什么了,反正说了也是白说。就只能是祈祷自己家早日用上5G网,早日超越别人的网速吧。
虽然说预报名没有报上还有十月份的正式报名(10月10日到10月31日),但总归是早报上早安心。
# 4 # 正式报名
十月份的正式报名就是不管你是往届生还是应届生都可以参与啦!到时候的时间也会比较长,也比较少会出现网站登不上去或者是信息提交不了的情况。而且正式报名时间相比于预报名时间还有半个月左右,这期间也能让很多朋友再度思索自己究竟要报名哪所学校,是否需要更改志愿。
# 5 # 报名时要填写的信息
除了你的身份信息之外,有几个报名时比较「不知所云」的问题,比如招生单位、学校信息、考试形式等等,这里统一做一个介绍 :
*学籍和学历的确认校验: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仔细核对一下你的学历信息就好。
*招生单位:选择所报考的院校的所在地,比如北京大学,就是北京。
*报考院校:就是你心心念念想要读研的地方而不是你现在的本科学校。
*考试方式:全国统考。
*报考点:是你要在哪里考试,不是你报考的学校在哪里你就要去哪里考试。比如你现在是在厦门读大学,那你就可以在厦门报考(高校所在地报考点);如果你是工作,就在工作所在地;其他的一般就是回户口所在地。
*档案所在地:应届生就是在你现在的本科学校;往届生一般是在工作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或者是你单位(事业单位会有)或者是你户籍所在的人才市场。
*考生来源: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如果是成人教育就是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
*报名号一定要记住啊!后期报考点确认要用的!
*报考专业、考试代码这些都看招生简章,上面都有;比如考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一般来说就是334、440。
*预报名要交报名费,用网银;最迟报名费也要在10月31日之前交好喔!不然是没有成功报名的!
*不要填错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不要填错定向和非定向!
*不要填错你考的专业!
好了,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其余的就是一些七七八八的什么身份证信息啊户籍信息之类的了。
说完预报名,接着班德拉就来继续解决一些当前很多朋友遇到的「疑难杂症」,包括背书怎么背啊,计划怎么做啊,心态如何调整啊等等等等一系列的「烦心事」。



-
  想知道XX学校的出题方向和风格  
-

这个问题其实也有点老生常谈的意思了。主要是前阵子某些院校突然宣布不再招生,打了很多正在备考的朋友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才会在9月份的时候开始「重新择校」。这个时候的择校其实比3月份的时候会好很多,毕竟已经学了一些东西了,最起码对新传这一块来说是一个「入门级选手」了,最起码该知道新传的知识可以分为几个板块,比如传播学、新闻学、新闻实务、广告学、网络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史、公关学等等。
之前3月份时候的择校我们主要还是看一些报录比啊看一些学校的费用啊学校的地理位置之类的,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咱们完全就能继续加入「真题」这样的考察因素。也就是说,之前看不懂的真题,最起码现在能够看明白,这一道题目在考什么知识点——且不管会不会做。
所以不管是重新择校的朋友还是持续在准备某所院校备考的朋友,分析真题对于你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且,这项工作完全可以由大家自主完成,而不需要去找一个对口的学姐/学长来帮你去分析——这种效率是很慢的,而且求人不如求己,有时候自己开始去做真的能够带来更多的收获。
之前其实也有讲过「怎么分析真题」,大家也可以参考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的「秃头所祝你成功的院校真题分析
主要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就是搜集到你学校的历年真题,这个在网络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考研机构中都可以找得到;第二步就是把每一年的真题作出一个分析,比如考察的学科比例(传播学占几题、新闻学占几题),最后做一个汇总,得出每一个学科的占比;第三步就是在每一个学科中再去分析,比如传播学里面考基础理论的、考理论延伸的、考传播史的、考传播理论分析现象的…把这些内容再逐一进行划分。这样你就能够得到一份「不同学科中的不同考察方式」的「详尽分析」。
在这样的分析之下,我们大概就会得到这样一些表格:
首先咱们就能知道自己院校的考察重心,比如浙江传媒学院主要还是集中在传播理论、前沿热点和新闻理论这三块,再往下分析,传播理论的考察主要还是以「基础理论综述题」、「用理论分析现象题」这样的题目为主,所以复习的时候一方面就是要把每一个传播理论都做好专题,尽量扫描自己是否存在「知识盲区」,尽量多补充一些理论内容,不要局限在书本,毕竟这么一些理论题就是靠「比别人多会一点」来拉分了。
然后继续学习「用理论分析现象」、「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这样一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比如议程设置在新媒体环境的新变化之类的。
这就是从真题到知识点的回溯,也就有了新的学习方向了。
讲到这里有一些朋友就要问了,以往考过的内容现在还会再考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有些学校会考有些不考,所以你还是要学,并且,以往考察过的内容其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复习思路,告诉我们,它就是喜欢出「这类型」的题 ,喜欢往「这类型」的知识点靠拢。
那咱们复习不就杠杠的了。
总而言之,学习还是一件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事情。秃头所虽然每天都给大家输出知识,但是总归一天也就一条推送,一天只能照顾到一所院校,不如咱们自己掌握了方法,事半功倍。
-
开学之后没有办法规律地看书复习,
在这种时间很零散的情况下,
  我每天应该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呢? 
-

这个我真的太有话说了。
当年我考研的时候真的就是属于课排得满满的那种,但是这也没有办法浇熄我想要学习和考研的热情!于是我就在上课的时候偷偷从后门溜出去到没有人的空教室学习,要点名了我再让我朋友喊我,我迅速回归。
如此循环往复。甚至有一次我们的任课老师说,有同学不想听吗?不想听的出去。我就站起来收拾东西出去了。(不是)
当然我做的这些也不是什么好例子,但是想和大家表达的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课再满,也还是有时间,课上也可以学一学。不过也不排除很多朋友本科的内容是属于课上根本学不进去。比如去年有一个朋友,学化学的,我说你上课学一学?她说她上课要学造炸弹…
我说…好…好的…你还是专心些…
于是我这里的建议呢就比较普适:
1、制定每日的学习目标
2、完成每日的学习目标
比如上课的时候课程很满,那你就思考一下,自己每天能有多长时间学习,然后把这些都可以利用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去完成每日的任务。
这个任务的制定也很简单,比如我之前给自己制定的就是在十月中旬之前背完两遍传播学教程,那我就划分到每个星期、每天怎么背;然后我还给自己制定计划,就是在十月下旬之前,我要做完目前还没有做的专题,那我每天就做一个或者两个,然后制定背诵计划等等等等。
计划先有,再去挤时间。
我不敢说时间一定会有,但是不挤就一定没有。
还有一个比较直接的话,有时候咱们是用「课太多」来掩盖自己不够努力的事实(我知道你们很多非常非常努力了,这句话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没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绝对没有啊啊啊啊!)。

-
  背书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进度呢? 
总觉得自己进度慢,总是忘了背背了忘
-
背书无止尽。
忘了就是要继续背。
我记得在十二月份的时候我还裹着大衣站在图书馆的台阶上背书呢,背书本身就是一个忘了背、背了忘的过程。所以背书也要制定计划,在几月之前要背完几遍,什么时候开始默写,什么时候继续背诵不熟悉的内容等等等等。
你也可以把背诵分为几个部分,比如常考的知识点和不常考的知识点。看你自己比较喜欢的背诵方式。
-
  除了答题班之外还有什么知识输出的方式  
-
目前来说,在十一月中旬之前,答题班隔两天一题已经是足够的训练了。因为现在大家还是仍然处于一个知识输入和答题输出的双重阶段。就像是昨天刚讲过的那道「简述麦克卢汉的代表性理论」一样,只有答题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需要学习的内容,原来麦克卢汉不仅仅是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 、地球村、冷热媒介;原来媒介即人的延伸也不仅仅是延伸这么简单还有反环境、媒介即按摩;原来冷热媒介也不不仅仅是判定媒介的性质,还涉及到媒介和社会和人的互动关系。
这就是利用题目来补充知识点。这一部分是现在的大部分朋友都没有做好的内容——知识学的还不够多。
所以现在不要光想着输出,要想着如何利用题目输入,然后在足够的知识补充之后更好地去输出。
-
  怎么写好一道50分的论述  
-
跟好答题班,最后啥题都会写。
姐妹拼团来报秃头答题班呀!
400+答题班将对你的头发做出薅光挑战!
-
  除了背书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
这个问题应该和上面的答题、真题分析结合起来。
首先,现在除了专业课咱们还有公共课,千万别落下;其次就是背书也不是盲目地背,不是从头到尾地背,你要背书之前你要先想清楚,我背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我背教材,目的是在一些基础的理论题上、名词解释上不要丢分,不要说人家问我「基模」是什么我楞个半天;比如我背我做好的专题,是为了在看到一些问题,例如「5G对新闻业的影响」的时候,不至于是脑袋蒙圈什么都不懂,还要当场硬憋。所以总结起来,背书就是学知识点,然后加快答题速度——你都很熟悉了,你肯定能够答得很快啊。
然后,在背书之外,你肯定就是要找东西背啊。那除了教材就是笔记,笔记就是你对真题的分析得来一些重要考点和考察方式。
这就涉及到我之前说的,比如你的学校特别喜欢考热点,这些东西还都是书上没有的,那你就要去补充论文,然后作出一个总结式的专题。
那么热点知识从哪里来呢?从其他院校考察的内容中来。你对其他院校的真题一起分析,然后发现,热点这一块大家都爱考「短视频」,那就说明这个点真的就是很受到关注,那你就必做专题呀。
然后再往下,你发现你的学校特别喜欢考理论变迁题,那你就去找找其他院校的这种理论变迁都怎么出的不是,总结起来之后就是「一个知识点会怎么考」的专题啦。
所以除了背书你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
赶紧地!别磨叽!
-
心态难以调整,辞职考研,
  换成XX学校感觉有点不值得  
-
害!早两年,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一定会大手一挥地说,不值得就不要考,你一定要去一所你心之所向的学校!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达成梦想的感觉有多好!
但是这几年也看多了一些故事,我发现其实有的时候,人的选择会比努力重要很多。现在再择校,主要还是从自己的能力、自己未来的就业取向为主。如果你觉得你自己有能力去一所比较厉害的985高校,那咱们就去冲、去拼,最后的结果,咱们自己也要学会承担;但是如果你已经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冲了、拼了,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那咱们就要思考和计较一下这其中的得失了。因为现在很多企业还是很重视工作经验的,咱们在考研,人家已经工作三年了,最后咱们研究生读出来了,企业还有可能更在意工作经验。
所以呢,这个值不值得的问题,最后还是回归,你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判断和你是否有这个风险承担的能力。
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很多。
值不值,还是看你自己怎么想这个事情。你之前都愿意冲一所985了,现在为啥怂啦!
-
目前每天只花一个小时看政治正常吗?
  这个时间段除了刷1000题还能干啥? 
-
政治目前一小时还算可以,因为它是一个越到后期时间花费越长的科目,比如九月一小时、十月两小时、十一月三小时、十二月四小时…
现在咱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去刷「客观题」,也就是单选题和多选题,买各种题目来刷,徐涛、腿姐、肖秀荣!各种买,各种刷。
一边学,一边刷。完全不要去考虑「主观题」的事情。
然后到了十一月份再去买徐涛的小黄书来背诵,还有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出的肖秀荣「8套卷」和「4套卷」,背得滚瓜烂熟之后,就上考场了。
所以呢,政治的复习现在来说就是好好刷客观题,然后后期背主观题的同时复习客观题!
-
英语做真题,但新题型还没练,
  作文慌得一批 ️
-
英语目前比较要紧的事情不是新题型,是英语作文。大作文、小作文的要多看、多背,然后总结自己的模板。比如小作文里的书信、通知、公告这样不同的文体要多做一些自己的模板,到时候才能方面直接写到答案里去。
一定是要先背范文再写自己的模板!别慌了,练起来就不慌了。
范文一定要背,尤其是王江涛,害!说不定就背到原题(我本人)。
英语阅读题、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翻译是要一直练习的,从现在到考前,作文也要写个十来次,单词的话建议背到十一月底左右就可以放下了。
大概就是这些。
今天写累了。改天有更多的问题攒一攒再继续写。
 = 晚 安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