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时期代表书家及作品赏析!

书法名家堂2018-10-08 23:42:18

五代两宋时期的书家以五代的杨凝式和北宋四家为主,兼以同时期能为时世有定影响力的其他书家。总的来说,书家中以擅长行书者为主,加以少数其他书书家。

一、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后人称之为“千

古第一文人”他是书法尚意的倡导者。他的书法最初师王羲之《兰亭序》,中年以后转学颜真卿、徐浩、杨凝式。擅长行书,少数楷书作品也带有几分行书笔意。他的书法,兼得《兰亭序》的姿媚和颜真卿、徐浩书法的沉雄浑厚,杨凝式的险劲多变的艺术特点。他创造出用笔丰肥道劲,字势内紧外疏,应手生变,婀娜多姿而又雄浑沉着的苏体。苏轼为了学习晋唐书法,下过很大工夫,凡作书便有千秋之想,绝不苟且。但他强调书初无意于佳,才能真正达到书法佳境;认为艺术创作要能渐老渐熟,由绚烂而归平淡;又认为写好字要有多方面修养,主张识浅、见狭、学不足,有此三者皆不能尽妙。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寒食诗帖》《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

二、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称:“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来、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的行书,如《松风阁》,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中宫收紧,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黄庭坚早年师法宋代书法家周越;后得苏轼书法,乃得古人笔意;又得张旭、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学习颜真卿、杨凝式的字,而于《瘗鹤铭》所得最多。黄庭坚的书法有中宫紧结、笔画向外四射和有意拉长的特点。他的艺术见解与苏轼接近,特别强调笔法。他的书法,运笔沉着迟涩,形成一种神闲意散的艺术趣味。

黄庭坚代表作有行书《松风阁》和草书《诸上座帖》等。

三、米芾

米芾(1051—1108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巴.因而人称“米癫”。在书法上,他是“宋四家”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遂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广泛。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见解。米芾曾称自己的字为“刷字”,能于疾书中做到用笔沉着,锋全势备;且擅长传势,字形跌宕多姿。他对唐人书法,特别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多有贬抑。

米芾代表作有:《苕溪帖》《蜀素帖》《虹县帖》和《多景楼诗》等。

四、蔡襄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宋四家中,他的年龄辈分应在苏、黄、米之前。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道丽,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逐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日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代表作有:《谢赐御书诗帖》《万安桥记》和《林禽帖》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