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兴和县赛乌素地区中学到底有多辉煌
〓 第 1519 期 〓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五年半(其中含查漏补缺半年)的初高中读书生活,使我与母校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母校的人与事,花与草至今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永难忘却。
这所名为赛乌素地区中学,位于兴和县北部老七区段家村,一九七一年秋季开学,我通过7比1考试,很荣幸来到这里就读。
首任校长叫郝步功,是从部队转业分配来的,他行伍出身,穿着打扮和生活作风始终保持着军人姿态。第二任校长名叫杨岐山,他能说会道,工作经验极为丰富。刚开始学校的随部队编制设置,没有高中班,只设四个初中班,分别为一排、二排、三排和四排。一排初中毕业后,升高中到了县城里,二排在七三年初中毕业后,学校增设了高中班,就留校成为高一班,以此类推,三排和四排(后改叫四班和五班)初中毕业后,自然升入高中,为高二班。
undefined
那时学校里的老师们,大部分都是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村的各大城市里的“臭老九”,在我的记忆中有湖北、河北宣化、上海、天津、呼市等地下放的老师和从部队转业而来的军人。
那会儿学校占地面积也不大,其方位是面东背北,从大门进入,第一排是办公室,第二排是四间教室,第三排便是学生宿舍,紧挨宿舍的左边是食堂,右边是厕所。办公室右侧靠院墙盖有一排放工具的平房和碳房,紧挨放炭房角栽有一棵歪杈树,在高高的树叉上挂着一口大铜钟,它管着学校的作息时间:三上、二下、五准备,起床睡觉一大气。每当那清脆嘹亮的钟壳响起,你在老远老远都能听到。
办公室前面有蓝球场,也是教职员工及全体师生开会的地方。靠球场东南角不远是井房和锅炉房,球场东西角有教职员工的厕所,校园的两扇铁大门就在东院墙的正中间,外面是大马路,大门上面书有兴和县赛乌素地区中学,成孤形焊接在大门顶端,非常醒目。
这所座落在乡村的地区中学,那年月汇聚了各方面的精英,也是藏龙卧虎之地,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们后来成为国家栋梁的也不少,所以能在这所学校里接受那么多大教授们的栽培,是我一生中的荣耀。在他(她)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宝贵的知识,而且还学到了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
我们的数学老师周淑琴、奚星康,无论是几何证明,还是逻辑推理,讲得都言简意明;语文老师段愚、李德峰,头脑里装了无数典故,出口成章;物理、化学老师白世泉和黄亮,都是大教授级别;被学生誉为万能老师的张岚生,什么课都讲得幽默风趣;就连体育老师马凯湖也相当出色,单双杠、垫子俯仰卧、体操及球类无所不精,多次参赛,为学校拿名次争名誉;管理财务的袁守仁老师,不但业务精,而且才艺双全,彩色纸经他手一捏,各种花朵艳丽无比;地理、音乐老师也都出类拔翠。由于学校的师资水平高,所以教学质量就高,尤其是我们那一届学生,整体实力在兴和境内名列前茅,绝不是吹牛逼。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能受到这么好的教育,真是难能可贵,因为那阶段国家正在执行整顿、恢复、提高政策,正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阶段,老师专心讲学生认真学,在文化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校园生活五年半,我深深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学校里的职工们都很优秀热情,伙房大师傅们个个有绝活儿,池平义和小李师傅莜面窝窝推的又薄又齐,曾打赌半斤莜面推满一大笼,使围观者瞠目结舌。烧锅炉、打钟的闫占魁师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锅炉房热水供应充足,打钟按时按点,对学生和蔼可亲。
那时赛乌素中学校风特别好,老师们认真辅导,学生们学习情绪极高,师生间、同学间亲密无比,礼貌友好,无论那个方都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民众的认可。
在校五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为学校的建设也出了微薄之力,勤工俭学,随老师们一道亲手烧砖,用烧出的砖盖宿舍、库房,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绿化校园内外,在校院围墙里外栽上了一排排整齐的树苗,扩建平整操场。
直到一九七六年,我们高中毕业离校时,这所地区中学,高中班先后编到高六班,初中班编排到十一班,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变数也很大,那些外地的老师们大多数回了原来的地方,这所曾经辉煌过一时的学校,好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一幌四十余载已过,往日的校园生活只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